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清方+唐慧敏
摘 要 通过文献搜集、访谈等方法设计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心理减压团体心理训练方案,采用实验组、控制组,以及前后测方法评估其效果。对某高职院校21名学生开展大学生心理减压团体心理训练,结果表明:参加团训的学生在人际挫折方面的压力感和生理方面的压力反应有所降低。
关键词 高职院校;心理减压;压力反应;团体心理训练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05-0086-04
一、前言
研究表明,高职学生压力主要来源有就业与前途、生活适应、自卑、情感需求、人际关系、身心健康、自我期望、学业等[1]。压力管理训练是通过集体辅导的方式向学生提供有关心理、认知、行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有效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感。一些学者分别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设计了团体心理训练方案,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3][4][5][6]。但运用团体训练的方式专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况而进行的研究尚属空白。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针对某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心理减压团体训练方案,并通过准实验设计来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和压力反应的有效性。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1.大学生压力感量表
本研究使用的大学生压力感量表由张林、车文博等人编制[7],量表由63个项目组成,采用5点计分方式,量表确定了大学生经常面临的11个维度的心理压力。本研究在此量表的基础上,通过预试,筛选了42项心理压力项目,包含身体健康、生活挫折、环境适应、自我认识、学业失败、人际关系6个维度,为了避免选择的居中倾向,采用了4点计分方式。
2.大学生压力反应量表
采用殷恒蝉、卢敏等编制的“大学生压力测量问卷”[8]。该问卷从生理反应、行为反应、认知反应、情绪反应4个维度来测量压力,每个维度10个项目,共40个项目,此问卷的简化版也包括生理反应、行为反应、认知反应、情绪反应4个分量表,分别有4、4、5、8个项目,共21个项目,信度效度良好。在本研究中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反应的测量采用的就是大学生压力测量问卷的简化版。
(二)方案设计及实施
通过查阅书籍、文献资料、咨询相关专家,并结合项目组成员丰富的带领团训实践经验,设计了本次团体心理训练课程方案,并通过预试初步评估,在预试基础上对方案进行修改,形成最终的团体训练方案。本次团体训练采用的是封闭性结构式团队训练,以认识压力、了解压力源,轻松化解压力,掌握减压的方法和技巧为活动目标,旨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压力状态,有效管理压力。
团体训练分为六次进行,每周进行一次,每次3小时,分为快乐相逢、压力解读、爱的充电、压力管家、直面压力、珍重再见六大主题。团训前,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完成压力感和压力反应量表。团训结束后,两组学生再完成一次压力感和压力反应量表,以做前后的对比。第一次,快乐相逢,通过活动让学生彼此相识,建立信任。第二次,压力解读,用讲解的方式向成员讲解压力的基本知识、评估自己的压力程度,讲解压力源的分类以及常用的减压方法,让成员对压力形成系统的认识。第三次,爱的充电,明确成员生活中的压力来源,通过分享令自己自豪的事情发觉内心的力量,并梳理自己的支持系统,从支持系统的支持中缓解压力。第四次,压力管家,明确成员的目标,让成员完成时间调查表、生活馅饼图、我最喜欢做的事清单练习,梳理各自的时间状态,并在学习与分享中,做出自己的时间管理表,学习科学管理时间。第五次,直面压力,让成员直面困境,通过团体的力量搜集压力管理方法,提升成员内心的能量以面对困境。第六次,珍重再见,用音乐、瑜伽冥想等方式让成员体会放松状态,并让成员回顾六周来的体会和变化,分享自己的心得,互赠小礼物,结束团训。
(三)统计工具
本研究采用相关分析和独立样本、相依样本T检验等统计方法,统计软件为SPSS15.0。
(四)被试
项目小组面向全校招募被试,通过一对一的访谈面试,筛选出21名在就业、学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存在压力的学生参加实验组团训。其中,男生15人,女生6人;一年级学生12人,二年级学生9人;理科5人,文科16人。而控制组则为随机抽取的21名学生,男生15人,女生6人;一年级12人,二年级9人;理科5人,文科16人。控制组和实验组学生在团训前的压力感和压力反应无显著性差异,T检验结果见表1、表2。
三、研究结果
(一)实验组和控制组压力感和压力反应的变化
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前后的压力感和压力反应水平进行T检验发现,在团训前,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压力感和压力反应水平无显著差异(T=0.982,0.927)。在团训后,实验组的压力感和压力反应水平前后差异显著(T=2.792,3.027;P<0.05,P<0.01),在团训前后人际挫折方面的压力感差异显著(T=2.961,P<0.05),生理方面的压力反应差异显著(T=2.313,P<.05),见表3、表4。而控制组的学生没有参与任何相关训练,压力感和压力反应水平前后均无显著变化(T=1.247,1.536),见表5、表6。
(二)成员自我反馈的质性分析
