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设计

2014-09-01 12:51骆君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新课程

骆君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教学手段已经完全跟不上时代的需求,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新课程下的“动量守恒定律”这节内容的教学设计为例,在课堂中巧妙设计各种有趣实效的教学环节,让课堂回归变为学生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调动积极性,营造和谐课堂,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122-01

本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并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让学生正确理解其成立的条件和特点。而动量又是矢量,这让学生在学习该节知识中增加了难度。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导学案,多媒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

教学重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理解动量守恒条件。

【情景导入】

小游戏导入:利用反冲小车,进行小组比赛,“比一比谁的小车跑的最快?”具体操作:老师课前给每个小组准备好两个带气球的小车,让每个小组推荐两名赛车高手,相互pk。游戏结束,选其中一位获胜选手采访获胜心得。通过该游戏,激发他们急切需要寻求答案的求知欲,老师顺理成章提出与本节内容息息相关,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引入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

首先认识几个概念。

一、系统、内力和外力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2页,完成导学案的填空。)

然后投影课件展示概念。

1、系统:有相互作用的物体通常称为系统。

2、内力:系统中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外力:系统外部其它物体对系统的作用力。

【合作探究】实例:假设你的头发能够足够承受你的重力,你能否揪着自己的头发将自己提离地面吗,为什么?

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1分钟,请小组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通过此有趣的实例,让学生亲身感受系统及区分系统的内力和外力。

二、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

(让学生阅读教材P12-P13页,完成导学案相关填空)

以两小球一维碰撞为例,推导动量守恒定律。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小球,质量分别是m1和m2,速度分别是v1和v2,且v1>v2。经过一段时间后,m1追上m2,两球发生碰撞,碰撞时间很短,时间为t,碰撞后的速度分别是v1′和v2′。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力为F1,F2(提示:F1,F2为平均作用力)

老师提问:该推导过程中用到了哪些公式?

学生回答: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加速度定义式。

老师再投影课件展示推导过程,学生加深印象进行理解。

【合作探究】试用第二节所学的动量定理推导动量守恒定律?

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3分钟,然后请小组代表利用投影仪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补充,发表不同意见。

老师点拨,然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推导过程。

刚才我们用了两种方法推导出了一个相同的公式:

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此公式的物理意义,得出系统初态总动量等于末态总动量。

从而得到动量守恒定律。让学生看教材第13页,填好导学案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三、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该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前后因果关系,从而引入守恒条件(1)。

3、守恒条件:

(1)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

实例:老师课前为每个小组准备好实验器材,两个小车中间压弹簧,同时释放双手之后,分析两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是否守恒?

学生动手操作,老师深入观察,指导。

请小组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结果,然后老师点拨。

如果系统外力之和不为0,系统的内力远远大于外力,可以忽略外力的影响,系统动量就近似守恒,得出第(2)个守恒条件。

(2)系统的内力远远大于外力,例如模型碰撞或爆炸。

用课件展示实例图片,一幅丁俊晖打台球,另一幅炮弹的发射瞬间,直观感受碰撞和爆炸。

四、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4页,自主学习例1。

老师提问:

(1)系统外力之和为0吗?

(1)是哪一守恒条件的应用?

(老师强调分析受力,画受力示意图的重要性)

课件投影解题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解题步骤。

【合作探究】结合例1的分析,总结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解题步骤。

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3分钟,然后请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补充,发表不同意见。

老师点拨,课件投影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解题一般步骤。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还可以来解释现象,让学生观看视频,可以播放太空宇航员反冲相关的电影片断约30秒,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请学生解释现象。从而回归到课前的小游戏解释。

老师点评,然后总结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独立的实验定律,它适用于目前为止物理学研究的一切领域。

【课堂小结】小结内容用课件投影。

endprint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教学手段已经完全跟不上时代的需求,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新课程下的“动量守恒定律”这节内容的教学设计为例,在课堂中巧妙设计各种有趣实效的教学环节,让课堂回归变为学生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调动积极性,营造和谐课堂,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122-01

本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并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让学生正确理解其成立的条件和特点。而动量又是矢量,这让学生在学习该节知识中增加了难度。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导学案,多媒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

教学重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理解动量守恒条件。

【情景导入】

小游戏导入:利用反冲小车,进行小组比赛,“比一比谁的小车跑的最快?”具体操作:老师课前给每个小组准备好两个带气球的小车,让每个小组推荐两名赛车高手,相互pk。游戏结束,选其中一位获胜选手采访获胜心得。通过该游戏,激发他们急切需要寻求答案的求知欲,老师顺理成章提出与本节内容息息相关,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引入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

首先认识几个概念。

一、系统、内力和外力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2页,完成导学案的填空。)

然后投影课件展示概念。

1、系统:有相互作用的物体通常称为系统。

2、内力:系统中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外力:系统外部其它物体对系统的作用力。

【合作探究】实例:假设你的头发能够足够承受你的重力,你能否揪着自己的头发将自己提离地面吗,为什么?

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1分钟,请小组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通过此有趣的实例,让学生亲身感受系统及区分系统的内力和外力。

二、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

(让学生阅读教材P12-P13页,完成导学案相关填空)

以两小球一维碰撞为例,推导动量守恒定律。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小球,质量分别是m1和m2,速度分别是v1和v2,且v1>v2。经过一段时间后,m1追上m2,两球发生碰撞,碰撞时间很短,时间为t,碰撞后的速度分别是v1′和v2′。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力为F1,F2(提示:F1,F2为平均作用力)

老师提问:该推导过程中用到了哪些公式?

