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群
摘 要: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知识检索、知识获取、信息技术处理等能力,为学生们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小学信息技术;使用策略
信息技术教学是实施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作用显著。创新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是新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创新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好奇心的驱动作用,采用任务驱动策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积极性。任务驱动策略实现了任务化教学,教学过程、评价都显得更加高效。
一、任务驱动法实施原则
(1)合作式原则。合作教学是新课程理念强调的新型教学手段,是师生、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帮助实现高效的学习。在传统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专业知识教学,忽视学生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合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们只能跟着教师走,被动地接受,缺少思考和反思的过程,学生们之间的交流也很少,更不要说充分合作了。在小学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合作教学,让学生们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实现综合素养的培养。
(2)递进式原则。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学生高度自主性的学习方法,教师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由浅入深、逐层递进,实现有效的任务驱动教学。小学信息技术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一些简单的信息技术原理的掌握和应用,在驱动任务布置的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并综合学生个人素养,实施科学驱动。在基础性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基础性任务。在实施提高性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具备难度的任务。
二、任务驱动法实施策略
(1)情境化任务驱动策略。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起步阶段,自制力、毅力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情境,驱动任务的完成。例如,在讲解“电子邮件的收发”章节时,教师可以为大家创设如下的情境:大家知道在古代有哪些书信方式吗?学生们结合自身的经历回答:飞鸽传书、快马加急件、甚至“连千里传音”这样的虚幻武功都有人想到。教师此时可以引出电子邮件的概念。教师不妨将电子邮件与“千里传音”联系起来,这是现代化、真实化的信息技术。通过电子邮件的收发,原本相隔千里的两个人可以实现实时交流,这在古人眼中必定是“千里传音”的神功了。此时,教师可以布置此次的任务,安排学生们尝试写一封邮件,发给远在千里的朋友。笔者相信,有了千里传音神功的情境,学生们必然会对本章节的电子邮件收发产生浓厚的兴趣,情境任务驱动也得以实现。
(2)榜样化任务驱动策略。要想实现高效的任务驱动,还应该发挥榜样作用。当然,这里的榜样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或者是名人。笔者在任务驱动策略实施的起始阶段发现,学生很难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去完成,很多学生存在惰性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注重对学生的引领。例如,在文件的解压和压缩教学时,学生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之后,教师必须指出这个任务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其作用又是什么。教师必须跟着学生的脚步,一步步完成任务,给学生做好榜样。还要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学生有了竞争的心理和学习的榜样,他们完成任务的质量才会不断提高。
(3)自主化任务驱动策略。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所谓的“副科”,在小学教学中占据很少的比例。因此,要想实现信息技术学科有效的任务驱动,教师必须端正学生态度,实现学生自主化的任务驱动。笔者认为,任务驱动策略的根本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而言,每周一到两节的课时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给学生布置课外兴趣性任务,帮助学生实现自主性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做好学生自主化任务实施过程中的答疑工作,给学生的兴趣发展注入活力。现代社会,电脑已经步入千家万户,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电脑,完成所布置的自主化任务,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化学习。还可以建立兴趣小组,定期进行专项信息技术课题的研究,帮助那些具有特长的学生进一步发展。
总之,任务驱动法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作用显著,通过学与练的完美结合,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掌握程度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晓维.小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中的任务设计[J].实验教
学与仪器,2014(1).
[2]赵凯.小学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
国电化教育,2003(11).
(江苏省盐城市登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