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的推断策略举隅

2014-09-01 09:33孟召侠
成才之路 2014年23期
关键词:高考

孟召侠

摘 要:2014年江苏语文高考对一些题型有微小的调整,文言文阅读对实词的考查有可能由客观选择题而转向主观释义题,对于实词的意义我们也应该重视起来。

关键词:高考;文言实词;推断法;联系法

2014年江苏语文高考对一些题型有微小的调整,其中就有关于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有专家预测,文言文阅读对实词的考查有可能由客观选择题而转向主观释义题,这有点倾向于上海卷。实际上,只要是细心的教师,仔细解读2014年的《江苏省考试说明》就可以发现这个倾向。如后边的典型例题分析中,就有关于对文言文实词主观释义的例题分析,种种迹象表明对文言文实词的考查将逐步由客观题型转向主观题型。即使今年没有作出这种改变,对于实词的意义我们也应该重视起来,有人说“得实词者,得译文之天下”,说得太对了。

靠什么来完成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正确释义,最简单的 “代入法”“排除法”看来不好用了,我们得依靠“联系法”和“推断法”了。笔者下面就高考试题和高二选修课本《〈史记〉选读》来谈谈如何推断实词的意义。

一、联系法

“联系法”就是联系以前学过的一些文言课文中的实词的含义,或者是联系古文的精华——成语中的一些实词意义来进行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学生对课文掌握非常熟练。下面分别就最近几年的高考题和《史记》来谈谈如何推断文言实词含义。

(1)联系课文法。如2013年辽宁卷“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中的“阴”的意义,就可以联系《李将军列传》中“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中的“阴”的意义来理解,这里“阴”是“暗中”的意思;再如2013年北京卷“遂受而籍之以归”中的“籍”就可以联系《项羽本纪》中“籍吏民,封府库”中的“籍”来理解,这里的“籍”是名词用作动词,“登记”的意思;又如2012年辽宁卷“自顷雅道陵迟”中“陵迟”可以联系《报任安书》中“以稍陵迟”中的“陵迟”来体会,这里的“陵迟”的意思是“衰颓”的意思。

(2)联系成语法。如2013年湖北卷“诸贵假以劲弓”中的“假”可以结合“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等成语来理解。这里的“假”是“假借”“利用”的意思;再如2012年“民不胜其苦”中“胜”可以联系成语“不胜其任、喜不自胜”来理解,这里的“胜”是“能承受,禁得住”的意思;又如2012年江苏卷“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 中考查的实词“益”可以联系成语“日增月益”“止沸益薪”等来理解,这里的“益”即“增加”“增添”之意。

二、推断法

我们看到,实际上很多的实词不止有一个意义,还是以一词多义的居多,大多数学生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联系所学就推断出来实词意义,这就需要联系这些实词的字形、字音、语法位置、结构、语境,甚至是古今异义来推断。下面对这些方法一一加以解说。

(1)字形推断法。汉字大多数都有偏旁,独体字很少,所以很多实词可以根据它的偏旁部首推断它的大概含义。如2013年江苏卷“丰尝与人中显诫二弟”中“诫”和语言有关,所以可以根据这个字形来推断“警告”的意思是正确的。这样的实词在《史记》中有许多,如《高祖本纪》里“日夜跂而望归”中的“跂”的形旁和“脚”有关,是“踮起脚”的意思;《项羽本纪》里“刈旗”中的“刈”的形旁和刀有关,所以是“割、砍”的意思。

(2)字音推断法。文言文中的多音字、通假字很多,音不同意义也不同。如2013年山东卷“被鹤氅衣”中的“被”不读“bèi”,而是通“披”,“披着”;再如2013年全国卷“振巩昌洮饥民” 中的“振”与“赈”同音,所以应该理解为“赈济”“救济”。像这样的实词在《史记》中很多,如“王”读“wáng”时做名词用,读“wàng”时做动词用,如《项羽本纪》“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中前一个“王”应是动词词性,意思是“称王”,后一个“王”是名词词性,是“大王”的意思;再如《李将军列传》中“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中“莫”与“幕”同音,为通假字,是“幕府”的意思。

(3)语法推断法。许多实词仅靠字音字形无法推断,这就要分析这个词语在句子中的词性来判断了。如2012福建卷“履苍莽中”“履”可以根据它的形旁知道它和“鞋子”有关,可是后边的“莽苍”是名词,“履”不可能是名词,通过语法分析可知,“履”作动词用,应是“行走”的意思;再如2012年浙江卷“及门而贽”中“贽”的形旁和宝贝有关,可以推断出和“钱财”有关,但放到句中看,只能用作动词,所以“拿着礼物求见”是对的。这样的实词在《史记》中很多,如《高祖本纪》中“大王起微细”中“微细”放在“起”的后面充当名词,应该解释为“地位卑贱的人”;“公始常欲奇此女”中“奇”是使动用法;“父老苦秦苛法久也”中“苦”是意动用法。

(4)结构推断法。有些句子与前后句形成对仗或排比,这时就可以根据句子的相似结构来推断实词的含义,这样结构的试题不太多,如2013年浙江卷中“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中“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句式相似,“劳”与“密”相对应都为形容词。《屈原列传》中有很多,“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文、辞、志、行”应为名词,“约、微、洁、廉”应为动词,所以整句译为“他的文章简约,语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洁,行为正直。”

(5)语境推断法。有些实词如果用上面的方法还不能解决,就要结合语境来解答了。如2013年江苏卷“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中“制” 不是120个实词里边的,不太好理解。按照语法关系看判定为动词,也能说过去,但是带入“节制”翻译全句是不通的。看来得结合具体语境了。“时”可翻译为“当时”,“台”译为“台省”,再联系后文,这个“制”应该是“制度”的意思。这样的实词解答时一定要细心点,一定根据上下文来解释。

当然,实词的意义的推断方法还不止这些,笔者在这里只是把平时常见的方法推荐给大家。笔者在这里想说,实词的推断方法很复杂,不会只局限于一种,要结合具体语句来推断,有时可能是几种方法的混合使用,希望笔者提供的方法能给大家在推断实词意义上做一个参考。

(江苏省邳州市铁富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高考
新课改高考英语备考复习策略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农村学生弃考现状、原因及对策
古代名医如何医治“高考”后遗症
浅析中国学生如何顺利通过SAT考试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考物理新动向——逆向分析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