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露伴散文中的庄周之风

2014-08-26 19:42黄丹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庄子散文

[摘 要] 幸田露伴成名于小说,明治时代,世情小说常见仍为男女关系和义理描绘为主,露伴的小说风格主题就已经迥异,而更加体现其艺术构思的还是散文部分。比起当时积极的近代精神,作者从自我苦闷的情绪中解脱,而呈现出纯朴清澈的风貌。从这些描述中,不难看出作者从中国文学中得到的启发,尤其以庄子文中道法自然一处想通。本文将从几处庄子的学说中,对露伴的散文进行评论,探讨幸田露伴的文学审美意识。

[关键词] 庄子;露伴;散文

提起明治维新时代的“文学改良,”不能忽略的便是中后期的“红露时代”,其中“红露”自然是世人熟知的“尾崎红叶”与“幸田露伴”,在经历白话运动之后,坚持将古典文学的雅语与江户以后的俗语进行结合,创造出的作品词语优美而不凝涩,渐为世人所追捧。其中,露伴的文学创造充满理想浪漫主义,因早年接触到中国文化作品的影响,渐渐不同于其他作家文学作品常表现和风文化的幽怨寂美,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自我主义,以其散文体现个性最为明显,因此,庄子思想中“蝴蝶便是庄周”的安于自然、风流随常的表象渐从露伴的文学创作中可窥其形。

庄子名周,宋国人,所处时代为极其动乱的战国中期,正是百家争鸣的诸子代表之一。

在异国彼岸,欣赏幸田露伴先生所著散文,不免抚卷喟叹,其字里行间,禅学、道学、乃至本土精神又极为融洽地体现出来。其中,从对于生命意识的体验出发,可以品味露伴超越苦难、忧患,消除自我异化而自由快乐的境界,如果说庄周梦蝶,那露伴散文中便可见蝴蝶翩然之姿。

一、当逍遥遭遇风流

庄子是个逍遥者,查看庄子一生皆清贫,却文字中从不见狭促之感,其文内篇《逍遥游第一》中有写道,「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可以由文字想象出庄子无牵无碍、绝对自由的心境。其中心还在于放弃对外物的追求,而做到“无己”,“无名”,而露伴散文中言道,「小人常为依之小欲所驱,大人时有断其本之大欲也。依之欲为偷心之盗贼,本之欲乃卖恩之恶魔」,而表现出作者本人对于世间本欲的摈弃,而追求大道的本心。

庄周生活在动乱时期,追求出世也是有所情由,而他的《庄子·秋水》篇如此写道,「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若是能看透一切名利皆为过眼云烟,得失不过反复而已的话,自然能荣辱毁誉不上心,逍遥自在天地间了。

露伴的身平也可以看出,因为出生在大家族,经历了幸田家由盛而衰,日渐窘迫的过程,恐怕也是从小就体味了人世无常的至理。所以他的文中才会出现「金冠蛮好,头巾风流。山珍海味极好,咸菜烧紫菜风流」这样的戏谑之言,生活俭拙,但仍有令人莞尔之处,功名碌碌,对于闲放不拘的本心来说,只不过是劳形费神,无休止的痛苦罢了。

二、生死观自在

庄子在妻子死后,则方箕踞鼓而歌,并不是因为不悲痛,而是已经将自己看成如同世间万物之一,都将有生有死,从而超脱了。露伴在《树之相》中对于人身的衰亡比作树有五衰,一衰起,而后次第出现,虽可叹,但也称人亦同树,不能无衰相,这是自然之理,所以忘情、冷淡、虚无思想,是从道之超越一切的观点来看,人世如梦,既然是梦,又何必为自己的生死挂心痛苦呢。

三、鱼之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人观物总是以人心先出发,创作尤其如此,在红露时代,呈现的是两种形态,一为风俗写实派,二为理想理念派,露伴是后者的代表,作品中可见其观念喻于万物,不以人心评价事物,而只以物解物,譬如《蛇与女人》一篇,就批判了西鹤时代起,蛇被刻画为一种执著的追求和森森可怖的形象,不过人心所为,反而过于矫揉造作,失去本真趣味。而庄子在《至乐》中解“养鸟”,称「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其结果就是三日之后,海鸟就死去了,这就是人总自以为得法,却不知是“以己养”,而非“以鸟养”,因此露伴的描写山水草木,绝少显露人心作为,而知以山讲山,以花讲花,不见刻板印象,实深得庄子的“鱼之乐”三味。

在受到欧化文学的意识撞击后,以前封建体式的国粹文学作品渐被人批判,尤其江户时期不可不提的井原西鹤创作的一系列小说,如“好色一代男”,“好色一代女”等,对露伴初期作品影响颇多,世情小说因往往描写男女复杂的纠葛而体现人情味,获得世人的通俗喜好,作品基调始终以女子的情感为主调,即使主角为男性,其纠葛程度也堪比女子,在这样的世风中,露伴的作品却一改耽于闺乐的靡靡之风,气势飘逸,抛却颓风,精神面上也站在了不一样的高度,走上了迥异与众人的道路。

结语

文学创作中的作品的脉络无论如何清晰,故事人物如何刻画自然,但若只是以模仿先代,而无法表现出个人气质,那也只能泯然众人矣。

体现露伴艺术情操的散文更令人神往,既有难言的醒世感,同时具有哲学感,不能不称其为大家,而正因为如此,如同庄子之说被人曲解为绝对唯心主义的悲况,露伴的作品也被人认为曲高和寡,而不符合世俗的口味,但即便如此,他的悠然情怀仍化为文字,将生命智慧留到了现在,乃至将来。

参考文献:

[1]幸田露伴.幸田露伴散文选[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2]刘绍瑾.庄子与中国美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姜城.那一个庄子[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黄丹(1984—),四川绵竹人,本科,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日本文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庄子散文
散文五章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庄子说》(二十三)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八)
《庄子说》(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