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俐
【摘要】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实践中,有的校长喜欢用制度管理学校,有的校长凭借个人的人格魅力管理学校,有的校长则用人文关怀管理学校。也有不少校长认为,好的管理是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最好的管理应该是用文化管理学校。
【关键词】学校;文化管理;实践;思考
我们不仅要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我们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而且将之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我认为:所谓学校文化就是指一个学校在其历史发展和办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培育形成并占主导地位的为全体师生员工认同恪守的共同的价值观和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学校文化作为学校长期的为社会所公认的群体素质、精神和作风的历史积淀,它不仅是一所学校综合素质与实力的体现,而且是一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一、学校文化管理的涵义
学校文化管理与其说是一种管理,不如说是一种期望,一种无声的要求,或者说是一种境界。它侧重于体察师生的内心,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人的激情,使学校真正成为每个师生的精神家园。这需要管理者在精神、情感以及个人发展上对每一个师生予以关怀。通过具体的管理策略引导教职员工提高思想水平,促使每一个人能够自觉地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学校文化管理的主体是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通过学校的文化力和文化的组织手段,整合利用学校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从而实现学生主体的价值创生和全面发展,同时促进教师主体行为的提升。学校文化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思想,更是一种实践模式。
二、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制定合理的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办学理念不仅要符合学校的实际,而且要与时俱进,同时要体现学校的文化内涵。必须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在提升中创新,既要体现学校历史文化的积淀,又要指明学校发展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必须深入人心、引发共鸣、达成共识,从而指导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为此而努力奋斗,并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学校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制定学校发展规划,通过具体的内容、目标、措施来实现学校发展的目标,来指导教师和学生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但制定学校发展规划要注意三点:一是学校发展规划的方向性和目标性;二是学校发展规划的认同感和达成力;三是学校发展规划的客观性和措施性。
三、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人文化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与业务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学校教育教学成败的主要因素,所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功能有三:一是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二是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自身素质;三是激发或调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创造性。而不应该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做成约束、限制教师的枷锁,更重要的是要有促进性和提升力。没有规范必须建立规范,有了高标准的规范就必须超越规范,即教师的敬业精神的增长和创造性、个性化的发展,只有做到超越规范才能增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帮助教师度过“二次发展的高原区”,才能使教师们把教育教学工作当做自己的一项事业去做,而不是抱着一种应付、完成任务的态度来工作。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要实现教师管理的自主化和人文化,形成一种无形的、积极的、民主的管理,打造学校文化深厚的底蕴是我们必须选择和达到的目标。为此,我们首先要在领导团队中实现人文化管理,再以点带面,逐步影响全体教职工向高层次的境界发展,实现规范化向自主化、人文化的转变。
四、实现德育的自主化
在学校里,学生是主人,也是弱势群体,学生与成人相比在思想上、认识上有本质的区别。教师相对比较强势,教师要为学生服务,要关爱学生。学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德育是学生教育的终极目标,因为道德上出色的孩子才是真正优秀。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态度,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就有较高的素质和修养,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然而,目前在应试教育的阻碍下,我们大部分学校的德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也只不过是片面的说教,只用制度来管理学生。我们这里讲的德育的自主化,是学生在学校良好的校风和学风的影响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德育氛围,所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确定学校德育理念
把德育理念转化为学生每天的实际行动,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管理的一种文化,借以约束学生的行为,其效果远胜于章程和规定。使学生将学习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成长的必需。
2.结合校情,找准学校德育的切入点
建立学校德育的各项长效机制,并以德育工作方针的形式提出来,力求做到完善、细致。观察、分析本校学生在学习、生活、活动中的特点,确立学生德育培养的方向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3.坚持“重过程、轻说教、求实效”的指导思想
大力开展学生社团,让所有有某项特长的学生自己组织成立社团,如体育、文学、音乐、美术、艺术等,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组织机构,有固定的活动时间、人物、地点,而且学校每年为他们提供一次汇演的平台,从而引导和发展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教育。另外,学校要根据德育理念,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并形成规模,形成特色,寓教育于实践活动之中。
4.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力求德育工作有新的突破
德育要有长效机制,要创设活动,更需要创新。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解决问题、改革创新,从而组织更有效的活动,去教育学生。同时必须解放思想,更新德育观念,在已有的文化氛围中不断提升。德育工作从细节、小事抓起,但不局限于就事论事,而是力求于细微处拓展德育的内涵。
五、实现学校课程及培养目标的特色化
培养目标是一个学校办学的宗旨,是根据学校所处的地域环境、人文精神、民族特点、学校的客观条件而制定的。不应该成为“千校一面”、“万人同语”,必须在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全方位的体现学校特色,确立特色打造品牌。学校文化的特色包括:文化内涵、精神积淀、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学校课程及培养目标的特色化,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弱我强、人少我多。
学校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特色化,就是学校课程的特色化。为此,我们要在学校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统筹德育与教学活动,同时加上地方特色校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学校的产品不是学生而是课程,学校课程的合理的、科学的组合和实施,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关键,而不是简单、直接地使用教材。
课程文化包括:课程组织文化——课程主体素养;环境文化——具备的条件;管理文化——课程实施的纽带。在重构学校课程时,要以教师和学生为课程主体,以学分制评价为纽带,以开放性、选择性、综合性为纲领,以学校培养目标为根本,组建学校课程。要敢于突破现有的教育大环境,切实以素质教育为理念,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进程中稳定的核心驱动力。管理文化包括学校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等,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学校管理文化要遵循教育与管理规律,顺应时代发展,凸显办学个性,体现学校特色。依笔者之见,学校文化管理应放大“文化”的力量:以精神文化来引导人,以环境文化熏陶人,以制度文化激励人,以行为文化培养人。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