学生回答: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加速度定义式。

老师再投影课件展示推导过程,学生加深印象进行理解。

【合作探究】试用第二节所学的动量定理推导动量守恒定律?

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3分钟,然后请小组代表利用投影仪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补充,发表不同意见。

老师点拨,然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推导过程。

刚才我们用了两种方法推导出了一个相同的公式:

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此公式的物理意义,得出系统初态总动量等于末态总动量。

从而得到动量守恒定律。让学生看教材第13页,填好导学案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三、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该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前后因果关系,从而引入守恒条件(1)。

3、守恒条件:

(1)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

实例:老师课前为每个小组准备好实验器材,两个小车中间压弹簧,同时释放双手之后,分析两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是否守恒?

学生动手操作,老师深入观察,指导。

请小组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结果,然后老师点拨。

如果系统外力之和不为0,系统的内力远远大于外力,可以忽略外力的影响,系统动量就近似守恒,得出第(2)个守恒条件。

(2)系统的内力远远大于外力,例如模型碰撞或爆炸。

用课件展示实例图片,一幅丁俊晖打台球,另一幅炮弹的发射瞬间,直观感受碰撞和爆炸。

四、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4页,自主学习例1。

老师提问:

(1)系统外力之和为0吗?

(1)是哪一守恒条件的应用?

(老师强调分析受力,画受力示意图的重要性)

课件投影解题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解题步骤。

【合作探究】结合例1的分析,总结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解题步骤。

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3分钟,然后请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补充,发表不同意见。

老师点拨,课件投影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解题一般步骤。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还可以来解释现象,让学生观看视频,可以播放太空宇航员反冲相关的电影片断约30秒,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请学生解释现象。从而回归到课前的小游戏解释。

老师点评,然后总结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独立的实验定律,它适用于目前为止物理学研究的一切领域。

【课堂小结】小结内容用课件投影。

endprint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教学手段已经完全跟不上时代的需求,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新课程下的“动量守恒定律”这节内容的教学设计为例,在课堂中巧妙设计各种有趣实效的教学环节,让课堂回归变为学生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调动积极性,营造和谐课堂,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122-01

本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并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让学生正确理解其成立的条件和特点。而动量又是矢量,这让学生在学习该节知识中增加了难度。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导学案,多媒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达到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

教学重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理解动量守恒条件。

【情景导入】

小游戏导入:利用反冲小车,进行小组比赛,“比一比谁的小车跑的最快?”具体操作:老师课前给每个小组准备好两个带气球的小车,让每个小组推荐两名赛车高手,相互pk。游戏结束,选其中一位获胜选手采访获胜心得。通过该游戏,激发他们急切需要寻求答案的求知欲,老师顺理成章提出与本节内容息息相关,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引入本节内容。

【教学过程】

首先认识几个概念。

一、系统、内力和外力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2页,完成导学案的填空。)

然后投影课件展示概念。

1、系统:有相互作用的物体通常称为系统。

2、内力:系统中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外力:系统外部其它物体对系统的作用力。

【合作探究】实例:假设你的头发能够足够承受你的重力,你能否揪着自己的头发将自己提离地面吗,为什么?

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1分钟,请小组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

通过此有趣的实例,让学生亲身感受系统及区分系统的内力和外力。

二、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

(让学生阅读教材P12-P13页,完成导学案相关填空)

以两小球一维碰撞为例,推导动量守恒定律。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小球,质量分别是m1和m2,速度分别是v1和v2,且v1>v2。经过一段时间后,m1追上m2,两球发生碰撞,碰撞时间很短,时间为t,碰撞后的速度分别是v1′和v2′。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力为F1,F2(提示:F1,F2为平均作用力)

老师提问:该推导过程中用到了哪些公式?

学生回答: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加速度定义式。

老师再投影课件展示推导过程,学生加深印象进行理解。

【合作探究】试用第二节所学的动量定理推导动量守恒定律?

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3分钟,然后请小组代表利用投影仪展示小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补充,发表不同意见。

老师点拨,然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推导过程。

刚才我们用了两种方法推导出了一个相同的公式:

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此公式的物理意义,得出系统初态总动量等于末态总动量。

从而得到动量守恒定律。让学生看教材第13页,填好导学案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三、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

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该动量守恒定律内容的前后因果关系,从而引入守恒条件(1)。

3、守恒条件:

(1)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为零。

实例:老师课前为每个小组准备好实验器材,两个小车中间压弹簧,同时释放双手之后,分析两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是否守恒?

学生动手操作,老师深入观察,指导。

请小组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结果,然后老师点拨。

如果系统外力之和不为0,系统的内力远远大于外力,可以忽略外力的影响,系统动量就近似守恒,得出第(2)个守恒条件。

(2)系统的内力远远大于外力,例如模型碰撞或爆炸。

用课件展示实例图片,一幅丁俊晖打台球,另一幅炮弹的发射瞬间,直观感受碰撞和爆炸。

四、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4页,自主学习例1。

老师提问:

(1)系统外力之和为0吗?

(1)是哪一守恒条件的应用?

(老师强调分析受力,画受力示意图的重要性)

课件投影解题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解题步骤。

【合作探究】结合例1的分析,总结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解题步骤。

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3分钟,然后请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补充,发表不同意见。

老师点拨,课件投影应用动量守恒定律的解题一般步骤。

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还可以来解释现象,让学生观看视频,可以播放太空宇航员反冲相关的电影片断约30秒,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请学生解释现象。从而回归到课前的小游戏解释。

老师点评,然后总结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独立的实验定律,它适用于目前为止物理学研究的一切领域。

【课堂小结】小结内容用课件投影。

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