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荣
〔关键词〕 学生;问题意识;情境;氛围;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3—0099—01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的学习同样必须重视问题研究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1.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我在教授《蜗牛》一文时,先不忙着介绍蜗牛,而是插放一个短片:一只蜗牛正在玻璃上爬着,虽然很慢,它的头却时刻摆动着,好像很着急的样子。这时,我问学生:“对于这只蜗牛,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此话一出,学生纷纷提问:“这只蜗牛在干什么?”“它是不是在找吃的?”“它为什么跑到玻璃上去了?”“玻璃上的痕迹是怎么回事?”看着学生激动的小脸,我的“阴谋”初步得逞了。
2.适时引导学生把握研究的方向。当学生提出这么多问题的时候,这只是他们的兴趣使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已经开始研究蜗牛了。这就需要老师适时点拨:“同学们,你们最想解决什么问题?为了利于研究,我们只能先确定一个研究的问题。”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引领着学生确定了研究的方向,学生就可以顺着这条线索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研究下去了。
二、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乐问”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巴克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中国当代教育家李烈也说过:“教师要改变观念,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是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以往的教师总爱以“讲”为主,喜欢“一言堂”,学生经常出现有疑不敢问的情况,学习十分被动,违背了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领者的课标精神。所以,我们应改变观念,转化角色,在教学中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同时要设法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有价值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认真探究解法,没有价值的问题要区别对待,采取妥善的方法予以处理,从而保护、鼓励学生发问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只有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要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三、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善问”
对于学生来说,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是符合他们的已有认知和年龄特点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适时引导,将简单的小问题一步步引向有针对性的问题。例如,在教授《蜗牛》一文时,学生带来的蜗牛可能不动,其会问:“它为什么不动呢?”这时我抓住这一点对学生说:“怎样让它动呢?”学生想了很多办法,其中一个学生说用食物引诱蜗牛,我忙问:“用什么食物呢?”这样就将学生引向研究蜗牛的食谱,学生在引诱的过程中其实已经解决了蜗牛爱吃什么的问题。紧接着,学生发现蜗牛走过的地方湿乎乎的,“是水吗?”学生充满了好奇。有些学生回答是水,理由是蜗牛的住所有水。可也有学生提出他们的蜗牛的住所没水,怎么蜗牛走过的地方也是湿的?带着这个问题我领着学生又进一步认识了蜗牛的身体,最后终于解决了他们的疑问。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有价值。然后在整理学生的收获时,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价值所在,产生提有价值问题的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编辑:郭裕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