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点探析

2014-09-05 06:40张克松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课程整合课程资源课程改革

张克松

【摘 要】在信息社会的今天,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普遍而深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信息技术是课程整合的最好平台,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的最有力工具,信息技术是教师教学最有效的手段,信息技术是课程建设的最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主要渠道。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课程整合;课程资源

当前,新课程改革方兴未艾,新课程体系所具有的创新性和实践性,为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开创了新的机遇。作为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指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新课程改革注重课程整合和优化,更加强调学习内容与生活、社会、科技的联系,以及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显而易见,靠以往“讲授——记忆”的学习方式是无法实现的,必须有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和实践活动。

教育实践表明,信息技术已经在课堂教学中有着显著作用。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中,如果仍然将信息技术定位于“教学辅助工具”,还是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课件”,那么,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使用的表演性、随意性将无法得到有效的改观,同时也必然导致对信息技术“大投入,低产出”的质疑。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中的信息技术,不再只是“辅助的角色”,它是新课程改革所必须的,并且在新课程改革中必然要扮演新的角色。因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一线教师,作者谨以本文就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信息技术是课程整合的最好平台

课程整合是指把分门别类的课程,以及特定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紧密联结在一起,构成具有整体效应的课程结构。它是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因此,新课程改革更加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强调课程间的整合。在这一整合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既具有知识性的特点,又具有工具性的作用,所以它既可以与其它学科进行整合,又可以成为其它学科间整合的平台。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可以有这些方面:其一,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程与其它课程整合。这种整合方式主要用于具有相关内容的课程之间,比如“网络应用”与“作文教学”,“PhotoShop教学”与“美术”。其二,信息技术作为学习资源与其它学科整合。众所周知,互联网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资源库,无论什么课程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当然,要想有效地使用这些资源,就必须掌握使用的方法,课程整合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整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不同学科提供与之相关的教学资源。其三,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与其它学科整合。现在日渐兴起的远程教学、网上学习正是这种整合方式的应用。

二、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

在新课程改革中,特别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不管是哪种学习方式,其核心都是要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和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授”和教科书,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建立多元化、开放的学习途径和方法,其中特别应该掌握信息时代的产物: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等。比如利用互联网进行研究性学习。事实上,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推广,我们的学生已经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还不断在尝试、在学习。只要我们因势利导,信息技术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巨大的转变。

同时,学生运用计算机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的开展,必然给我们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和形式,丰富、有趣、优质的学习资源使得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不仅变得更加生动、有效,而且还有利于开发和提升学生的潜能。

因此,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不仅有助于达到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目的,还有助于他们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三、信息技术是教师教学最有效的手段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张多元的学习活动,学生应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将从“主体”转向“主导”。因此,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能再局限于教师的“辅助工具”,更应该是发挥其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诱发行为等各方面的优势,努力使教师的教学更具有拓展性。

教师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在课堂外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学习和使用各种有用的教学信息,特别是当前网络的普及为广大教师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网络上极其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可以很大程度的满足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要求。

四、信息技术是课程建设的最重要内容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与社会生活、科技发展相联系,同时还提出了学生应具有收集、处理、使用信息等能力的要求。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已经溶入了学生的学习之中。作为一门课程,它必然具有相应的课程任务、学习目标。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在许多中小学开设,课程的性质也从以往的兴趣课到选修课、必修课转变。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意义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更在于使学生在具有以上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利用它们为自己的自主学习、终生学习、探究学习服务。所以,课程改革纲要明确地指出:“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事实证明,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还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人类进步的需要。

五、信息技术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主要渠道

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成果。因此,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促进学生的健康而有个性的发展服务。利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积极有效的开发信息化的课程资源,有效发挥互联网的资源价值。网络不仅是课程资源共享的手段,而且它本身就是一座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课程资源库。信息技术发展正在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得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因此,教师既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学工作服务,同时还可以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与大家交流和分享。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改革中是不可或缺的,它正在成为我们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载体。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进一步推广运用,将推动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推动新时代教育的前进。在整个教学中,信息技术必定光芒四射!

参考文献:

[1]陈守常.《新课程 新方法》.《中国电化教育》,2006.10

[2]郭元祥.《新课程中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用书-语文教师读本》,2006修订本

[3]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用书-语文教师读本》,2006修订本

[4]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分类及其意义》《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用书-语文教师读本》,2006修订本

[5]《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用书-语文教师读本》,2006修订本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整合课程资源课程改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