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茜茜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音乐教学中,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学习,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氛围好,学生产生浓厚的音乐学习兴趣,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让学生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一个新尝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习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探究音乐学习,提高音乐课教学质量。
一、互动式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
我们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课堂的开始就要有一个好的开端。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有效地让学生在课的开始就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在音乐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成为教学任务之一。而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是有讲究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则可以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比如,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插图、音乐,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得到调动,更为直观形象地感知音乐,让学生插上想象力的翅膀,自由思考,自由探索,自由学习。而在对学生进行注意力培养的过程中,要教给他们探究学习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与学习情绪,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长久地保持下去。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积极创设一定的课堂学习氛围,掌握音乐特点,在学习音乐中感受音乐的真谛。同时,在课的开始,学生的座位也要有新意。比如,我们可以把小凳子围成“花瓣形”“半圆形”,这样,既新颖,又让学生感觉有新鲜感,从而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以上的教学方法,适合在课堂的开始,目的是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标准提倡民主的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相互尊敬的,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要为课堂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从而让师生关系也变得融洽起来。比如,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要老是在讲台上显出高高在上的样子,而是走进学生中间,让学生感觉教师平易近人。课堂实际上就是一部戏,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教师要组织学生兴高采烈地走进音乐的殿堂,让学生在这种高雅的课堂环境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音乐能力。当然,教师不仅是一个导演,还可以当演员。音乐老师与学生一道唱歌、舞蹈,一起学习。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就拉近了,学生也喜欢接受教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和谐而平等的环境中,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表现自己。特别是对缺少信心的学生,或者音乐基础差的学生,更要格外关注,努力让音乐课堂成为他们学习的场所,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音乐学习的快乐,并让他们都有所收获,树立每个人的自信心。
(1)给学生创设表现的大舞台。互动教学重在学生的参与,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传统的教学,是老师主导下的教学,学生是被动接受,老师与学生是上下级的关系,这种关系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索。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组织者,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走到学生的学习中,起到点拨的作用,给学生以启发,引导他们学习。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便产生了,学生的学习更自由了,他们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聪明才智得到了发挥。比如,笔者在音乐课上设计了“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知识,给他们一个展示的机会。让他们自由展示自己,可以尽情地唱、可以尽情地跳,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进入到忘我的程度。比如在教学《幸福拍手歌》时,教师允许学生运用其他的各种形式来代替拍手,比如运用跺脚、摇头、耸肩、扭腰等动作,让他们从多角度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2)积极开展有效的音乐活动课。音乐学习仅靠有限的课堂时间是不够的,而是要把音乐延伸到课外,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活动课教学形式更为灵活,可以让学生去探究学习,除了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还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在教学《森林奏鸣曲》时,让学生欣赏音乐,让学生对乐曲有一个初始的感受,让学生感受与想象,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表现乐曲。这样,既有知识的教学,又有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
总之,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一个新的尝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习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究音乐学习,让学生自己真正成为音乐的主人。这样,音乐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浙江省温州市第三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