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2014-09-09 03:43刘姝
职业·中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刘姝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新能源专业的必要性,结合沈阳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针对人才培养应具备的素质,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

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以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而获得,是有待于推广的能源。自2011年开始,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又设置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新能源产业相关的本科专业;2013年1月,沈阳工程学院为满足我国新能源领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通过对现有学科的交叉融合,组建为新能源学院。

一、高校设立新能源专业的必要性

资源耗竭和环境严重污染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两大根本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传统能源消耗量大幅增长,引发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因此,发展新能源产业势在必行。一方面,发展新能源产业孕育着巨大的投资机会,将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引领我国经济走向低碳化。

我国高校在新能源专业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落后于发达国家。近几年,华北电力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近十所高校开设了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多数高校是在原有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专业基础上增设了部分与新能源有关的选修课程,作为对新能源领域知识的一种补充,或进行了专业名称的更改。关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则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中。

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重视人才培养的行业背景,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确定了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面向新能源产业。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应该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应用多学科基础理论、系统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人才。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应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规格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新能源课程的基本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与有效开发利用的技术,接受现代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进行相关新能源领域的材料研发、新技术设计和工程应用等综合能力。主要从素质要求、知识结构、能力测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3.专业课程体系

高校对于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仍处于初级阶段,根据以上培养规格,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与培养人才质量关系重大。具备独特的课程体系是今后发展的基础。

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注重加强校企合作,大力实施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作为校内实训中心,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提供了平台。辽宁省太阳能研究应用有限公司是集研究、开发、生产于一体的太阳能专业化企业,为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了保证。此外,学院与瑞典达拉那大学太阳能研究中心和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签有学生交流协议。还下设实践教学中心、技术研究所和产学研合作办公室。

1.优质的师资队伍

新能源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3人,有海外相关领域学习经历的教师4人。拥有高等学校优秀人才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一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1人、千层次1人,学术气氛浓厚。近期又引进多名博士,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优秀的学科创新基地。

2.先进的教学模式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具备多学科交叉特点,除开设基础课程之外,主要以专业建设为专业基础,根据本科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制定与学院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应有的平台。

3.开放的实践平台

学院的实践工程中心作为校内的实习基地,进行集中实践学习。还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如大唐风电、铁岭风电场等。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全国创青春大赛、挑战杯大赛等,构建多层次训练、多学科交叉、全方位辐射的开放实践平台。

4.毕业生就业前景

新能源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比较广泛,可以在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等新能源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高校的新能源学院,政府部门的人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研究、新能源工程管理等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韩新月,何志霞,王谦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5).

[2]孙铭薇,林路生.高校开设新专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9(13).

[3]郭瑞,王胜辉,高薇等.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太阳能方向)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作者单位:沈阳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