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小琴
【摘要】幼儿园社会领域用书说明中指出:幼儿社会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性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性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性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核心就是做人的教育。那做人的核心又是什么呢?我认为首先应该是“感恩”,感谢父母给了你生命,感谢他们让你来到这个世界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如今很多孩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和感恩;只知攀比,不知责任和回报。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蔡老师说:“不懂得感恩,其实就背离了人性。
【关键词】感恩;幼儿;社会
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幕与感恩不相符的画面:下雨天,年老的爷爷奶奶怕自己的孙子、孙女在学校回家淋雨,跑上老远去接孩子,给他们撑雨伞而自己淋得半身湿透,孩子当作没看见,更不愿意把雨伞多让给爷爷奶奶一丁点;在幼儿园,有些孩子为了争夺自己喜爱的玩具和其他的孩子大打出手,互不相让,老师做劝解都不成……,孩子表现得如此的自私、霸道、缺乏爱心,不知道也不懂得关心他人,这种现象很是令人担忧。古人云:“桑树从小扶”,充分体现了幼儿期社会性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如果我们不把我们的孩子们教育和培养好,那么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注定会被历史淘汰的,那我们肯定会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罪人,因此如何在培养孩子的知识、能力和特长的同时培养幼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成为我们幼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看来,我们必须让“感恩之心”内化升华为幼儿自觉行为,而且必须从家庭、学校和社会入手,做到全面联动,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才能取得积极的效果。
一、创设“互爱”环境培养幼儿感恩意识
孩子感恩的爱心不是靠强行灌输培养出来的,更不是用没有原则的溺爱换来的,它是通过幼儿教师、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言传身教自然而然的模仿、潜移默化的渗透而逐渐形成的,如同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个从外在到内在、从量变到质变的渐渐的形成过程。首先,教师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时刻关心幼儿,在接受社会各界帮助时因表达出自己的感谢之情,在幼儿表现出的关爱帮助行为时,应该不吝惜地说声“谢谢”……幼儿天性爱模仿,当我们对幼儿时时关爱,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时,会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潜移默化中他们也会做出类似的行为,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值得感谢的人,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其次,积极地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礼貌用语教育、谢谢教育、谦让教育、互助教育。让孩子学习使用礼貌用语打招呼;在同伴之间、邻居之间、家人之间学习谦让;我们指导家长开展,你帮我穿衣服,我帮你拿拖鞋,你帮我盛饭,我帮你拿筷子的互助式教育,这样让孩子在一种“互相关爱”的环境中长大。
二、运用感恩素材启迪幼儿感恩之心
人们都看过这样一个公益广告:“妈妈,洗脚。”可以看出,孩子是渴望爱心教育的。我尝试通过以下途径开展感恩教育:通过专门性的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如“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了解了自家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产生对家人的感激之情。在“周围的人”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了解除了家人之外,还有许多不认识的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在小朋友快要毕业时开展《我要感谢的人》主题活动。中华民族现有许多节日,如:春节、清明节、妇女节、教师节、国庆节、劳动节等等中就包含了“感恩教育”的内容在节日主题活动中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特殊的爱心作业,比如为教师和同伴做一件好事,给父母、老人捶捶背等,让孩子们进一步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周围人的回报。二是通过渗透式的活动,充分挖掘每个学科教材中的“爱心”素材,渗透式的开展感恩教育,如:语言课中的《感恩的心》《三只蝴蝶》使幼儿懂得同伴间要相亲相爱,要帮助有需要的人,这样还不够要将其渗透与美劳、社会等学科,利用文学、美术、情景表演等艺术手段作为爱心培养的有效途径。收集一些与感恩有关的传统故事,如《小白鼠救大老虎》、《大老虎救小白鼠》、《乌鸦反哺》、《陈毅探母》、《吃水不忘挖井人》大班的教材中《说说我的老师》、《谢谢爸爸妈妈》、《七色花》、《找邻居》等等都是很好的感恩教育素材。记得我在和孩子们学习《七色花》这篇故事的时候,通过设问:“这个故事里面是谁得到了谁的帮助啊?”有的小孩说:“珍妮得到了老奶奶的帮助。”有的说:“是珍妮帮助了瘸腿小男孩威加。”我还问:“珍妮把最后的七色花瓣帮助威加恢复健康好不好?为什么?”孩子们都回答:“好。”我就最后告诉孩子们:因为珍妮帮助瘸腿威加使威加变成了健康、活泼的小朋友,能和珍妮一起快乐的玩耍、嬉戏,不仅珍妮用自己的爱心帮助了威加,使威加幸福快乐,而且,珍妮也因为帮助威加恢复健康得到了一个能和她一起快乐捉迷藏、玩游戏的朋友。因此只要我们一起互相帮助就能克服困难,在一起就能够开心快乐。通过故事引领,使幼儿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同时爱心和感恩心也一点点地渗入孩子的心灵,从而使他们懂得,生活中应该同情弱者,明白当自己有能力时应主动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三、社会实践为契机,强化幼儿感恩意识
随着感恩教育的深入,幼儿感恩心的培养除了家庭、学校外,社会教育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强化幼儿感恩心形成的重要平台。教师善于捕捉幼儿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日常生活片段,随机对幼儿进行感恩心的培养,这是现行教育对当代教师的素质要求,也是我们教师应履行的义务。为了让幼儿能真正地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一些适宜孩子们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秋游带领幼儿参观农民辛苦收割稻谷和小麦,借助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孩子们知道浪费粮食可耻,节约粮食光荣。同时也要让孩子们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汗水耕作得来的,如果没有粮食,我们就会挨饿,使孩子从小就懂得农民种粮的辛苦,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对农民的感恩。发生自然灾害时,我们可以组织全园小朋友“爱心捐助”让孩子将他们省下的零用钱或者是压岁钱以及家里旧的书籍捐出来帮助那些因受灾或边远乡村家庭贫困的小孩;重阳节,带领小朋友到社区为他们演节目给他们敲背、按摩;护士节组织小朋友到医院为护士阿姨过节,以感谢生病时她们的细心照顾,我们的教育从家庭、幼儿园逐渐地延伸到了社会。感恩教育是一个社会工程,学校虽然是德育的主渠道,但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家庭、社会各方面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只有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激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也因此才会多一份阳光、少一点冷漠,我们对新一代的教育才会更有效。孩子在良好感恩的大环境中才能很好的将“感恩之心”逐渐内化升华为一种自觉行为。
冰心曾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培养幼儿感恩心须从娃娃抓起,呼吁每位家长,每位教师,幼儿身边的每一个人及社会各界人士以身作则,榜样引领,重视实施“感恩教育”,培育“感恩文化”,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有情感,有灵性,有爱心,敬畏生命,知耻知荣,知恩图报的人。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让爱充满整个世界,我们国家、民族就一定充满希望!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王国锋.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探索与实践.教[J]2009.1.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