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虎
〔关键词〕 语文教学;小班化;育人环境;师生关系;
学生主体;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3—0056—01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提高小学小班化语文教学的研究有着比较现实的意义。笔者所在学校因地处牧区,地理位置偏僻,学校服务半径面积大,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建成一所九年制寄宿学校,因在校学生较少,学校已实现小班化教学目标。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有条件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位学生实施“等距离教育”,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和课堂教学效能的提升。
一、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传统班级中由于学生多,大多数中等学生被迫成为“老听众”,没有发言的机会,思维处于消极停滞状态。但在小班化教学中,这种现象就可以避免。小班化语文教学,由于人数的减少,每位学生都能与教师直接交流,教师可以照顾到每一位学习的学生,学生受到教师关注的几率也会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接收能力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另外,实施小班化教学,教室可利用的空间就会增大,就可以在教室设置多媒体设备、图书角、文化园地等,营造特色班级文化,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宽敞、整洁的教室,也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生在温馨的环境中学习。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
小班化教学班额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灵活地设计各种新颖的组织形式,使个体学习、小组学习、班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变传统的单向师生交流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多向交流,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和谐互动方式。在小班化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学会了发现、学会了欣赏,只要学生有亮点,教师都会运用丰富的评价语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的心中都充满自信和快乐,使师生关系变得民主而和谐。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也不再给出唯一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在交流中使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既激励求异,又重视求佳,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焕发课堂生命活力
小班化教学能真正实现“手把手”的教育目的,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每一个学生,去了解每一个学生,去研究每一个学生。这样,教师就能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彰显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叶澜教授说:“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获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要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欣赏学生的“告白”,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通过提炼、筛选,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并对“潜能生”进行点滴培养和教育,让其成为优秀生。
四、教师要因材施教,运用适宜的教学策略教学
1.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策略。(1)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对于学习知识的重难点,要让学生提出,师生共同梳理。浅显的问题可由学生回答,学生一时难以回答的,由教师引导和解释;有价值且指向教学目标和重点的问题,教师要将其作为进一步合作、探究的目标。(2)帮助学生自我反思。古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2. 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的策略。(1)科学组合。要科学组合学习小组,对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有利于组间竞争。(2)有效互动。交流和讨论是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进行有方向、有主题的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言,清楚明白地表达观点,吸取同伴的有益观点,及时修正自己的认识。
3. 提高教师多元化评价的策略。(1)注重导向的激励性。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兴趣、情感、态度、习惯等的评价,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促使学生不断超越自己。(2)注重主体的多元性。改变过去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3)注重语言的艺术性。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不能单一、老套,要适时地“夸一夸”学生,使小班化课堂更显活力。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小班化语文教学实效性的实践研究》的重要成果。)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