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山区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2014-09-03 23:51曾宇丽
课外语文·下 2014年8期
关键词:品德农村小学有效性

曾宇丽

【摘要】据一项调查显示,山区农村儿童与城市儿童对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喜爱程度表现出了较大的偏颇,农村儿童对本课程的喜爱程度偏低。究其原因,品德与生活教材本身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翻阅品德与生活(浙教版)教材,可以发现其中一部分的内容更适合城市的儿童,和山区农村儿童的生活结合不够紧密。作为教师,该如何提高农村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有效性,笔者现就结合自己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品德;生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促进山区农村儿童发展,确定活动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农村的品德与生活课程实施的目标应该以促进农村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依据,为他们认识农村社会,参与农村社会,适应农村社会奠定基础。而这样的总目标必须分解在品德课教学的每一课的教学之中落实。因此,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对于教材中原有的教学目标应适时做出调整。

如《远方的朋友,请你留下来》一课,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家乡的风景,美食或变化,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依据这样的目标,老师让学生从选择一个方面来考察家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四人小组学习之后,学生竟认为,家乡的风景并不美,而且也没有什么美食。这让老师吃了一惊,但却是学生批判意识的开始。山区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房屋破旧,吃得也朴素,这确实很难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于是,老师调整了预设的活动方案,以“家乡这几年都有哪些变化?”为主问题,对此开展讨论,让学生在具体的事例中,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并引导学生谈一谈怎样才能使家乡变得更美。这样,老师就在原来预设目标的基础上达成了新的目标:正确认识家乡,为家乡的发展提一些小建议。这种处理,学生不但不会淡化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且增强了对家乡的责任意识。

二、适合山区农村儿童需要 组织多彩活动

山区农村儿童的社会交往活动比较少,生活的视野比较封闭,个性心理比较内向,校园生活也比较单一。再者,教师往往采用讲授知识、课文看图的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空间限于狭窄的课堂上,学生所接受的也只是教材上所设计的内容,这与农村儿童的亲身体验生活缺少了联系。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多元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发展。因此,在农村的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教师应走进农村儿童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要,组织起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达成教育目标。

《一次运动会》一课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场景:学校要召开运动会了,我们应该如何准备?让学生对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城市的儿童对于运动会并不陌生,但在山区农村学校,从未举行过运动会,让他们讨论“运动会快到了,我们应该作哪些准备,”是不切实际的。基于这样的实际,老师改为组织一次集体跳绳比赛活动,组织学生讨论“跳绳比赛即将举行,我们应该如何做准备?”这样的活动素材来自农村儿童的实际,活动的内容贴近农村儿童的生活,满足了他们的需要,达成了原先的活动目标。

三、结合山区农村生活实际,灵活处理教材

儿童的品德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真实的道德情感。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也指出:教材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教师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儿童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山区农村儿童只有在他们自己真实的生活中,才能真正引发情感的共鸣,形成和发展教育者所期待的思想品质。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结合农村生活的实际,灵活地使用教材,使得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农村儿童的生活。

《我们的社区》一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认识自己的社区,以及这个社区的设施为人们带来了哪些方便,知道爱护公用设施人人有责,初步形成公德意识。教材中展示的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医院、早教中心等这些机构对农村的孩子来说是陌生的事物。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让学生了解这些机构固然有必要,但教学的重点仍应是面向现实的农村生活。为此在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社区就是指自己所生活的村庄,重点认识村委会、村里的卫生所等机构及其作用,认识农用灌溉渠、防御洪水用的大堤等农村公用设施及其作用。通过一个因大堤遭到破坏而导致农业损失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到农村公用设施缺乏或受损给人们带来的不便。这样的内容处理,正好体现了教材只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的资源之一。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基本遵循了原有的教材,但在内容的取用上,进行了改变,使得学习的内容更贴近农村儿童的现实生活,更易被他们接受和喜爱。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展开来,农村儿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课程改革是否能真正落到实处。作为新课程实施者的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农村儿童,使农村儿童也成为新课改的受益者。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农村小学有效性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