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档案】
张康桥,溧阳市实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常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人,著有《上好小学语文课》《为什么做教师》《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等,应邀在全国各地讲学200多场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开篇就写道:“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其中综合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性质之一。这是2011版新课标一个重要的修订,而反观我们的语文教学却“涛声依旧”,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和改革,来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来回应新课标的修订,这就需要我们来正确理解语文课程的“综合性”。
问题1:如何理解语文的“综合性”?
“综合性”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之一,它渗透在语文课程的各个方面。
从语文课程的目标来看: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语文素养具体指什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中对“语文素养”这个概念有详细的阐述,它的外延为:字词句篇的积累、语言、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概括起来可以说,语文素养不仅包括了原来强调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听说读写能力),还包括了人的文化素养及其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是综合素养的体现。
从语文课程的内容来看:语文课程标准把每个学段的内容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个方面。每个方面的内容不仅包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还包含着习惯、情感、价值观等。如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关注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强调尊重、理解、文明等。可见,语文课程的内容不管是从分类,还是从每个类别的具体要求来看都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
从语文课程的实施来看: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提出,语文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从语文课程的评价来看: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
当然,语文的综合性还体现在其他很多方面,如: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奠基作用……总之,综合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之一,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语言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与人的认知以及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与文化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无论是从民族还是个人而言,语文素养的发展与人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都是相辅相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教育“立德树人”之要求决定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语文课程的综合化就是“人化”。
问题2:如何体现语文的“综合性”?
各国母语教育的综合性,都努力将语文教学与儿童的内在精神发育、外在学习与生活、社区活动、国家命运与世界事务密切联系。日本中小学母语教育紧扣“一事项(语言)与两领域(理解与表达)”来统整教学;欧美国家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为主线加强母语课程的综合性。例如作文教学方面,我们强调写周边的景、物、人、事,以记叙文为主;西方学校注重引导学生关心自我与他人内心,关心学校公共生活,关心社区,关心国事世事,研究报告、计划、总结、项目方案、倡议书、演讲稿等无所不包。与此同时,语文课堂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形态:我们的课堂依然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接受学习为主;西方的课堂以资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以合作探究为主。并非西方的就是好,只是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亟须转型:一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通;二是书本学习与生活世界的融合。
母语教育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无处不在的语言环境和实践机会,每个人从一出生就开始了语文的学习与熏陶,所见、所闻、所言都是潜移默化的语文学习,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语文与生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它们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把语文教学根植于生活实践,打破课堂中心论、教材中心论,把缤纷多彩的生活引入语文学习,给语文学习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们现在一直实行的是分科教学,分科教学的确有其优越的地方,例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学习与掌握,有利于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与进行评价等。但分科教学也有很大的不足,例如:轻视学生的需求,肢解学生完整的生活,忽略了现实生活的实际等。知识是可以分门别类的,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却是综合的,几乎不可能用某一门学科知识去解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种学科的联合、协作,需要超越于各门学科的视野和思路。因此,教育要进行学科间的融合,以便使学生学会从综合的角度对生活中的问题加以思考与解决。
举个例子。我们学校门前有一条马路,每天上学、放学的时候,马路上就特别拥堵,虽然每天都有值日老师维持秩序,但依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缓解校门口的拥堵问题,有位老师以小组合作为基本方式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活动。一是调查统计。校门口的交通拥堵问题到底是什么引起的?学生自由地去观察、调查、采访,然后绘制成统计表。二是研究对策。根据调查统计的情况,讨论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解决这样的情况?最后确定了以下几种方法:(1)向自己的爸爸妈妈作一个“自己独立上学”的演讲;(2)写一份倡议书,倡议其他家长尽量不接送孩子或到规定地点接送孩子;(3)写一封信给交管部门,建议在上学、放学的高峰期对校门口这条马路进行限行,并协助管理。三是学习范例。学习有关演讲稿、书信、倡议书的范文,了解怎么书写。四是具体实施。把这三种方法运用到生活中,用以解决校门口交通拥堵的问题。
这则教学设计就是从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出发,融通各个学科,通过综合学习,最后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2014年教育部明确了人的核心素养,具体分两个方面六大主题词:一是品德层面,主题词是个人修养、关心社会、家国情怀;二是能力方面,主题词是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以上内容来看,如何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迫切需要我们依据课程标准,基于儿童立场,超越以教材、考试与接受学习为主的现状,建构以生活与资源为核心的新语文教学。
阅读延伸
这儿所讲的综合性是从语文课程性质的角度来阐述的,它跟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是不同的概念。
1.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区别。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是特指的语文课程性质,它渗透在语文课程的各个方面,体现在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全方位。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具体的课程内容,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共同组成了每个学段的课程内容。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是一个上位的理念,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具体的内容,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
2.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别。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要素。它是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并存的一门独立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语文课程的综合性是语文课程的性质之一,分别属于两门课程的范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