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短跑运动员成绩的影响

2014-09-01 04:44李洋付威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核心力量训练成绩影响

李洋 付威

摘要:本文采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和机制专业的15名短跑运动员进行一个月的系统的核心力量训练,通过对训练前后短跑成绩的对比,分析核心力量训练法对短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的核心力量训练显著的提高了短跑运动员的成绩。

关键词:核心力量训练;成绩;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47-01

一、研究意义

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法已经作为一种比较重要的力量训练方法为一些教练所接受。短跑训练体系下的力量训练是短跑的重要训练内容。而现代短跑技术理论的发展对运动员的核心力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而也促使教练员进一步转变了短跑力量训练的观念,拓展了短跑力量训练的内容,丰富了短跑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手段。短跑以核心力量为重点,强调平衡、协调的肢节力量,它已逐步被越来越多的教练员接受并附诸实施。

本人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了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和机制专业的15名短跑运动员进行了实验,通过确切的实验数据分析核心力量训练对短跑运动员的成绩的影响。本文旨在研究核心力量训练法对于提高短跑运动员的成绩的影响和作用。

1、核心力量训练概念解析

核心力量训练是现代体能训练方法的一种,它是利用各种训练器材和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能力,进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一种训练方法。核心力量存在于所有运动项目中,对运动中的身体姿势、运动技能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这也是由其所处的身体位置及肌群所储备的能量所决定的。从身体位置来看,Core是最接近身体重心的中间环节(腰-骨盆-髋关节)。同时也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体的协同用力还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二、研究对象及过程

1、研究对象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和机制专业的15名短跑运动员,他们都有一定运动基础,且有近期成绩记录

2、研究过程

(1)在2012年11月1日至2日对上述运动员分别进行四次百米测试,取平均成绩,有最好成绩和平均成绩记录

(2)核心力量训练

在2013年11月1日到12月1日一个月的时间内每天对上述15名短跑运动员进行系统的核心力量训练,目的在于发展和提高运动员的核心速度力量,从而提高短跑的成绩,训练时间由教练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制定。

在2013年12月3日-4日对上述运动员分别进行四次百米成绩测试,取最好成绩和平均成绩,把实验前后的二组数据统计,进行分析对比。

从实验数据分析中可以的得出:核心力量训练对短跑运动员的成绩有显著的提高,成绩提高0.5-1秒左右。

三、结论和建议

1、结论

(1)核心量训练提高短跑运动员髋部肌群的力量

短跑运动是多关节和多肌群(肌肉)共同参与的全身运动。而在这些参与短跑运动的所有肌肉群中,又以髋部肌群最为关键。通过核心力量训练来提高短跑运动员髋部肌群的力量,就在于:一方面由于髋关节的生理位置本身就在人体的核心区,所以加强核心力量训练有助于短跑运动员髋部肌群力量的增加,从而增加他们运动时前跑的动力,进而提高运动成绩。

(2)核心力量训练提高以髋为轴的下肢摆动力量

研究表明,髋关节周围的肌肉不仅是人体内最大的储存能量的环节,也是获得水平位移速度的重要动力来源。尤其在途中跑阶段,由于速度快,支撑时间短,步幅的大小和步频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髋关节的摆动的力量和灵活性,是途中跑阶段的主要发力关节。因此,现代短跑技术十分注重以髋为轴的摆动力量和相应肌群运动的协调性,它是影响跑速的根本因素。

(3)核心力量训练提高以肩关节为轴的上肢快速摆动力量

在跑动中,上肢和下肢也有统一的神经联系。一般来说,两臂能摆多快,步频就相应就有多快。同样,摆臂的幅度也必然影响到摆腿的幅度。所以,仅有发达的下肢肌肉而没有同样发达的上肢肌肉,就会影响上肢和下肢的协调用力,影响速度的发挥。可见,把以肩关节为轴的上肢摆动力量练习作为短跑转专项力量训练的重要一环是何等的必要。笔者在这一环节上,主要是利用不同重量的哑铃,根据运动员的不同特点,进行负重和不负重交替进行的摆臂练习,注意摆臂的动作速度和动作结构尽量符合短跑专项动作的要求。

(4)核心力量训练提高短跑运动员的协调、灵敏、平衡能力

核心力量训练能提高短跑运动员上下肢的协调力,在短跑运动过程中,两臂以肩关节为轴做前后摆动,这种强有力的摆动,不仅可以吸收后蹬时反作用力的偏心力,维持身体的平衡,还有助于加大和提高跑动时的步幅和步频。这种上下肢力量的传递和协调运动,正是以人体核心区为载体来实现的。所以,加强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提高短跑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可以更好的为上下肢力量的传递提供条件,协调不同肌肉之间的运动,整体上提高短跑的成绩。

2、建议

(1)合理安排运动量

在一个阶段训练中,负荷安排应大中小结合,循序渐进提高负荷量度。在小周期训练中,应使各种不同性质的力量训练交替进行。在每组重复练习中,应注意组间的休息。

(2)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根据专项竞技的需要,在主要发展运动员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力量的同时,也要十分重视小肌肉群、远端肌肉群、深部肌肉群的力量训练。

(3)力量训练后注意肌肉放松

肌肉在力量训练之后会产生酸胀感,肌肉酸胀是肌纤维增粗现象的反映,也是力量增长的必然。但应积极采取措施消除肌肉的酸胀感,以利于减少能量消耗,并更好地保持肌肉弹性。在力量训练之后,通常采用慢跑或队员之间互相按摩的方法进行放松。

(4)根据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区别对待

因每个运动员的形态、机能、结构、运动技术、战术、心理、智力有差异,所承受的负荷量不同,因此训练要因人而异。如有的运动员绝对力量好,速度力量差,有的运动员相对力量好,速度力量差。因此不要千篇一律,最好给每个运动员都制定个人力量训练计划。

参考文献:

[1] 王卫星 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2007(30)

[2] 李少丹 刘爱杰.竞技体育的核心训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7(04)

猜你喜欢
核心力量训练成绩影响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核心力量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方法探讨
剖析累进评分法对体育成绩评定的必要性及其应用
影响高中体育特长生成绩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电子商务通识课程考试成绩多维度分析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