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素娟
摘 要:本文从建构主义视角探讨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针对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做了研究,以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建构主义;翻译教学;交际法
目前,高等院校的翻译教学承担着为我国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要任务。然而,这种教学活动往往局限在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虽然具有良好的语言基础和语言能力,但专业学科知识相对狭窄,从事具体的翻译实践活动往往力不从心。广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中,英语语言功底良好而又精通专业知识的学生绝非少数,他们也可以成为我国翻译人才的重要生力军。然而,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很少有机会接受正规、系统的翻译教学,他们的翻译技能多是通过大学英语课程或者普及率较低的翻译选修课获得的。在这些课堂上,教师运用的是以巩固语言知识为目的的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他们所学的翻译技能和知识与实际脱节,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翻译实践。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法远远满足不了当前实际翻译工作的需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呼唤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新型教学法。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建构性,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完全参与,通过学习者之间的相互效仿、协助和激发,从而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许多新式教学法应运而生,交际语言教学法就是比较流行的一种新型的语言教学法。
交际法的课堂典型特征是:有服务于真实意义的互动;课程注重语义内涵、社会功能而非语言结构;有真实的材料,创造现实生活情境;有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任务;常有两人或几人一组的讨论,学习者用各抒已见、集思广益等方式参与教学,教师为促进交流而参与或协助学生讨论等。由此可见,交际法是一种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的新型语言教学法。把交际语言教学思想运用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就是改变传统的以巩固语言知识为目的的翻译教学,强调翻译实践的交际性、过程性和有效性。
二、交际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
1.设计有效的课程大纲
开展一个新的教学项目之前,首先要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目标制订、教学活动筛选和教学项目效果预测。需求分析的重点在于了解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完成教学项目之后应达到的要求,即弄清楚学生的身份、学生的语言水平、交际需求、未来的职业选择等。目标制订的主要内容是区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和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相比英语专业的课程,大学英语的授课时间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的特点及日后使用英语的环境更加复杂,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篇章翻译能力和实用文体的翻译技巧。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也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突出实际场景的模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设定切合实际的预测效果,以有效地调整项目的进行。
2.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交际教学模式,提倡自主学习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学效果不好。如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依托网络平台,充分利用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地利用语料库、翻译软件、翻译论坛等条件,采取交际式教学方法,必然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与对翻译学习的兴趣。同时,可采取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做到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再向教师作汇报发言,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
另外,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学生在读写译课堂外仍能进行翻译学习,合理利用业余时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资源服务器上以课件或文档的形式发布相关的翻译理论和技巧、范例以及翻译作业,同时教师在自主学习课时对学生随堂辅导,及时向学生解释复杂难懂的翻译理论、处理他们遇到的翻译问题等。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也可以浏览翻译课件、完成并上传作业,并获得教师的详细评价。在这种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的翻译教学,解决了读写译课课时不够的难题,丰富了教学内容,促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3.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翻译中常出现的严重错误往往不是因为措辞造句不当,而是因为两种语言差异即两种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而造成的障碍。比如“the last straw”,中国学生很容易想到的是“最后的稻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后的稻草”就意味着是“救命稻草”,不熟悉英国文化的人都会这样翻译。但是在英文中,它源于“the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指最终使人无法承受的事,终于使人不堪重负的因素)。因此,翻译并非完全是一种语际转换,这个过程携带着大量的民族文化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在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要尽量能够把语言所反映的一种文化传递到另一种文化中去。自然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加强英美文化背景教学变得十分重要。
从设计有效的教学大纲入手,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交际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是交际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新突破。它使传统而又被动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转变为丰富多彩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而且解决了现存翻译教学中的许多问题。
参考文献:
[1]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4):56-58.
[2]穆雷.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