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赵媛媛(1992—)女,辽宁大连人。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学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化
摘要 武士道精神首先起源于古代的日本,起初,它是一种舍身取义的献身精神,甚至一度成为日本的主导文化,二战期间,武士道精神被人为扭曲,成为军国主义的精神信仰。本文从武士道的内涵、起源,形成入手,分析它的两重性的特征以及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影响。
關键词 日本;武士道;精神
一 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内涵
武士道精神从表面来理解即是日本武士在日常的交往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也就是一些行为准则。具体来说,包括:义,勇,仁,礼,诚,名,忠,克。其中,在这些日常的行为准则中,有对武士道德修养的要求,有对武士不怕牺牲,敢于献身的要求,也有对武士宽厚爱人,敢于承担挑战的要求。最后要求武士要忠于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主人,自己的信仰。坚定而且毫不动摇的去执行主人所安排的命令。对于在执行过程中所遭遇的困难和挫折要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坚决完成任务,不辱使命。很多武士还信奉不成功便成仁的信条,这个信条随着武士道精神的不断传播有了更为夸张的强调。
二 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起源
武士道精神在日本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一世纪的初期。在那个时期,武士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分工开始萌芽而且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和加强。这种力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武士们开始自发的形成自己的集团,这个集团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有着自己的核心领导人。为了加强对武士的管理,集团的核心领导人开始重视对武士的训练和要求,特别是从思想上和信仰上,对武士的训练达到了一个高度。这种训练过程中的基本行为准则的要求慢慢的演变成为对武士的个人精神和思想的影响和控制。在日本的封建社会的末期,由于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武士作为一个特殊的团体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角色。随着其影响的不断加强,武士们所遵守的以献身,忠于主人为基本内容的行为准则,渐渐的为更多人所接受,并且逐渐成为武士团体中具有统治地位的指导思想。这种指导思想帮助拥有武士的地方封建主更好的进行地盘的抢夺和个人势力的增强,这种遵守武士的基本行为准则的基本要求也已经渐渐的约定俗成。后来,这种思想在日本的战国末年开始确立,其文字资料中也出现了它的名字:武士道。这就是武士道的起源。
三 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形成原因
武士道可以说是日本特有的民族文化,它的形成源于日本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也是日本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般来讲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有漫长的时期处于战国时代,例如,历史上曾经统治日本数百年的平氏家族,在被德川家打败之后,族中的男人上至八十岁的老人下至还在母腹中的胎儿,一个不留全被杀光了,当时虽有个别逃走的,但很快也被捉回来杀掉了,因为日本的国土狭小,这种彻底的斩尽杀绝是容易进行到底的。所以,日本武士没有退路,一旦失败只有死路一条,不象中国幅员辽阔,豪杰们中原逐鹿失手还可以远遁塞外、退守巴蜀或逃到岭南,逃不走时潜藏于深山也可保全性命。这种没有退路的竞局态势养成了日本武士的武士道精神。另外,在武士之间彼此的竞争是在所难免的,因为在封建社会,武士作为一种职业是有着很大的风险的,淘汰率也非常的高。在奉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面前。互相之间的竞争有可能会跨出理智的界限就如同失去护堤的洪水,造成彼此间比较大的伤害,这样的恶性竞争也不利于武士集团,整体的声誉和团队凝聚力的提高。竞争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只有制订了双方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才可以实现公平的竞争,也才会实现武士团体的健康,稳定和持续的发展。
四 日本武士道精神的两重性
武士道精神是日本文化特有的民族精神。自11世纪产生以来,它就在日本的历史舞台展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当时甚至是现在日本文化的主导。有资料显示,正是日本具有这样的民族精神,才导致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引起了全世界大战,这永远是无法磨灭的事实。尽管大战结束后以日本的失败而告终,但这种精神并没有消失,甚至在后来引领日本在资本主义大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作为一种信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武士道精神也是日本民族的精神食粮。它的精神内涵中包含着强烈甚至极端的爱国主义,也就是这种爱国主义让日本在二战遭受重创后,依然崛起为亚洲的四小龙之一。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精神背后隐藏的复仇主义,暴力色彩也是让当今世界为止担忧的重要方面。