每次团体训练后,项目组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关注自己的身心变化。开始的时候,每个参加团训的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烦恼和压力参加训练,彼此不熟悉,但每个成员都真诚地与其他成员沟通交流,给予理解和支持,最后成为亲密的伙伴。在团训结束时,大家都依依不舍,也对自己的成长进行了总结。主要体现在如下五方面。
一是对压力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和各位学员的交流,倾听大家的自由发言,觉得生活、学习中存在压力是很正常的,压力并不是我一个人才有的。”二是掌握了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原先想到毕业和就业的事,就是想避开,但现在学会了用行动去缓解我的压力,在行动的过程中压力不知不觉就化解了。”“通过团体训练,我学会了一些自我放松的方法,多和朋友交流,多听别人的好建议,在别人的关心下认识自我,同时在关心别人中找回自己的力量。”“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分享的乐趣,切身地体会到了一份好心情在分享中放大,一份不好的心情在分享中渐渐消失。经过这次团训,我不仅在理论上了解了解减压的方法,而且还学到了缓解压力一些具体措施。”三是学会了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大家的交流和老师的指导中忽然发现,很多时候压力是来源于自己的,是自己的思维方式及对事物的认识影响着我们的心情。四是增强了自信。“这次心理辅导我感觉收获很大,不仅学到了心理学知识,也增加了应对生活压力的信心,认识到团体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短短6次活动,认识了不少的朋友,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五是快乐的体验。“别开生面的成长经历,并非教条,并非说教,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互动和分享的快乐。”
四、讨论
(一)团体心理训练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压力
统计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训练有效地降低了学生的压力感和压力反应,具体表现在人际挫折方面的压力感和生理压力反应上。
人际挫折方面的压力感显著降低。主要内容包括“因受不公平对待而感到委屈,因教师授课质量差而感到十分厌倦,因受别人的欺侮和凌辱而愤愤不已,被同学告状受到老师训责深感人心叵测”。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对于人际交往的需求往往很强烈,希望得到公平对待,获得别人的认同,而团体训练一方面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安全、温暖的人际氛围,让他们体会到被尊重、被接纳的感受;另一方面,团体心理训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反省、自我觉察的机会,讲解的人际交往知识和他人的反馈有利于他们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遇到的情境,从而有效降低人际方面的压力感。
生理方面的压力反应显著降低。主要内容包括“散步、行走时步伐急促,肩部和后背感到僵硬,不由自主地吃东西并且吃得很快,心慌心悸”。本次团体训练的每一次活动都提醒学生要关注自己的行为和身体反应,关爱自己的身体,同时也穿插了冥想放松、瑜伽、绘画、唱歌、舞蹈等多种身体放松方法,有效减轻了学生生理上的压力反应。
(二)团体心理训练对于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优势
团体心理训练的方法有别于传统的知识讲解和说教,团体成员之间形成的团体动力有利于成员的成长。本次心理减压团体心理训练方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第一,系统讲解压力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压力形成正确的认识。第二,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现状,使学生从茫然无所适从中慢慢恢复对生活的掌控感,理清思路,增强对自己对人生的信心。第三,学生整理出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从认知模式、生理反应、社会支持系统、个人兴趣爱好等多种角度进行探索,以让学生在今后出现压力时,能够及时进行自我调节,管理自己的压力水平。
(三)本次减压团体心理训练的不足
第一,本次研究是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参加本次团体心理训练的成员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高职生在大三时基本上都忙于实习和找工作,在校的时间较少,很难有时间参与到本次研究;男女比例和文理科比例也不均衡,男生15人,女生6人;理科5人,文科16人,女生和理科学生数量偏少。第二,本研究采用的测量压力感和压力反应的问卷的信度效度还有待提高,这样能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心理压力状况和评估减压效果。第三,团体训练主要对全体成员开展,很难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深入辅导,如果能采取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缓解压力。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大学生非专业能力课程模块开发》,编号:2213J2040015,主持人:严薇)
参考文献:
[1]王红姣,卢家楣.高职生压力源及应付方式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09(6):1328-1332.
