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商均衡的企业竞争力系统评价研究

2014-08-30 19:10王国华陈敬贤梁樑
现代管理科学 2014年7期
关键词:第三方评估企业竞争力核心竞争力

王国华 陈敬贤 梁樑

摘要:从系统科学理论角度阐述了企业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其本质是企业通过与环境和其他主体相互作用中表现的适应性。这一适应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在外部环境一定的价值空间约束下,与市场、竞争者等之间的既包含竞争又包含合作的协商均衡过程。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协商均衡的企业竞争力系统评价流程,并以一个实例说明该评价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和可行性。

关键词:企业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系统评估;第三方评估

一、 企业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近年来,以能力为基础的竞争战略正在不断兴起,企业生命周期、企业能力、核心能力、动态能力、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等术语频繁出现在各类研究文献中。目前,对企业系统以及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探析正不断深化,已经成为当今管理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基于系统理论视角的研究成果在上述众多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系统理论自20世纪20年代创立以来,系统管理思想一直为众多学者及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所广泛关注,并且系统观念业已成为整个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观念。斯科特(Scott W.R.)甚至将系统理论的引入视为管理理论的真正革命,并将其比作物理学中从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转变。特别是在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的相关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后,其应用越来越广泛。

“企业竞争力”一词虽然目前尚未有统一的的定义,但归结起来基本上可以将其概念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类:狭义的企业竞争力主要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对客户的吸引力,或者说是指企业对外部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获取相关利益的能力。简单的说,狭义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竞争的外部表现。而广义企业竞争力,除上述企业能力外,还包括支撑企业竞争的各类资源的配置能力。企业资源的配置能力主要表现在企业运营与管理的能力、企业外部资源的获取能力、企业的学习与创新能力以及企业文化和凝聚力等。

关于“核心竞争力”,相关研究文献给出的定义也并不统一,但基本涵义较为接近。概括地说,核心竟争力指的是企业为了充分和有效利用相关资源,创造并保持市场竞争优势从而获取长期经济利益,内部各种要素相互协同能力的集合,即在企业系统内部凝聚的各方面的发展能力与综合素质。因此,核心竞争力正是支撑狭义企业竞争力的系统内部综合能力。因此,狭义的企业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是相对而言的,是一对紧密关联且不可分割的概念范畴。除非特别说明,本文以下部分所述企业竞争力专指狭义企业竞争力。

二、 系统理论视角的企业竞争力

系统理论认为,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一切系统不可分割的两方面。系统结构指的是系统的各组成要素(子系统)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内在方式(数量比例及时空结构);系统的功能指的是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秩序和能力。前者描述的是系统内部的状态和作用;后者描述的是系统外部状态和作用,它是系统内部固有能力的外部表现。功能既受结构制约又受环境变化制约,功能对结构既有相对独立性又具有反作用。

有学者认为,企业生存竞争的本质包括两点:一是保持企业内环境的协作、稳定;二是自适应于企业外部不确定的竞争环境,而关键在于制度保障。企业是一个系统,根据前述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显然我们可以将企业视为输出“适应性”这一特定功能的系统。

进一步,可以从CAS理论角度分析和理解企业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外部环境的关系。CAS理论认为,复杂适应系统是由大量的适应性主体组成的一类动态系统,这些主体自身会按照一定规则、模式不断地进行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适应性主体自身的主动性以及它与环境反复相互的作用才是复杂系统发展、进化的基本动因,是主体的适应性造就了系统的复杂性。CAS理论强调系统中各主体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并承认这些主体具有其自身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它们能够根据与系统外部环境和其他主体交流、互动的情况,结合自身实际,对其行为方式和结构不断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改变,从而使自身得以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因此,从CAS视角来看,企业可以视为复杂社会经济系统(比如一个企业集群)的组成要素即适应性主体;同时,其自身也可以看作一个复杂适应系统。企业的适应性可以理解为:企业可以根据一定规则,与其外部市场、社会及其它相关企业进行资源、信息的交换,在此过程中,企业不断进行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并不断改变企业自身的内部结构和行为准则。所以,企业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过程,可以看作企业主体与系统外部环境不断相互作用,并作出特定反应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通常会导致企业系统内部各类要素结构的改变,最终也会影响到企业系统功能——适应性的输出。从企业的管理视角看,上述规则即表现为不同的企业运营和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等。

