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师提问现状的调查和有效策略

2014-09-09 02:38蒋明祥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4年7期
关键词:内角数学老师

蒋明祥

近年来,为了能够开阔教师视野,促进校际交流,教育局提倡成立学校共同体。随着教研活动的增多,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上了不少公开课,也深入课堂听了大量的示范课、公开课等,课后交流时大多数教师都有这种感觉:学生回答问题时启而不发,呼而不答。通过对学校共同体的六所学校的现状调查,笔者发现了一些可供商榷的地方。

一、当前数学课堂提问的调查

从大量的随堂听课和公开课可以发现两种现状:一是无序不连贯、难易程度控制不严密,导致数学课堂气氛静悄悄,提出问题后,学生回应的很少,教师只能自问自答或者自圆其说。二是老师们的课堂提问随意性很大,口语化严重,“是不是”、“对不对”这样口头禅式的问题灌满堂,学生 “是”、“不是”、“对”、“不对”的应答满天飞。

提问停留在“对话”。某教师讲完正负数之后有如下一段对话:老师:3是正数吗?学生:是。老师:—6是负数吗?学生:是。老师:3是负数吗?学生:不是。老师:—6是正数吗?学生:不是。以上对话虽然以师生的问答组成,但师生间的问与答简单、机械,华而不实,师生间的问题交流流于“对话”形式。

提问迷途于“深度”。表现在教师问的问题跑偏,学生无所适从;或问题过难,脱离学生的“思维发展区”;或范围笼统,学生面面相觑;或者提问表述不明朗,学生不明其意。或者教师先设定问题的难易程度,让学生不愿回答。

提问终结于“时间”。提问后没有充足时间的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无时间思考。对于教师提出的任何一个有质量的问题,学生都是需要时间来思考的,要知道几秒钟的时间就必须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出反应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基于以上的现状和困惑,我们的数学课堂提问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如何回答的表面上,而是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争论、培养学生能力的轨道上来。下面谈谈怎样利用恰当的提问来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

二、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有效、高效的课堂问题串能使课堂气氛流畅、学生思维活跃。首先应对教材进行详尽的分析,弄清知识板块间的知识链及网络,抓住本节中心问题并围绕该中心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个数学问题序列,做到心中有数。什么时候发问?(问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够”的火候时);怎样发问?(设问、自问、反问交错进行);问谁?(优、中、差面面俱到);学生答错或回答离题太远如何往回引导等,都需要精心策划。

1.展示数学课堂的独特魅力,为教学打开窗户

“好的问题是促进学习的燃料”。波利亚认为中学数學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思考。符合教学实际的设计问题序列,有助于实现提问的目的,为学生点火、铺路、导航。

(1)以故事铺垫,减少数学的乏味

例如:“平方差”的新课导入用的“请你评判”故事:张三租了李四的一块边长为x米的正方形土地,有一天李四找到他说:“我把这块地的一边减少5米另一边增加5米,继续租给你,你也不吃亏,你看如何?”张三立即点头应允。假如你是故事中的张三,你会答应吗?请说明理由。通过故事情境中“张三会不会吃亏”的分析(多项式乘法的回顾),诱发学生思考,学生的思维就被调动起来了。

(2)用新奇导航,减轻学生的负担

新颖、好奇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教师设计提问的内容出人意料,就能激起教学中思考的浪花,减轻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例如:《一元一次方程》设计的问题:

①请看大屏幕,这是9月的日历,请你们用长方形的竖框任意框住三个日期,并告诉老师这三个日期的数字的和,老师不看日历表马上就告诉你们这三个日期(铺垫)。

②同学们肯定想知道这个秘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学会。同学们观察一个竖列上相邻的3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点火)

③大家找到了3个数之间的一些关系后,刚才老师是用怎么的方法求出日期的呢? (导航)

④回顾上面的问题情境的探究过程,同学还有什么新的发现要补充吗?(拓展)

课堂教学的变与不变关键在于要关注学生,同样的问题,平铺直叙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欲望和课堂氛围,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景,既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主动、轻松的心态中探求新知。

2.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兴趣,让学生倾心参与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能促使知识内化。因此教师提问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让学生找到问题的切入点。教师要清楚学生的“已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 应在“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即知识的“增长点”上设问,这样设问有助于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使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完善。

(1)重时机频度,开发学生的思路

提问要精炼。要减少重述,一些教师在等候学生回答时,多次重述问题,其本意要么怕学生没有听清楚问题,要么想通过重述引起学生注意,但实际效果适得其反。过多的重述容易使学生不认真听讲,产生期待教师再说一遍的不良习惯,还可能干扰学生正在进行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一般不宜重述问题,确有必要的,重述的次数应尽量减少,同时在重述之前要通过各种方法予以明确提醒。

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教学中,设计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对问题的探索:你们是怎样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学生会依靠小学的知识进行实验)做实验得出的结论有没有证明的必要性?(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得出要证明的结论)下一步该做什么呢?(学生进入如何证明的思考中)精心选择的三个问题随着学生的一步步解决,经历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获得了学习的成功感。

(2)重适度倾听,引发学生的遐想

很少人会想到:真正有效的提问,原来只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教过毕业班的老师都知道,在一堂一元二次方程的复习课上,有这样一道题目学生经常会错误:

此时教师不做任何评价,微笑着倾听。

生:我觉得判别式的前提是一元二次方程,多以应该加上条件 。

师:说得很有道理。(但仍然不作评判,用期待的目光“询问”学生。)

生:如果4k-1=0,那这个就是一元一次方程了,同样符合题意。

教师点头,但还是故作深沉。

生:根据根式的定义,丢了k≥0这个条件。

师:最后请出一个同学发言小结k应满足的条件。

生: 当4k-1≠0时,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由题意得

就这样,紧扣学生可能产生的困惑,利用“适度倾听”,通过一波三折的过程,将易错、易混的知识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分析得一清二楚,也使学生从更高层次上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3)重循序渐进,让学生自我突破

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精心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向思维的深度发展,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和释疑明理的目的。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设计如下一系列问题,为证明定理作思想和方法上的准备:四边形的内角和是指哪些角的和?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是怎样知道的?n边形有几个顶点?几个内角?是否可以“转化”为多个三角形来求呢?如何“转化”?

又如:“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一节,通过让学生折三角形、圆以及平行四边形等活动,进行提问:“对折后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吗?完全重合意味着什么?它有什么特点?”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之中,在操作和答问中自然地引入轴对称概念。

对于很多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已经形成的提问积习,我们应该坚持同一学科甚至不同学科教师互相进行课堂观察,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反思的习惯,及时小结自己在问题设置、提问过程、提问效能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并能不断加以发扬和改进,那么,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当然,高效能的提问类型有多种,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提问策略,不同的提问策略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能。备课时,我们应依据教材资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巧妙设计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精彩纷呈。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桃源中学)

猜你喜欢
内角数学老师
多边形内角和再探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三角形分割问题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