[2]刘敏芳.大学生压力管理团体辅导训练效果评价[J].课程教育研究,2013(22):33.
[3]汪媛媛.多途径压力管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干预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4]肖红新.贫困大学生“压力管理”团体训练方法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06-109.
[5]袁华,李小妹,压力管理训练对护理本科生压力水平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7-9.
[6]陈建明,骆宏,郭思,岳蕾.11 名大学生压力管理训练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4(5):609.
[7]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编制理论及其信、效度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4(4):47-51.
[8]殷恒蝉,卢敏等.大学生压力测量工具的研制与检验[J].体育科学,2007(6):45-48.
[9]谢黎红,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压力反应、一般自尊及生活满意度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
[10]李伟,陶沙.大学生的压力感与抑郁、焦虑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2)108-112.
[11]郭楠.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研究述评[J].医学教育探索,2006(4):382-384.
[12]王肃婷,单海雁.大学生压力分析与应对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8):177-179.
[13]陈宝佳.大学生压力应付方式与压力反应的相关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14]孙璞,殷恒婵,林小群.运动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04-107.
[15]董振琳.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及其与压力反应的相关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16]樊富珉,李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在清华大学的调查)[J].青年研究,2000(6):43.
[17]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四、讨论
(一)团体心理训练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压力
统计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训练有效地降低了学生的压力感和压力反应,具体表现在人际挫折方面的压力感和生理压力反应上。
人际挫折方面的压力感显著降低。主要内容包括“因受不公平对待而感到委屈,因教师授课质量差而感到十分厌倦,因受别人的欺侮和凌辱而愤愤不已,被同学告状受到老师训责深感人心叵测”。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对于人际交往的需求往往很强烈,希望得到公平对待,获得别人的认同,而团体训练一方面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安全、温暖的人际氛围,让他们体会到被尊重、被接纳的感受;另一方面,团体心理训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反省、自我觉察的机会,讲解的人际交往知识和他人的反馈有利于他们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遇到的情境,从而有效降低人际方面的压力感。
生理方面的压力反应显著降低。主要内容包括“散步、行走时步伐急促,肩部和后背感到僵硬,不由自主地吃东西并且吃得很快,心慌心悸”。本次团体训练的每一次活动都提醒学生要关注自己的行为和身体反应,关爱自己的身体,同时也穿插了冥想放松、瑜伽、绘画、唱歌、舞蹈等多种身体放松方法,有效减轻了学生生理上的压力反应。
(二)团体心理训练对于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优势
团体心理训练的方法有别于传统的知识讲解和说教,团体成员之间形成的团体动力有利于成员的成长。本次心理减压团体心理训练方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第一,系统讲解压力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压力形成正确的认识。第二,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现状,使学生从茫然无所适从中慢慢恢复对生活的掌控感,理清思路,增强对自己对人生的信心。第三,学生整理出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从认知模式、生理反应、社会支持系统、个人兴趣爱好等多种角度进行探索,以让学生在今后出现压力时,能够及时进行自我调节,管理自己的压力水平。
(三)本次减压团体心理训练的不足
第一,本次研究是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参加本次团体心理训练的成员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高职生在大三时基本上都忙于实习和找工作,在校的时间较少,很难有时间参与到本次研究;男女比例和文理科比例也不均衡,男生15人,女生6人;理科5人,文科16人,女生和理科学生数量偏少。第二,本研究采用的测量压力感和压力反应的问卷的信度效度还有待提高,这样能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心理压力状况和评估减压效果。第三,团体训练主要对全体成员开展,很难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深入辅导,如果能采取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缓解压力。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大学生非专业能力课程模块开发》,编号:2213J2040015,主持人:严薇)
参考文献:
[1]王红姣,卢家楣.高职生压力源及应付方式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09(6):1328-1332.
[2]刘敏芳.大学生压力管理团体辅导训练效果评价[J].课程教育研究,2013(22):33.
[3]汪媛媛.多途径压力管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干预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4]肖红新.贫困大学生“压力管理”团体训练方法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06-109.
[5]袁华,李小妹,压力管理训练对护理本科生压力水平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7-9.
[6]陈建明,骆宏,郭思,岳蕾.11 名大学生压力管理训练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4(5):609.
[7]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编制理论及其信、效度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4(4):47-51.
[8]殷恒蝉,卢敏等.大学生压力测量工具的研制与检验[J].体育科学,2007(6):45-48.