日本神道教信仰的基础就是是非不分,因而造成了武士道在人格上容易走极端的两重性:自狂而又自卑;信佛而又嗜杀;注重礼仪而又野蛮残暴;追求科学而又坚持迷信;欺压弱者而又顺从强者等种种双重性。和西方中世纪中颇为流行的骑士精神相比较,武士道所倡导的仁义,忠诚和献身等思想内容和他们的骑士中奉行的规章制度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他们在执行命令时,全力以赴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和生命的安危,这种职业的精神让他们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团队之间的默契配合和互相协作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不可否认,武士的勇敢,就是一种亮剑精神。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能力强于自己的敌人或对手,即使不敌,也要依然亮出自己的宝剑。这种古代勇士的武士道精神在激励人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其说,武士道精神是日本武士的精神食粮,不如说是日本武士的精神支柱。这是一种巨大的信仰的力量,当然,从全面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非常可拍的力量,一旦这种精神被人为的扭曲或者塑造将会带来非常大的破坏,日本在二战所犯下的种种罪行和对武士道精神的利用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的。
所以武士道给武士带来的信仰的力量,如同一把宝剑。宝剑本无恶意,但宝剑是作为伸张正义的大侠的利器,还是充当十恶不赦的坏人的行凶工具,这些都决定于宝剑的使用者的内心的品行和人性的良知。所以,武士道精神作为一种激励人奋勇前进的精神,确实给人以鼓舞和力量。但是,这种向前的目标一旦错误,将会给自己和社会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五 日本武士道精神对日本国民性格的影响
在美国关于日本的作品《菊与刀》中,作者以樱花为例解释了日本武士道精神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影响。樱花是日本的國花,每年春天当樱花烂漫时,日本的富士山会游人如织。樱花的美不仅仅体现在它在枝头的花团锦簇,也体现在当东风吹过百花残的那种不负美丽光阴的生命的壮丽。也就是说,在日本的民族心理或者是一种民族情绪中,他们有一种很强烈的献身精神。所以,我们看到日本的高考,日本的电子企业的那些白领,他们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劳任怨。但是一旦他们的使命没有按照预期的计划来完成,他们会有很强的内疚感,严重的还会滋生出负罪感。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不到两个亿的日本人口中,自杀的或者有自杀倾向的国民大有人在。这和他们民族文化中所沿袭的武士道精神是分不开的。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日本的国民,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尤其是武士道精神,去伪存菁,去掉它的糟粕,保留它的好的,富有正能量的文化品质,将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六 结语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本来就是崇尚武术,把军刀作为勇敢和地位的象征。后来随着军国主义在日本国的渗透,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开始和对外侵略和扩张结合在一起。亚洲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曾经遭受过日本的入侵。历史不能忘,在总结失败教训的同时,我们要思索,为什么原本象征着勇敢、忠诚、正义的武士道精神会最终沦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牺牲品。面对日本的再次崛起,我们应该审视这位有着悠久文化的国家,菊与刀,善与恶,有时就在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政府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影响着它的国民以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前途和命运。
同时,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吸收各国的文化主要是中国的古代文化,发展成日本的爱国主义并推动了日本的改革和历史文化发展,甚至还对我国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痛,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我们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和最伟大的民族文化,在两千年过后还是形成了两方尖锐的对立,我们的传统文化只用于说而不是行,而并未真正的深入我们的思想,儒家文化作为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的精神,是否真正深入到民族文化的脊髓之中,如何把文化变成生产力也是我们下一步思考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纪廷许. 现代日本社会与社会思潮[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 胡青心. 日本风情丛书:日本社会纵览[M].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
[3] 伊恩·布鲁玛. 镜像下的日本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