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慧
摘 要: 文章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可通过以下途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乐于观察生活,培养写作兴趣;积极下水引路,激发写作兴趣;改变批改方式,提高写作兴趣。
关键词: 写作教学 观察 引路 批改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只有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即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才会推动和促使他们努力追求,不断探索,把写作看做一项愉快的活动;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苦写”为“乐写”。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呢?
一、乐于观察生活,培养写作兴趣
生活是沸腾的海洋,是写作的源泉。好的文章绝不是生编硬造的,必须取材于生活。这就要求学生时时留意周围发生的一切,及时把一些有意义的人和事记录下来,作为作文的第一手材料。这样,在写作时才不至于无话可说。为了达到良好效果,我从以下方面入手。
1.让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
教师有意识地多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因势利导辅导学生如何观察生活、积累教材。例如:可以先后组织几次形式不同、别开生面的猜谜活动。当宣布了猜谜要求、形式、奖励办法后,许多学生争着看谜语,有的紧锁眉头,有的窃窃私语,有的面带微笑,有的急不可待地说出谜底。那些猜中得了奖品的同学笑在脸上,喜在心里,猜错的,瞪着眼,跺着脚,眼馋而着急。教师留心观察学生的神态、动作、语言,适当引导并鼓励他们开动脑筋。师生有说有笑,无拘无束。事后要求学生回忆当时的情景,写出一篇有真情的文章,学生兴致勃勃,好文章脱颖而出。
2.让学生观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
只有熟悉的、喜欢的事物,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写,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如果硬要让学生写陌生的、学生不感兴趣的事物,学生就只会闭门造车,即使写也会干巴巴的。如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把它的一两个方面写下来,这个题目对学生限制不严,学生会选择自己熟悉的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学生不仅写出了它的外形特征,还有重点地写出了它的生活习性或生活特点。
3.开阔生活视野,触发写作灵感。
教师要不断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并将学生过去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巧妙地加以引发,使他们主动地把表达这种认识和感受看成一件乐事,从而对写作感兴趣。例如带领学生春游、秋游等,使他们对生活产生新奇感,乐意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借写作的机会表达出来,从而激发写作灵感。
二、积极下水引路,激发写作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不会写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学生习作前教师就要尽量扮演“学生”的角色,写一写“下水文”。学生听过老师的作文后,无疑对他们文章思路的启发和感情的激发将起到促进作用。
小学教材在每单元之后,一般都安排了习作例文。在习作例文中,学生虽然能学到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但是,他们最喜欢老师写的范文。实践证明,老师的“下水文”确实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布置作文前,我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紧扣教材要求,写“下水文”。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要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首先必须自己写好“下水文”。“下水文”的深浅度一定要适宜,既要站在老师的角度写,又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因为“下水文”是给学生看的。过深,好比树梢上的果子,将会使学生产生高不可攀的念头,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过浅,好比弯腰拾地下的果子,达不到预期效果。只有适度,才能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适时写“下水文”,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有其科学性的。对于难度较大的习作,如:写动物、植物等,教师的“下水文”就应该出现在学生动笔之前,起到引路作用。对于学生熟悉的素材,不会合理组织材料的作文,“下水文”就应该出现在学生成文之后。这样,能使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外,进而修改,提高作文质量。
三、改变批改方式,提高写作兴趣
我们在作文批改这一环节,应改变原来“精批细改”的做法,把批和改分开,经教师批,由学生改,把修改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热爱写作了,才会努力写出优秀的习作。教师的批评应该是“爱心批语”,具有启发性、激励性,在批改中对文章中的优点应该给予表扬鼓励,培养学生的作文自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调动创作积极性;对学生的作文要及时批改,把写作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在批改作文中充分发掘学生习作中所展示的个性差异价值,让学生充分展现魅力;教师的批语要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之间互改互评,并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
写作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动机引发和情感激导的教学,写作过程就是学生的情感强化、心灵燃烧的过程。教师只有立足于精心培养学生的写作需要和动机,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作文水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