[9]谢黎红,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压力反应、一般自尊及生活满意度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
[10]李伟,陶沙.大学生的压力感与抑郁、焦虑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2)108-112.
[11]郭楠.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研究述评[J].医学教育探索,2006(4):382-384.
[12]王肃婷,单海雁.大学生压力分析与应对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8):177-179.
[13]陈宝佳.大学生压力应付方式与压力反应的相关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14]孙璞,殷恒婵,林小群.运动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04-107.
[15]董振琳.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及其与压力反应的相关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16]樊富珉,李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在清华大学的调查)[J].青年研究,2000(6):43.
[17]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四、讨论
(一)团体心理训练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压力
统计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训练有效地降低了学生的压力感和压力反应,具体表现在人际挫折方面的压力感和生理压力反应上。
人际挫折方面的压力感显著降低。主要内容包括“因受不公平对待而感到委屈,因教师授课质量差而感到十分厌倦,因受别人的欺侮和凌辱而愤愤不已,被同学告状受到老师训责深感人心叵测”。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对于人际交往的需求往往很强烈,希望得到公平对待,获得别人的认同,而团体训练一方面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安全、温暖的人际氛围,让他们体会到被尊重、被接纳的感受;另一方面,团体心理训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反省、自我觉察的机会,讲解的人际交往知识和他人的反馈有利于他们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遇到的情境,从而有效降低人际方面的压力感。
生理方面的压力反应显著降低。主要内容包括“散步、行走时步伐急促,肩部和后背感到僵硬,不由自主地吃东西并且吃得很快,心慌心悸”。本次团体训练的每一次活动都提醒学生要关注自己的行为和身体反应,关爱自己的身体,同时也穿插了冥想放松、瑜伽、绘画、唱歌、舞蹈等多种身体放松方法,有效减轻了学生生理上的压力反应。
(二)团体心理训练对于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的优势
团体心理训练的方法有别于传统的知识讲解和说教,团体成员之间形成的团体动力有利于成员的成长。本次心理减压团体心理训练方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第一,系统讲解压力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压力形成正确的认识。第二,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现状,使学生从茫然无所适从中慢慢恢复对生活的掌控感,理清思路,增强对自己对人生的信心。第三,学生整理出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从认知模式、生理反应、社会支持系统、个人兴趣爱好等多种角度进行探索,以让学生在今后出现压力时,能够及时进行自我调节,管理自己的压力水平。
(三)本次减压团体心理训练的不足
第一,本次研究是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进行,参加本次团体心理训练的成员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高职生在大三时基本上都忙于实习和找工作,在校的时间较少,很难有时间参与到本次研究;男女比例和文理科比例也不均衡,男生15人,女生6人;理科5人,文科16人,女生和理科学生数量偏少。第二,本研究采用的测量压力感和压力反应的问卷的信度效度还有待提高,这样能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心理压力状况和评估减压效果。第三,团体训练主要对全体成员开展,很难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深入辅导,如果能采取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缓解压力。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的研究成果《大学生非专业能力课程模块开发》,编号:2213J2040015,主持人:严薇)
参考文献:
[1]王红姣,卢家楣.高职生压力源及应付方式特点研究[J].心理科学,2009(6):1328-1332.
[2]刘敏芳.大学生压力管理团体辅导训练效果评价[J].课程教育研究,2013(22):33.
[3]汪媛媛.多途径压力管理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干预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4]肖红新.贫困大学生“压力管理”团体训练方法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06-109.
[5]袁华,李小妹,压力管理训练对护理本科生压力水平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4(1):7-9.
[6]陈建明,骆宏,郭思,岳蕾.11 名大学生压力管理训练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4(5):609.
[7]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编制理论及其信、效度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4(4):47-51.
[8]殷恒蝉,卢敏等.大学生压力测量工具的研制与检验[J].体育科学,2007(6):45-48.
[9]谢黎红,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压力反应、一般自尊及生活满意度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
[10]李伟,陶沙.大学生的压力感与抑郁、焦虑的关系:社会支持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2)108-112.
[11]郭楠.大学生心理压力和应对方式研究述评[J].医学教育探索,2006(4):382-384.
[12]王肃婷,单海雁.大学生压力分析与应对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8):177-179.
[13]陈宝佳.大学生压力应付方式与压力反应的相关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14]孙璞,殷恒婵,林小群.运动与非运动群体大学生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04-107.
[15]董振琳.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及其与压力反应的相关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16]樊富珉,李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在清华大学的调查)[J].青年研究,2000(6):43.
[17]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