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清 李玉红 陈瑞巧
广州市海珠区600名4~6岁儿童扁平足发生情况观察及分析
梁燕清 李玉红 陈瑞巧
目的 调查广州市海珠区4~6岁儿童足弓发育情况。方法 通过静态足底压力测试仪器对该区600名4~6岁男女儿童足进行检查, 以性别及年龄分组, 统计扁平足的发生率。结果 扁平足总的发病率为58.79%, 男童的发病率为62.17%, 女童为55.41%, 两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38 , P<0.05),在各年龄组段的分组中, 4岁儿童扁平足平均发病率为69.90%, 5岁的发病率为54.30%, 6岁的发病率为51.01%, 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结论 广州市海珠区4~6岁儿童扁平足发生率高, 应加强宣教, 避免扁平足的发生及加重。
儿童扁平足;足弓;足底压力测试仪
扁平足是以足弓塌陷为主要表现的足部疾病, 按照其形成特点可以分为可塑性﹑僵硬性扁平足。其中可塑性扁平足是当人站立时, 其体重的负荷导致足弓塌陷或者消失, 而当体重没有负荷时则足弓正常, 多见于婴幼儿时期。而僵硬性扁平足是指无论是否负重, 其足弓均会塌陷或者消失[1,2]。本课题通过静态足底压力测试仪器对4~6岁儿童足进行检查, 及早发现扁平足患儿, 针对严重性扁平足, 通过社区干预进行规范化管理, 并提供一种更简便﹑有效﹑费用较低﹑风险较小的康复矫治方法, 以期达到减少本区儿童扁平足的发生率。
1.1 一般资料 抽取广州市海珠区3所幼儿园4~6岁儿童共600名, 其中男性为304名, 女性296名。
1.2 测试方法 静态足底压力测试仪测试方法: 受试者放松, 双足并列站在测试台上, 采集静态足底压力图像。把足分为前部﹑中部和后部三部分, 测得三部分的压力, 而足中部内侧和足中部整体压力比值若>24.0%则认为是扁平足[3]。
1.3 统计学方法 资料建库, 用Foxpro for windows数据管理系统和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发病率 总的发病率为58.79%, 其中单足扁平足在男童的发病率为62.17%, 在女童为55.40%, 两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838, P<0.05)。
2.2 发病年龄特点 4岁男童发病率为76.36%, 女童为63.2% (平均69.90%), 5岁男童发病率为57.29%, 女童为51.11%(平均54.30%), 6岁男童发病率51.02%, 女童为51.0%(平均51.01%), 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见表1。
表1 4~6岁男女童扁平足发生率(n, %)
扁平足是影响青少年足部功能的主要疾病。研究表明,在我国大约1/3的人有不同程度扁平足。一项香港方面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4~12岁的儿童中, 约有三成儿童患有各种足部问题, 而4~8岁则为高危期, 超过六成儿童患有扁平足。
多种因素影响扁平足的形成, 先天性因素之外, 大部分的少儿是因为脚底软组织的劳损或者是双脚锻炼不足, 最终引起肌肉和肌腱力量的发育不足, 足跖骨﹑舟骨﹑楔骨以及它们间的相互位置发生畸形现象所造成。尽管跟骨位置变化并不是造成扁平足的主要原因, 然而踝关节的外移则影响着扁平足的形成。此外, 小朋友太胖或者太早学习走路, 则会因为足弓尚未发育足够而负荷太大, 在长期受压下, 会形成扁平足。除此以外, 长期穿旅游鞋也与扁平足的发病率高密切相关。旅游鞋在做鞋楦时其前翘位置较高, 此特点导致脚掌往下陷, 长时间下脚容易疲劳。而脚掌为足弓的前支点,若脚掌发生疲劳损伤肯定会导致足弓的损伤, 长期情况下回形成扁平足。本次600名受试者, 总的发病率为58.79%, 其中单足扁平足在男性的发病率为62.17%, 在女性为5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可能与男肥胖儿童比率较多, 及长期穿旅游鞋有关。
临床上根据负重时足纵弓的变化, 可以分为轻型﹑中型﹑重型。轻﹑中型扁平足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 可以通过适宜的体育锻炼﹑选择合适的鞋﹑配置各种足部矫形器和鞋垫,康复矫治及穴位按摩等, 减轻局部不适和疼痛;非手术治疗不能解除疼痛, 且负重行走﹑穿鞋受到影响的中﹑重型扁平足,患者年龄>10岁时, 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而单纯软组织﹑单个跗间关节融合术由于效果不好, 临床上已经没有应用。目前, 临床上多联合应用软组织和骨性手术, 疗效明显提升。扁平足是否需要治疗, 需要进行专业的评估。目前存在一些治疗的误区:一方面是过度治疗, 不需要治疗给予矫正;另一方面是真正需要治疗的病例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耽搁治疗[4]。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4~6岁儿童扁平足发生率高, 但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 这与足弓的发育是一致的。新生儿至婴幼儿阶段几乎100%为扁平足, 3岁以后出现足弓, 随着年龄的增长, 腿足部肌肉日渐发达, 弹力逐渐增强, 促进足弓的形成, 巩固和加强。婴幼儿扁平足绝大多数都是生理性的,家长们不用过于担心, 但需合理训练小儿, 避免久站及行走,负重行走过多。适当控制体重, 穿有跟的鞋或在鞋的中部加一个薄垫。有遗传倾向或经常站立者, 要常用足底外缘着地练习行走, 以促进足弓的形成和扁平足的纠正。
鉴于本区的特点, 拟定期举办以“预防儿童扁平足, 提高足部健康”为主题的大型咨询﹑义诊活动, 免费派发“海珠区生长发育儿童扁平足防治”宣传资料, 提高全民的足部保健意识;对于青少年, 通过加强对扁平足的早期诊断及护理, 能尽快恢复患者的足弓, 延缓病程的发展, 避免扁平足的发生及加重。
[1] 吴立军, 钟世镇, 李义凯.扁平足第二跖纵弓疲劳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中华医学杂志, 2004(12):8.
[2] 燕晓宇, 俞光荣.获得性扁平足的基础研究进展.中国矫形外科志, 2004, 12(21):1715-1717.
[3] 袁刚, 张木勋, 王中琴, 等.正常人足底压力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4, 26(3):156-159.
[4] 易南, 王冰水, 王斌.新型足矫形器在成人平足症患者中的应用.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5, 27(27):434-435.
广州市海珠区2013年医疗卫生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01021104491056)
510420 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梁燕清 李玉红);广州市海珠区江南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瑞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