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美美
摘 要: “新高考”呼声日高,分数一路攀升已成趋势,高考语文将进入高分时代,教师该怎么教?“新考改”必将推动新课改,加大学生阅读量,拓展阅读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 新课改 阅读能力培养 “新高考”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本质及其特性,在理念上有较大的变化”①。如今,“新高考”呼声日高,分数一路攀升成为趋势,高考语文将进入高分时代,我们应该怎么教?有些人说“名著阅读”将成为时尚,“实用类文本阅读”将成为时髦。如此,“新考改”必将推动新课改,加大学生阅读量,拓宽阅读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语文教材中的主要阅读材料是课文,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把课文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来教,这就使得原本完整的一篇课文变得零散,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时缺乏对文章的完整认识,从而丧失阅读兴趣。因此,采取必要的教学改革措施,给予恰当正确的阅读指导,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呢?以下方法提供借鉴。
1.同类拓展法。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编排,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拓展性研究资料,或提供书目让学生到书店、图书馆、阅览室、互联网上寻找。如学习柳永的《望海潮》时,我们可以由柳永愿望落空,最终成了“奉旨填词”的白衣卿相,谈陶渊明、李白、孟浩然的出世与入世的艰难选择,推荐学生看《中国文人贬谪文化》一书,让他们体会一大批中国文人如何在宦海沉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品味他们的代表作品,从中体会他们的苦乐悲欢。
2.影视作品引入法。学习某篇课文时,可以观看经典名著的影视片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让学生寻找相关书籍阅读,再交流心得体会。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可以看电视剧《红楼梦》片段,和原文比较,再阅读《红楼梦》原著,以及《红楼梦》系列点评著作,学生可以写一段个人看法。
3.辩论激发法。教师可以就某个畅销书的观点或某个时鲜热点问题发表个人看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好可以进行辩论,让学生查找各种资料,阅读相关书报和网络文章,集中整理,共同讨论,在拓宽视野的同时,保证阅读鲜度。还可以在作文课上就某一论题展开讨论,并通过大量阅读当代大家和经典文章,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个事件,从而引导大家深入思考社会和人生。
总之,巧妙寻找一个契机,提供丰富的阅读书目,让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由点及面,通过阅读丰富自己。
二、拓宽学生学贯中西、博通古今的阅读眼界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②阅读应该不限专业,不限文理,不限民族,更不限国籍。因为,世间所有的学问都是相通的。只有博览群书、广泛阅读,才能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一些疑难问题才能曲径通幽,达到异曲同工之境。
对于高中生而言,图书馆的书如同海洋,一定要鼓励学生激情遨游。只有广泛涉猎,才能拓宽视野、开阔眼界。开展自由读书比赛,让学生开列书单,比比阅读量,比比阅读广度,单从文学类角度出发,我想值得推荐的书目很多,如鲁迅先生的小说、杂文,巴金的《随想录》《家》,冰心的散文、诗歌,朱自清的散文,沈从文的小说,季羡林、冯骥才、毕淑敏、贾平凹等人的散文等,还可以看看论语译注、老子译注、孟子译注、庄子译注等。外国文学可以读《梵高自传》、《居里夫人传》、泰戈尔诗集、梭罗《瓦尔登湖》,还有雨果、莎士比亚、托尔斯泰、海明威的作品都应该认真阅读。
三、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阅读习惯
“学”是为了“用”,有人说,一本好书,如同一个好大学。意义就在于阅读后,能和社会实际相通,能与自身实际相连。阅读一本好书,能对照自己、查找问题,或解决自己思想上的困惑,或者能找到“於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觉,想必一定是世间最美之事。养成阅读时“学以致用”的习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善莫大焉。
如笔者曾上过一堂图书馆课,带领学生阅读了毕淑敏的《破解幸福的密码》一书,帮助他们找到了开启幸福大门的钥匙。在自由交流心得后,我抛出了一系列问题:(1)你幸福吗?参照毕淑敏提出的四个幸福观分类,你觉得自己属于哪个类型?(2)你有没有不同于毕淑敏的幸福观?(3)看几个案例,你诊断一下,他们是否幸福,属于哪个幸福类别,如不幸福,他们如何走出误区,寻找幸福?
这些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立即活跃起来,畅所欲言,不断从书中找依据、想对策,如同一个个心理咨询师,帮助案例中的同学分析原因,找到问题症结,指出走出误区、寻找幸福的办法。
总之,阅读是学习之母,是教育之本。良好的阅读习惯、正确的阅读方法是阅读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手段。同时,阅读过程也是一个人内心成长的过程。阅读如同人的另外一双眼睛,帮我们看清世界,让我们明了人生。是与非、对与错、真善美、假恶丑,世间百态尽在其中。因此,培养学生良好正确的阅读方法和习惯,使学生形成受益终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一个教育者为之努力奋斗的重要目标。
注释:
①邹秀荣.论阅读的广度、深度与个性[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5.
②语文课程标准,2011.
参考文献:
[1]李家同.大量阅读的重要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8.
[2]国家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王本陆.优化教学:概念·标准·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4.
[4]王策三.教学实验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5]金振邦.阅读与写作.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