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方式下对历史教学放与收的深层思考

2014-09-01 16:56柳召红
成才之路 2014年24期
关键词:学讲高中历史

柳召红

摘 要:当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正在实行“学讲”方式的课改新模式,对于这一课堂新模式,教师还不能很好地把握,尤其对于其核心的“放”与“收”这两个教学环节。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对于“学讲”方式下的“放”与“收”作了深层次的思考,并从“放”需要循序渐进、任务引领,“收”需要择准时机、提质增效两个方面展开,以使各位教师注意对“学讲”方式细节的精准把握。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讲”方式;放与收;深层思考

高中历史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延续与深化,如果说初中的历史教学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了解历史知识的话,那么高中的历史教学更侧重于教会学生分析历史现象,以及运用历史的知识去思考当下的社会种种问题。为了更好地达成高中历史课程的这一任务,同时也为了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笔者所在学校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学讲”方式,想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盘活课堂氛围,依托“需要层次理论”,建构高中历史课堂的新型运作模式。

高中历史教学在“学讲”方式下,需要重点处理好课堂上“放”与“收”的关系与时机。下面,笔者将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具体谈谈对这一问题的深层思考。

一、“学讲”方式下对“放”的深层思考

所谓“放”,就是指在教师的掌控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展现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高中历史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是颇有吸引力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有着对历史知识了解的强烈渴求,以及对种种历史现象深层原因探究的热情。这些都需要历史教师充分地利用起来,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给学生,但是这种“放”不是漫无目的的“意识流”式的“放”,也不是“开闸放水”式的“放”。

(1)“放”需要循序渐进。无论何种教学方式的改革,都不能要求一蹴而就。对于学生而言,让学生课堂上唱主角,既有些受宠若惊,又有些诚惶诚恐,接受了这么多年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唱主角,而自己只需要认真听、认真记、认真做作业就行了,现在一下子要变成自己自主学习、认真讨论、认真讲了,学生真的一时难以适应的,也不知如何去做。笔者在历史课堂上第一次运用这种“学讲”方式“放”学生做的时候,学生开始阶段表现得很茫然,不知怎么办才好,即使讨论也是互相对答案而已,根本没有讨论的过程,更谈不上思维的训练。

对于教师来讲,早已习惯了自己在课堂上的讲授的这套教学流程,现在要把这套教学流程完全颠覆,要学生“上台”,教师“下台”,教师一时很难习惯,更难以掌握这套新的教学流程。行政的强制推行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教师的要求也不能操之过急,要让教师多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体会到“学讲”方式中“放”的必要性、科学性,并见证这种课型给教学带来的可喜变化,教师就会自然由强制施行到主动运用。

对于“学讲”方式下的“放”,学生需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才能逐渐习惯和接受,教师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体会、交流、反思才能更好地运用。所以,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否则只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2)“放”需要任务引领。即使学生、教师逐渐适应并认可了这种教学方式,但是对于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放”也不能随意,需要有任务的引领。首先需要教师明确每一节历史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是中心任务,上课时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要指向中心任务才能不偏离主题。其次需要制订翔实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计划,由一些小问题层层推进,才能归结到中心任务的解决。如在“外交关系的突破”专题,围绕“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建交和中日邦交正常化”这一中心任务,设计了层层推进的小问题。没有任务的引领,问题没有层次性,课堂教学中的“放”只能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只能听到到处的“嗡嗡”声,但看不见问题实质性的解决,虽然热闹但杂乱无章。

二、“学讲”方式下对“收”的深层思考

所谓“收”,就是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依据自己的耳闻目睹收集到的信息,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深化、补充。完全由学生思维自由流动的课堂是无序的,教师适时的介入是必要的,可以随时纠正课堂问题的偏差,使教师的“放”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1)“收”需要择准时机。诚然,历史课堂教学中对于重难点的认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中介入——“收”的时机的选择也是一门至关重要的艺术。在“学讲”方式施行之初,教师对于介入的时机经常把握不好,不是过早就是过晚,不能恰到好处,这对于课堂的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有些历史教师较为急躁,耐不住性子,比如在“新文化运动”专题要求学生依据几段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时,一旦看到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被某一问题卡住,不去想着如何引导启发,而是过早“收”,这不但会使正在进行的课堂流程被打断,也会打击学生探究的热情,更谈不上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了。与之相反,有些教师很有耐心,让学生不断地讨论、再讨论,使课堂既定教学的内容无法完成,长此下去,根本无法完成既定的学期计划。

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耳聪目明”,当学生“跳一跳”可以够得到的时候,要再让学生试一下;当学生出现了思维的误区,教师要适时地点一下,“收”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要择准时机,方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而不阻滞。

(2)“收”需要提质增效。不但教师的“收”的时机需要选择,而且“收”的内容也需要精心策划。《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对于高中生而言,不但要学生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人物、现象,而且能够以历史唯物观思考问题,也就是说不但要有知识的进一步积累,更要有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收”,不能是知识的平面总结,而应该是引领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入思考,化历史知识为现实的能力,运用历史的知识以及对历史知识的深度剖析去分析现实社会。“收”要提质增效,不但要帮助学生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历史问题,而且要会因势利导,把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向深层,促进学生的思维健康发展。

高中历史课程正行走在又一次新课改的浪尖,“学讲”方式既需要教师注意宏观的教学模式,也要注意微观的细节打磨。“收”“放”自如,在一“放”一“收”之间,能尽显教师对于“学讲”教学方式的精准把握。

(江苏省邳州市炮车中学)

猜你喜欢
学讲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谈谈“学讲计划”中的“讲”的问题
“学讲”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
打造精彩的语文“学讲”课堂
实施学讲方式,实现课堂教学华丽转身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学讲”教学方式下小学英语合作学习的现状及策略思考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