三、 企业竞争力的系统评价流程

基于上述对企业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系统认识,企业竞争力或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都是源于企业根据一定规则与外部环境以及其它主体进行交流的适应过程。这一适应过程,实际上企业就是在外部一定的价值空间约束下,与市场、竞争者等之间的既包含竞争又包含合作的协商均衡过程。因此,评价企业竞争力或核心竞争力,也需要遵循对企业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这一系统认识。对企业竞争力的评价要求决策者允许被评价企业在一定的价值空间内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偏好追求价值的最大化,并允许多个被评价企业(若存在)在相互之间展开竞争与合作。事实上,最了解被评价企业价值的恰恰是其自身,所以在评估实践中对于评估主体的选择,被评价企业应当成为评估主体的一部分。同时,作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系统外部环境,包括政府、市场消费者、竞争者等,应当承担的就是给评估活动设置一定的价值空间约束。系统评价过程可以由第三方评估机构来完成,具体的评价流程如图1所示。

四、 基于协商均衡的系统评价实例

下面通过一个实例给出企业竞争力系统评价过程的具体实施步骤。该实例中,有10个企业,通过12个指标(关于评估指标的选择本文不加以阐述)进行竞争力评价,邀请了4名专家参与评估。

首先,由第三方评估机构组织根据经由决策者批准的评估方案,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收集被评价企业相关指标数据并进行标准化处理(表1),选择评估专家参与决策,分别对各项指标给出判断信息。专家给出判断信息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比如打分法(表2)、两两比较判断等。

然后,对评估专家的指标判断信息进行处理。若采用打分法,通过数据规范化就可以直接得到指标权重向量(表3),并根据专家给出的权重得到各评估指标权重的约束上限和下限(表4)。倘若采用两两比较给出判断矩阵的方法,则可以获得更为完整的判断信息,其获取各评估指标权重约束的过程可以参考文献5。评估指标权重约束,本质上是决策者(或利益相关者)针对被评价对象给定的一个有灵活度的价值取向空间约束,它允许被评价对象在一定价值取向空间内根据自身特点发挥优势,谋求有特色的发展路径。

随后,根据向量的合成方法可以将上面各专家给出的权重向量加以合成,得到评估指标的初始参考权重向量。向量的合成方法有很多种,比如线性加权法、夹角余弦法(表5)等。

再后,由各被评价对象在指标权重约束空间内通过协商均衡最终确定系统评价的指标权重。可以分为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基于完全竞争的自评价。这里允许各被评价对象在上述约束范围内,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通过调整评估指标参考权重的大小实现自身优势最大化。第二阶段,基于合作的协商均衡过程。由于各被评估对象在完全竞争的自评估过程中为了实现自身最大优势,各自希望的指标权重就各不相同,需要根据一定规则将各被评估对象的意见进行集中,直至取得一致意见为止。这一过程可以根据群决策中多种方法实现,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是文献7中介绍的多层次交互式确定权重的方法(表6)。

最后,根据最终确定的指标权重,基于各被评价对象的客观数据计算得出竞争力评分并加以排序(表7)。

五、 结语

企业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的过程,可以看作企业主体与系统外部环境不断相互作用,并作出特定反应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通常会导致企业系统内部各类要素结构的改变,最终也会影响到企业系统功能——适应性的输出。这一适应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在外部环境一定的价值空间约束下,与市场、竞争者等之间的既包含竞争又包含合作的协商均衡过程。基于这一理解,文章给出了一种基于协商均衡的企业竞争力系统评价流程,并以一个实例说明该评价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Atwater, L., Wang, M., Smith, J.W.,et al.Ar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 and others' ratings of leadership.Journal of Applied Psyc- hology,2009,94(4):876-886.

2. Heidemeier, H., Moser, K.Self-other ag- reement in job performance ratings: A meta-an- alytic test of a process model.Journal of Appl- ied Psychology,2009,94(2):353-370.

3. 杨蕙馨,单成华.基于系统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科技管理研究,2007,(6):36-39.

4. 芦彩梅.企业集群的复杂性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6):76-79.

5. 王国华,陈敬贤,梁樑.一种考虑先验偏好的协商均衡评估模型.系统工程,2012,30(9):101-105.

6. 吴美琴,梁嘉骅,范建平,李常洪.企业竞争的本质.科技与管理,2006,(4):41-44.

7. 梁樑,王国华.多层次交互式确定权重的方法.系统工程学报,2002,17(4):358-363.

8. (英)安德鲁·坎贝尔,凯瑟琳·萨默斯·卢斯.核心能力战略.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71101076);南通市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号:2013CNT0014)。

作者简介:梁樑,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国华,南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博士;陈敬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南通大学商学院讲师。

收稿日期:2014-05-18。

猜你喜欢
第三方评估企业竞争力核心竞争力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第三方教育评估制度环境研究
诚信文化与现代企业的品牌建设研究
管理创新助力企业发展“逆水行舟”
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考核引入第三方评估的案例分析
大学生职业指导效果提升策略研究
新时期足球产业的发展前景及政策建议
连锁经营企业的竞争力构建研究
影响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企业竞争力因素
第三方评估视野下的行政执行“中梗阻”治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