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
【摘 要】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交际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以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和今后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同的学科特点,与之相适应,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美感教学,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改革 美感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4.104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動的主要形式,是师生交流的主要阵地,每个教师都应该积极实践,让课堂生动活泼起来,以提高课堂效率。语文教学在基础教育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地方,更应该是陶冶情操、培养情感、塑造灵魂的地方。因此,语文课堂不能是沉闷枯燥的,而是应该充满无限生机,无限美感,学生对语文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教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在语文教学中实行美感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什么是美感教学
“美感”这个词的解释是根据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对各种美的体验,是人是一种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心理状态,是人对美的认识、评价与欣赏。简单讲就是在内心产生的情感上的满足。美感教学就是把这种情感体验带到语文教学中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中的美,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从而喜欢上语文。
朱光潜先生也认为,美感教育实际上就是情感教育。就是在教学中培养对语文学科的情感。人容易对美的事物产生触动,这就是情感。语文本身包含无限美感,从语言、形式、形象、画面、意境,都是语文中的美感因素。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感教育,要从各个角度引导学生发现语文中的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美感体验,让语文中的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在这种审美体验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
二、怎样进行美感教学
1.用语言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一特点。语文是美的,但是需要教师用精彩的语言描述把这种美传递给学生,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喜欢上语文课。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不要只是单纯性授课使得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美感,而是能够用富有文采性的语言,把教材知识生动鲜活地表达出来。此外,用体态语言加以辅助,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整个课堂活起来。例如在新课导入部分,教师的语言就很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接下来课堂内容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设计精彩的导语,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把学生带入到语文中去,把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到课堂内容上来。
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美,还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的文章。一些经典作品,特别是散文、美文等,其中的语言有无穷的美感,学生要用审美的眼光阅读、分析,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增长知识,拓展眼界,培养美感。
2.用形式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是生动的,是美的。语文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例如散文的优美,记叙文的真挚,议论文的严谨,戏剧的精彩,唐诗宋词的意境美等。并且这些文章也是美的,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新教材也随之实行,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的文章更加经典,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面对这样一个语文世界,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对待语文,在学习这些不同类型的文章时能够得到美的享受。
朗读这些文章也是培养学生审美眼光的方法之一。教师要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这样不仅能够培养语感,还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知识,得到美的享受。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之前,设置10-15分钟的阅读或者朗读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文章。还可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经验分享。对于其中的戏剧,可以让学生表演出来,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更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3.用意境美进行美感教学。语文为大家展示了一个多彩多姿的世界,不同于数理化的枯燥难懂,不同于政治历史的无味,语文中包含着许多美的意境和画面。教师要努力在课堂上呈现这些意境,让学生能够沉浸其中。这需要教师的引导,多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和作者的意图,例如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教师可以讲述一下,李清照的一生,经历过短暂的幸福,经历过家破人亡,她的词是正她一生的写照。《声声慢》就是在南渡之后,失去丈夫的境遇下写成。再结合词中凄凄惨惨的话语,就不难理解清照当时的悲苦,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孤苦的妇人,凭栏独望家乡。再如学习《我与地坛》时,了解了史铁生的遭遇,就能理解这篇文章反映了作者的心绪,表达了孤独、寂寞、凄凉以及对命运的无可奈何,就能理解他在文章中传递出的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4.用美的形象感染学生。高中语文选入的文章都是历久不衰的经典,是历代作者对于生命的思考,对于生活的感悟。我手写我心,文章都是作者心境的反映。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学生对作者也有一定的了解,塑造的形象或坚贞、或不娶、或乐观,一些典型的形象能够激起学生的无限思考。例如忠君爱国的屈原,宁死不屈的文天祥,精忠报国的岳飞,忧国忧民的鲁迅等,学生从这些形象身上不仅得到的是美的感受,更是对生命、对磨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让学生懂得如何珍惜生命,正视生命。
另外,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就不能直视拘泥于教材与课堂,而是注重课堂的开放性,让学生能够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从身边的点点滴滴感悟到语文的美,培养审美能力。用审美的眼光,语文的眼光对待生活。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语文也是这样,语文世界是美的,只是缺乏审美的眼睛去发现。
新课改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深深懂得语文科目在整个高中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努力探寻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把美感教育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对待语文,这不仅有助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