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行
据报道,在山东省某重点小学国学教育简单的启动仪式上,一个女生摇摇晃晃倒在地上。校长称,每周一早晨升旗时,也会有孩子因为体质虚弱当场晕倒。
这是个个案,不过学生体质下降却是当前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少年本是生理机能旺盛的时期,可是现在的小学生竟然弱不禁风,承受不了短短十几分钟的站立,真的让我们无语。
究其原因,首先,是“应试教育”在作怪。由于巨大的升学压力,一些家长、老师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于增强孩子体质往往忽略。学习上去了,就是一好百好。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学生只会一头扎进题海,将锻炼身体抛到脑后。其次,是家长对孩子溺爱造成的。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家长把孩子看成全家的希望,对孩子呵护备至,生怕孩子吃苦受累。我们经常看到,上学放学当口,校门口接送孩子的轿车一辆接着一辆;上学放学的路上,家长一手领着孩子一手拎着书包。孩子四体不勤,体质怎么能上得去?再次,是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体育运动重视不够,缺少一套可持续的保障体系和严格的监督机制。最后,是财政投入不足。一些学校连个像样的运动场也没有,有些运动项目无法开展。
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如果我们的少年连站立十几分钟都无法承受,怎么能指望他们将来建设美好国家呢?
往小了说,体质关乎个人幸福。青少年时期正是人一生中身体成长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如果不加强体育运动,提升身体素质,对其一生的健康都会有不良影响。很多研究表明,不充足的体育运动不仅会加大青少年的肥胖度,也会对青少年的自尊感、自我满足感等产生不良影响。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增强青少年的拼搏意识,促进青少年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增强青少年克服失败带来的挫败感能力。这些对于青少年的健全人格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另外,有规律的体育运动还可以刺激青少年神经血管扩张,从而促进脑细胞活性,提高注意力,有助于青少年更有效率地学习。
体育运动不论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还是对孩子的人格培养、学习成绩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如此,像花儿一样本应绚烂开放的青少年体育运动还是不足。虽然国家非常重视学生的体质问题,出台了一些政策,如“体育入中考”,体育成绩好可获高校自主招生加分等,但这些政策也许可以加强学生和家长体育锻炼意识,不过仅仅为了应付考试,以为孩子的未来多赢分数为目的,不能从根本上为中国的青少年营造出一种积极运动、健康学习的氛围。治标不治本,反而有可能加深他们对体育运动的抵触情绪。
如何从根本上让青少年喜欢上体育运动,加强体育锻炼,从而提升体质,是国家、学校、家长都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我们不妨看看韩国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2000年以前,韩国学校体育运动和现在的中国是很相似的。韩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积极应对。2007年,韩国重新修订了《教育基本法》,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体育的相关制度。同年,韩国开始运营学校体育俱乐部,让学生们拥有更多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2009年,韩国开始实施学生健康体能评价机制,以预防学生肥胖、增强学生体力。2010年,韩国为了在校园中营造愉快的体育活动氛围,提出了活跃小学、初中学校体育的方案,开发体育课教育模型,增加适合女学生的体育项目。2012年,韩国制定了《学校体育振兴法》,并于2013年1月27日开始正式实行。《学校体育振兴法》提出,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目标是“放飞孩子们的梦想和特长的幸福教育—培养会运动的学生,会学习的运动选手”。此法规定国家制定学校体育振兴5年计划,确保增加学校体育设施;明确负责学校体育的相关机构和组织(中央和地方学校体育振兴委员会、学校体育振兴院、学校运动部指导者管理委员会);明确实施学生健康体能评价机制和学生身体运动“7560+”(一周7天中,至少有5天,每天运动60分钟以上)等。
韩国的一些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首先,建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机制。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注重培养青少年体能的氛围,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大对教育投入。学校拥有良好的体育设施,才能增加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也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优质的体能锻炼环境。
其次,开发标准化体育课程教案。单纯的蹦蹦跳跳、留点儿汗的体育运动,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体育运动需求。真正优质的体育课程不仅要让学生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会到责任感、团队精神和挑战精神的重要性,还要让学生真正领略体育的魅力,从而心甘情愿地参与体育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再次,加强体育老师能力培训。体育老师作为体育活动的指导者,要具有基本的体育知识和能力,通过其提供的优质体育课程,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同时满足不同学生不同身体特质的体育需求。
最后,应当加强对学校体育的监测与评估,确保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教育不但需要“文明其精神”,还要“野蛮其体魄”。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频率越高,对提升学生自我满足感、自尊感、人际关系、潜在能力越有益,越有助于达成我们的培养目标。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更加关心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体质发展,这样我们的未来才会更有希望。■
责任编辑/刘 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