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效益如何从最基本做起

2014-09-01 04:44刘娟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突破难点练习设计教学环节

刘娟

摘要:提高小学数学效益要从最基本的做起,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有此清醒的认识,不好高骛远、赶潮流和创设一些只会吸引眼球的多媒体,把最基本的课堂要求做实了,只有做牢了基础的创新,收益才是最大的。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环节;练习设计;突破难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09-01

在四十分钟内要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益,这是一个已经探讨了无数遍的话题,许多老师也作了卓有成效的探就,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部分老师付出了心血却收效甚微,笔者从教于第一线,部分老师好高骛远,赶潮流,没从最基本的做起,在不做调查研究的情况下,就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情况引入新的教学法,创设一些只吸引眼球的多媒体。万丈高楼平地起,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益,必须从最基本的做起,所有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创新只是赶了个创新的潮流而已。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需要制定全面、恰当、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全面是指教学目标必须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教学目标要恰当是指教学目标不能一般化,抽象 化。在一节课里,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哪些知识需要简单应用,哪些知识需要综合运用,通过什么手段(或方 法)培养学生什么能力,结合什么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都要明确具体。只有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才能对教学具有导向、调控作用。

二、提高教学效益要合理组织教材内容

教材的知识结构是按照大纲顺序编写成教科书形式呈现出来的。它不是现成的理想 的数学知识结构。因此,教学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应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加工、重组。在这个 过程中,教师既要考虑数学知识的科学性,着眼于知识的承上启下和本节知识的深化、完善,形成较为有序的 知识结构,又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知识结构与思维统一起来,使之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此外,构建课时教学内容时,还要注意深浅适宜、份量恰当、重点突出。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合理安排教学环节

不同的课型,其教学环节不同。如新授课一般包括复习(准备 铺垫)、引入新课、学习新知、练习、小结评价等基本环节,练习课一般包括检查复习、提出练习的目的要求 、课堂练习、反馈调节、布置作业等环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环节。 恰当分配教学时间,就新授课而言,复习时间3分左右, 引入新课1分左右,新课一般不超过20分,练习15分左右,小结评价1分左右。以上时间分配,其原则是一要保证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有充分的时间动脑 、动手、动口,二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基本做到作业当堂完成,一般不留课后作业。

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一定要把练习设计优化再优化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练习结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因此,教学必须认真设计练习。设计练习要注意练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及时性、适量性。设计新授前的准备题,要注意习题与新知识的联系,它或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或与新知识有共同要素,或新知识的学习与它在方法上有共同点等。也就是说,新授前的复习题要做到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设计新授后的练习题,除了要注意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外,还要特别注意练习的层次性,坚持先易后难,先原型后变式,先基本后综合,先巩固后深化,使练习层次形成一个动态的发展水平。为了提高学生练习兴趣,教师还要注意练习的形式。

五、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学会突破教材上的难点

1、用启发式突破难点

在数学教学中,由于知识难度大,或者是由于各种因素,学生解题有困难,教师若能抓住问题的症结,设计出精巧的问题,启发点拨,指导学生思维,学生就能豁然开朗。对“在含盐25%的盐水500克中加入多少克水,使含盐率降低到20%”这道题,部分学生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可以指出这道题中什么是不变量,引导学生抓装盐的重量不变“这一关键展开思路:盐的重量→现在盐水重量→加入水的重量,即400×25%÷20%-400=100(克)。

2、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学习抽象概念,困难更大,这样,具体形象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形成表象,再利用这一表象思维上升到逻辑思维,是突破难点的好办法。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割割拼拼各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引导他们自己去得出各类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

3、重视求证,突破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的难点,采取恰当的验证方法,也是突破难点的一种重要途径。对于判断题,一般学生很难断定,教师若教会学生根据题目采用相应的求证方法,就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如“判断43700÷24≈1400……1是否正确,可引导学生利用求被除数方法来验证。1400×24+1=43701与原来的被除数不符,所以是错的。进一步求证得出1400×24+100=43700,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而余数变了,余数也会随着扩大相同的倍数。这样,抽象的题目就变得具体化了。

提高小学数学效益要从最基本的做起,我们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有此清醒的认识,不盲目赶潮流和追求时尚,只有把最基本的课堂要求做实了,才能在此基础上去创新,也只有做牢了基础的创新,收益才是最大的。

猜你喜欢
突破难点练习设计教学环节
运用思维突破语文教学难点
“万丈高楼”由此始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缺失对策研究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新授课的练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