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 要:日本军国主义是从明治维新以后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思想渊源是日本古代信奉的武士道精神根据新的国际背景和统治阶层的需要演化来的,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日本的“武士道”逐渐形成,特别是战国时期,“武士道”迅速发展,形成日本特色的精神内涵,流传至今仍未被完全抛弃,武士道的产生对以后日本的近代天皇制、军国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亚洲乃至全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武士道;战国时期;影响
一、武士道精神思想来源
(一)儒教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据《古事记》记载,在应神天皇时期285年来自百济的“归化人”五经博士王仁将《论语》带入日本,儒教自此传入日本,并在日本的发展。“孔子的教诲是武士道精神最为丰富的思想渊源。他所阐述的主仆(君臣)、父子、夫妇、长幼以及朋友之间的五伦关系,早在从中国传入之前,我们的民族就已本能地认可,孔子的教诲只是确定下来。”儒教传入日本,给武士道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结合日本国内自身的特点,武士道摒弃了儒家思想中的核心“仁”,取“忠”为武士道精神的最高行为准则。在日本战国时期,“忠”可以理解为忠于自己的主君,而非天皇。
(二)佛教
唐朝时期,日本派遣大量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中国的先进技术和文化。在这些日本留学生当中,平均十个人当中就有九个人是僧侣。佛教赋予人平静地顺从命运的意识,使人对不可避免的事情平静地服从,在危险面前镇定自若,视死如归。武士道形成发展的时期,深受佛教教义的影响,在日本战国时期,尤为奉行,把它发展成为当时武士道的典型内涵。同样在战国时代,信奉武士道的武士们早已视死如归,深受佛教影响,并极大的迎合武士们在战场中充分施展自身“勇武”的特点。
(三)神道教
神道教是日本传统的民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视自然界各种生物为神祗,“神道”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书记》中,书中记载“(用明)天皇信佛法,尊神道”。神道教是尊天照大神为最高神,天皇为天照大神的后裔的天神地祗的信仰。武士们同样信仰神道教的天照大神,他们心中认为,大和民族是天照大神在人间的后裔,而天皇则是神统的代表。对君主的忠诚,对祖先的如此推崇,对父母的虔诚孝敬,神道教为武士傲慢的性格赋予了顺从。
二、日本战国时期武士道精神的内涵
(一)“义理”
武士将其定义为做决断的能力,即:义是在某项行动中根据实际情况毫不犹豫地做决断能力,该赴死时就赴死,该出手时就出手。“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孟子说:“仁是人的(善)心,义是人的(正)路,放弃了他的正路而不走,丢失了他的善心而不寻找,可悲啊!有人走失了鸡狗还要知道去寻找;有人丢失了善心却不知道去寻找。求学请教的道理不在于别的,在于找回他丢失的善心罢了”。
(二)“忠君”
忠君,顾名思义,就是忠于自己的君主,在日本当然是要忠于至高无上的天皇陛下,而在战国时期,所忠诚的对象并非是天皇,而是直接给予自己恩惠的主君大名,并以死效忠。这是神道教中,赋予武士道精神的最高行为准则,同时也是武士们的最高荣誉。
(三)“诚”与“荣誉”
诚,顾名思义,既是诚实信用,诚是战国时代除“忠君”之外,最为重要的,最为“武士道”恪守的准则。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诚”又和“忠君”有着格格不入的情况,有时甚至是只能舍弃其一,而取另其一的东西,出于非常尴尬的地位。作为儒家思想衍生出来的品行,也是为“武士道”发展注入新的思想。
三、日本战国时期武士道精神的影响
(一)日本战国时期武士道精神对近代天皇制的影响
关于日本近代天皇制的形成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应该是日本人深入骨髓的武士道。日本人民信奉的武士道和神道教要求对天皇的信仰,天皇就像是日本人民的神灵,对其景仰的信奉程度达到了空前。然世界经济危机导致国际资本主义间的矛盾上升,更使得国内阶级矛盾突出;日本本土狭窄,市场狭小,对外扩张的要求呼声高涨;加上日本明治维新后,武士阶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政治特权养成恶行不受约束传统,不认为侵犯是犯罪等。最终在日本近代天皇制的影响下走上了侵略之路。
(二)日本战国时期武士道精神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影响
近代日本的军国主义是在学习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融合自身特点,尤其是武士道精神形成典型军国主义。天皇是 “兵马大元帅”,军队则是“皇军”,武士道所倡导的“忠义”、“荣誉”和“勇武”刻于士兵心中。日本军国主义就武士阶级是对天皇的绝对效忠发展为全体国民对天皇的“愚忠”,且以所谓圣战之名把日本势力扩展,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新秩序,这种歪曲的日本军国主义与武士道的国家观念是密不可分的。
(三)日本战国时期武士道精神对世界的影响
日本战国时期的武士道赋予日本军国主义独特的内涵并在日本历史发展上留下了不可磨没的印记,然曾经日本民族引以为傲的武士道,在日本走向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过程之中却与军国主义同流合污,而其内在的侵略性和扩张性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从侵略朝鲜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伤无数,给世界人民带来了难以磨灭的痛苦。
参考文献:
[1](日)山冈庄八.德川家康[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2]孟轲.孟子[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
[3]戴季陶.日本论[M].北京:新华书店,2010.
北方文学·中旬2016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