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和
摘 要: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举办和逐步完善,使“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竞赛”的引导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校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技能竞赛,对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对学校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很强的激励作用。但是,由于职业技能大赛机制正由高调兴起向调整发展过渡,对竞赛中各环节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觑,这些问题应引起主管部门和竞赛组织者的重视,采取有效方法加以改进,才能使技能竞赛成为助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正能量。
关键词:技能大赛 改进 思考
一、技能大赛对职业学校的促进作用
1.促进观念更新
由于一部分学校是原中等专业学校转型,一部分是普通高中改型,还有一部分是技工学校,普遍存在着教师重理论教学、轻实践训练,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意识的建立。举办技能大赛,使中等职业学校重视实践教学,加强中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观念也得以更新。
2.促进模式改革
技能大赛符合中职学校的发展实际,同时侧重于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具有很强的技能性和实用性,使中职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也应与时俱进,促进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逐步完善和全面实施,加强实训教学,改革考评方式,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促进方法创新
由于技能大赛项目设置的现实性、竞赛使用设备的先进性、竞赛课题的创新性,对参赛选手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测评做到了统筹兼顾,而且侧重解决实际问题,这就促进了学校教学被“迎大赛、抓训练、促教改”的思路牵引,从教学组织、计划安排和落实等环节进行技术改进,不断探索新方法,形成“理论结合实际,实训结合大赛”的教学思路,训练方法以“严格要求贴近生产,水平提升着眼大赛”,突出实践教学,加强技能训练。
4.促进课程调整
由于技能大赛的推动,各学校都在积极调整学校的专业结构和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现代产业机构结合,注重联系实际,以重点专业、重点实训室、重点实训基地建设为抓手,进行结构调整,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的市场化、实效性、创新性和前瞻性。
5.促进学生兴趣
通过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技能大赛,学校围绕选手选拔不断强化教学和训练,不同层级的获奖选手得以重奖,获奖选手的获奖证书含金量不断加大;学生不仅强化了理论知识、提高了操作技能,更增强了学习信心,增强了成就感和荣誉感,激发了学习兴趣,学校整体人才培养水平也得以提高。
6.促进师资调整
由于历史原因,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理论课特别是文化基础课教师比例较大,专业课教师偏少,技能实训指导教师不足。通过各层级技能大赛的推动,各学校都在积极组织专业课教师参加技能学习培训,鼓励和引导基础课教师就近进行转型,以适应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需要。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几年来,通过国培、省培和校培,实训课教师自有化率达到80%,积极转型教师达10余人。同时,学校制定了技能大赛获奖奖励办法,对获奖教师在物质上精神上予以奖励,在职称晋升晋级上予以侧重,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师资结构的调整升级。
二、技能大赛存在的问题
1.围绕竞赛选拔,部分技能操作水平差的学生被忽视
由于技能大赛的结果已经与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评价相挂钩、与教师晋升晋级和奖励相联系,如何选拔和训练出能够在大赛上取得好成绩的选手,是教师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就出现了教师教学训练的不均衡,往往把重点放在能力较好的学生身上,对其他学生忽视的现象。
2.突出竞赛专业,其他专业易被淡化
中职学校办学专业比较多,各级竞赛设置的专业工种不可能做到所有专业的全覆盖。由于相关管理部门和社会在评价学校办学成果时,参加国赛、省赛所取得的名次很重要,所以各学校就不可避免地在师资、设备、资金等教学资源上向大赛设置专业工种倾斜,而对于一些社会急需、就业需求较好的专业,因为没有太多的普遍性,容易被淡化,不利于新兴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3.设定竞赛地点,难出公平竞赛成绩
不论是市级、省级还是国家级举办的技能大赛,竞赛地点的选择都是组织者煞费苦心的问题,竞赛地点对参赛选手能否取得好成绩虽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各学校因为价值追求,必然对竞赛地点有所期待。由于部分学校既是大赛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单位,又是参赛学校,经常会出现承办学校的大赛成绩优于其他学校的现象,就容易产生对竞赛成绩公平性的怀疑。
4.指定竞赛设备,参赛学校负担加重
现在的各级竞赛特别是省级以上的比赛,专业性越来越强,许多专业工作的大赛题目都是综合性的,由于大赛时间有限、考核内容全面,往往出现大赛指定设备情况。然而,学校受大赛驱动,对学生的训练需要加强针对性,为赛而赛,就会主动或被动地购买相关设备,在迎赛训练后就放置一边,因为它不适用于日常的教学训练。同时这些设备只能使用一次,下一年的大赛又会更换新的设备,使得学校重复性投入增多,负担加重,不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改进技能大赛的建议
1.学校建立竞赛渗透教学机制,以赛辅教,以赛促教
学校应当把竞赛活动贯穿于全部的教学活动之中,形式一定要多样化,才能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普遍提高。竞赛内容可以采取单元赛、课题赛、生产赛,竞赛规模可以以班级为基本单元开展小组赛、班级赛、个人对抗赛、挑战赛等,使技能竞赛常态化,淡化突击性,充分发挥以赛促学、以赛励学和以赛辅教、以赛促教的作用。
2.合理设计竞赛课题,引导学校办学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
竞赛专业采用金字塔形设计,层级越低,专业越多,学校专业全覆盖,地市专业适当扩大,全国比赛符合国家职教专业规划。发挥竞赛的导向作用,立足于学生学有所获、就业有路,让学校办出水平,服务地方经济。
3.竞赛地点在企业,贴近实际
对于竞赛地点的选择应当结合生产实际,争取由企业承办最佳,除了体现中立性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参赛选手贴近实际,增强学生对个人就业、成才、致富的直接感受,增强教师理论结合实际意识,使一体化教学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一体化、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一体化。
4.竞赛设备应在通用的基础上创新
技能大赛虽不同于企业的劳动竞赛,但是,竞赛课题的选择应当在通用的基础上创新,它不应当是各种加工工艺的简单集成,一定要体现专业化。中职学校技能大赛是针对选手的专业技能,专业性很强,应引导“一招先”,而不是“多面手”。
5.强化竞赛结果的运用
各级组织者都应当强化竞赛结果的运用,政府部门应当引导企业和社会增强对中职学校技能大赛的兴趣,提高学生获奖证书含金量,使之在工作和就业中发挥作用。通过提升对职业资格证书地位的社会保障,使技能成为提高生产力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促进我国工业化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快速跨越。
(作者单位:蚌埠技师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