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澎
【摘要】当前初中语文教师教学思想普遍陈旧,创新意识淡薄;应试教育教师教学围绕考试;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骋,导致教师急功近利,忽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提高。确立以新课标为评价依据的教育理念、以新课程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为教学参照物及以课标倡导的教学策略为参照研究阅读教学行动策略,创新思路,探索阅读教学新方法,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走出困境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育;思考
一、培养初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交给他们自学的程序与方法如将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脉络,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看一看“预习提示”,读一读课后思考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认真读课文,深入思考,在文中圈圈画画,记下疑难,写下感受;使用工具书,迁移旧知识,初步解决一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等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2.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
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3.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
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教学民主氛围的营造,可通过主动汇报,交流学习;互相讨论,及时评价;大胆发问,鼓励创新。
4.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过程
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优化教学过程的根本要素就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参与的内涵十分丰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实验。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段意让学生概括,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每节课的全过程。参与要多样化,如质疑问难是一种创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学生能提出问题,那怕千奇百怪、荒诞离奇,只要学生积极参与了思维活动,教师就要悉心引导,让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成为知识学习和创新的火种。
5.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与评价
学是核心,导是关键,评是学生求知的催化剂。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课堂提问的梳理精当,而且体现在处理反馈信息的应变能力上。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反馈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并不仅限于让学生了解自己与目标要求的距离,还应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习的自信心,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是改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包括阅读教学的必由之路,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更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教师应把学法的指导作为主线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教学过程中,归结起来,应做到先学后教,注重学生主体;注重学习过程,不求答案的统一;提供充分的时间,保证充分诵读,引发思考。
二、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创新能力
教师要开放教学内容,关注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相信学生让他们使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如有的孩子擅长用表演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有的擅长与唱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则喜欢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中要尊重每个个体的智力特点,让他们的特殊才能得到展示,才是尊重个性的表现,才是关注人的个性化发展的体现。从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来看,个性化阅读教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个性化阅读应体现阅读主体的自主性;个性化阅读应体现阅读实践的探究性;个性化阅读应关注阅读过程的调控性。据此,个性人阅读的教学策略大体可以分为:
1.引导批注阅读
批注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语文的内容、层次、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
2.强化“阅读反思”
阅读过程的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强化“阅读反思”,在自我反思、调控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改进学习行为。一般地说,实现阅读的反思和调控有三个途径:学生自我思考;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点拨和调节。
3.注重延时评价
因为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顿悟”和“灵感”,所以运用延时评价,能让更多的同学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思维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倘若过早地对一个可能有着多种答案的问题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势必会扼杀其他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
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求阅读教学模式必须突出中学生阅读教学的个性,符合中学生的阅读教学的特点规律。同时个性化阅读教学也应体现教师教学的个性化。惟有教师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才会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模式发展才会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确实存在诸多弊端。教学思想陈旧与应试教育的作祟及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是其主要原因。而学生学习的被动与教学方式的单调与僵化是其主要表现。改革初中特别是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落后现状,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把握课程新理念,根据各地特别是农村中学各校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阅读教学策略。其中自主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与个性化阅读这三种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已被实践证明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课堂阅读教学策略,是十分值得学习推广的经验总结,也是实现阅读教学改革跨越性发展的一条捷径。但不能满足于现状,不能把它作为一成不变的真理和法宝加以使用,而应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作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秦训刚,晏渝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
[3]严僮伦.《读书笔记:我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践》.《语文教学研究》,2006(8-20)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