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爱华
【摘要】传统的作业“全批全改”已形成了难以变通的思维定势,但其实际效益甚微。“零作业”批改既把作业批阅权归还给了学生,又使教师有时间研究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加强个别指导。实施中学英语“零作业”批改是促进英语教学的有力手段。鉴于此,本文对初中英语的“零作业”批改予以初探。
【关键词】初中英语 作业 “零作业”批改
作业是培养学生独立应用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作业进行有效“对话”。传统的英语作业是由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改”,多年来一成不变,却实效甚微。不少初中英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布置和处理作业的过程中常常不自觉地步入“题海”的误区,其结果不仅空耗了自己和学生大量的宝贵时间,而且导致学生厌学,降低了教学质量。为了能在作业批改中达到双赢,“零作业”批改备受关注。
一、何为“零作业”批改
“零作业”批改并非没有作业,而是把作业批阅权归还给学生,把用于批阅作业的时间转移到研究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并加强个别指导上。从而实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低耗高效”。作业批改权的归还可以下两个方面谈论。
1.书面作业的“零”批改。
(1)学生课上互批、自批作业或先自批后互批。教师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反思前次作业中感到困惑的问题,并进行相互点拨,然后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互批作业。互批后的作业本当即返还作业者本人,让其在作业本上对做错的题进行订正并记录。
(2)小组批改作业。把不同水平的四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组内互批,课后向老师汇报错题情况。每单元学完后,教师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印发给各组“会诊”,让全班同学交流复习,巩固所学。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利用课余时间重点面批,帮助学生既能明白错误原因,又能提高学习效率,避免订正后再次出错。
(3)作业“零批改”并非教师完全不参与,而应做到“进出有度”。例如分层批阅。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的作业分为三个层次上交:平时考试85分以上为A层,考试及格为B层,不及格为C层。教师采用先劣后优(C层到A层)的方式充分的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面批;或学生A、C层交换批改,A层指导C层订正,B层组内互批互导,让学生真正的思考并掌握。
2.口头作业的“零”批改。口头作业相对书面作业较难用对与错衡量,也无法做到每次都能全面检查。
(1)听力材料的批改。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听力内容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口头问答;也可让一部分学生听后提问,另一部分学生回答,这对两部分学生都进行了测试;或让学生复述所听内容。
(2)录音作业批改。每次每班抽三到五名学生的录音作业,课前播放,师生共同评论使学生更乐于接受。
(3)英语单词、课文朗读的批改。全班分成学习小组若干,由组员之间互查记录,也可由组长逐个检查记录朗读情况,并由组内朗读优秀的学生辅导其他同学朗读,纠正不正确的发音,相互带动,共同进步。
(4)英语背诵的批改。以同桌二人为单位相互签背,全班签背完成后教师根据签背情况抽背,并适时给以评论。这既达到了监督的作用又有利于学生克服“哑巴”英语的弊病。
二、“零作业”批改的利弊
1.学生真正学会学习。“零作业”批改使学生参与其中,在教师帮助下互批或自批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责任感得到提高。同时,学生在“零作业”批改中变换了角色,评判对错,变传统的接受者为主导,会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使作业的作用最大化。
2.教师工作负担减轻,教学质量提高。据调查,大多数中学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除日常工作外,只能牺牲休息、起早贪黑、任劳任怨,而这些工作大都“奉献”在作业批改中。这种超负荷、重复性的劳动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零作业批改”既可以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潜心探索,发现解决学生问题的巧妙方法;又能使教师获得必要的放松和休息时间。可见,“零作业”批改是保护教师身心健康的重要策略。
3.师生关系改善,学生尊师好学。“零作业”批改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高度信任。学生在自批或互批过程中获得了作业批改权和教师的高度信任,能够产生愉悦感和幸福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亲师、向师性。能切实促进优生更优、中等生取得进步、差生恢复信心。
4.“零作业”批改需得巧妙应用。“零作业”批改也不能盲目的、机械的应用,尤其不能将其视为纯教学技术,而忽略学生情感。“零作业”批改应把关爱学生放在重要位置,学生互批、自批才能到位,教师个别指导才能更有成效。
三、小结
“零作业”批改不仅改变了现行的作业批改方式,也引发了课堂教学的变革。有利于减轻教师繁重的批改量,解放教师;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实现学生的自觉自悟、自知自行。为师生实现教育幸福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熊川武.论中学教师“零作业批改”[J].中国教育学刊,2007.
[2]刘莹.中学教师“零作业批改”实践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程亚妮.教师“零作业批改”在中学英语课堂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