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4-08-26 07:37段艳
考试周刊 2014年51期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

段艳

摘 要: 新建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在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本文主要论述了研究性学习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只有明确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才能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研究性学习 能力培养

新建本科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每年招收了大量本科生,承担了大众化的人才培养任务。在解决高职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层次不高问题的同时加大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力量,满足了国民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提高了国民整体素质[1]-[3]。新建本科院校立足当地,面向全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以本科教育为主,辅以专科教育,在当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上有相当优势。新建本科院校社会认知度不够,使得生源质量偏低;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其培养目标期望较高,形成一对矛盾体。因此,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产学研一体的应用型人才是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大学本科生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问题出发,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寻求答案,是由接受性学习变为自主发现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4]。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并应用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真正体会到知识对实际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初步的、积极的科学研究态度。研究表明,开展研究性学习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均有较好效果。因此,在新建本科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一、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通过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以期帮助大学生树立初步的、积极的科研态度,熟悉和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研究性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体会到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研究性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自主性要求较高,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研究,教师作为辅助,需要为学生提供较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较大的发挥空间。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体现在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容、方式发生了转变[5]-[6]。对于学习目的的转变,研究性学习淡化了学科界限,通过对实践问题的研究,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是一种综合学习活动,其目的不仅是通过系统学科知识的教学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而且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应用知识,在实际条件下,或是接近实践条件时能够发现问题,解释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最终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对学习内容的转变体现在鼓励学生开展多元化的学习,让学生针对实际问题学习综合知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途径和得到的结论均可以是开放性的。研究性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向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等多样化的模式转变。

2.研究性学习有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研究性学习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让受教育者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营造学习环境。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主体性和独立性,提高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成为学习的主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老师课堂上少讲、精讲,多留问题,通过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的探讨等方式寻求答案。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由传统填鸭式和教导式教育转向学生自主、师生对话、问题探究等方式的教学,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探索活动,学生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而存在。研究性学习将学生需求、兴趣放在首要位置,让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权利,主动承担实现学习目标的义务,真正意义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研究性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研究性学习既能培养现代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又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统教学通过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综合情况并不能客观地反映;研究性学习中对学生的评价是全面的,评价贯穿于学习全过程,把学生个人在课题小组中发挥的作用、与组员合作的情况等内容均作为考评要点对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以正面评价为主,积极发掘学生的优点及时予以表扬;评价机制采取定量、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由老师给出最终评价结果。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任务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而是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对问题的分析和求解能力、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由此及彼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等,尤其注意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使其健康成长。总之,研究性学习是大学生成长过程的重要契机,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二、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学习方式,但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老师的指导仍然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在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缺少老师的有效指导是其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同时,教师目前面临一种新的挑战,那就是如何组织大学生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开创新的教学方式适应学生研究性学习需求。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素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在学校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是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研究性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由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转变为让学生学会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研究。大学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多做引导性和辅助性工作,引导学生对原有结论进行质疑,对新理论进行探究和创新,打破教师和书本结论不被怀疑的权威性。在大学里,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体而变成了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的学习主体。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将越来越少地给学生传递知识,更多的是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与学生一起寻求答案,互相交流,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老师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参与到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中。因此,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有利于促进研究性学习顺利进行。

2.教师要学会合作的工作方式。

学习的过程是思想碰撞与交流的过程,学生需要与同学、老师相互交流,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与同行的交流,离不开与学生的交流。好的教学能够产生新的智慧,促使学生和老师创造性地思维,产生新的思想。同样,课堂上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出现的问题为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日常教学是个人独立进行的学习、思考和研究,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并不能对所有学科知识都进行深入研究,只是对某一学科的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指导研究性学习的教师来说,涉及的研究课题并不一定是某一特定学科的知识,往往是多学科知识的融汇,即使是同一学科也并不一定是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工作方式,学会合作,由对某一领域的精通发展到对各门学科的全面了解,进行跨学科的合作,集众家所长分析问题,充分综合科学、社会、人文知识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何适应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方式,一些教师感觉力不从心、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获得各式各样的知识;有的老师由于在多年教学中凭靠经验,没有相应地提高自身能力,缺少课题研究经验,反而可能与学生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对于非自己熟悉的领域,有的大学老师几乎毫无专业知识方面的优势,甚至还不如学生了解得多,因此,教师需要在同行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学习探讨,转变工作方式,由个体的独立研究向同行、师生之间的合作研究转变。

3.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

杰出的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和学科结构有深刻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提出探究性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彻底了解教学活动。好的教师需要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发展进行深入了解,坚持不懈地钻研业务,掌握最新发展动态和国内外发展趋势。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要随时丰富课堂讲授内容,其中不仅包含书本上的概念和原理,还需向学生介绍一些当今处于前沿地位的方法论和尚存争议,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等。课堂上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诱导学生思考,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学内容可以是一些探索性的内容,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研究分析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研究性学习中。

科研作为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研究性教学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大学教师通过不断拓宽、拓深自己的研究领域,深入进行科学研究,可以得到最新的研究成果作为教学素材,确保教学内容始终处于学科前沿。教师在进行科研的同时可以带动学生参与到科研中,让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探究能力,树立初步的、积极的科学研究态度,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可见,科研教学是一种研究性教学方式,体现了存异创新的精神,有助于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研究型教师更能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真正成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导师。

三、新建本科院校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1.明确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决定了高校研究性学习的方向,直接影响了高校研究性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研究性学习考察的是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获得和应用,知识面更广,更接近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其探索性、尝试性和创造性。从研究课题的选择到实验方案的确定及研究成果的展示均是学生的一次次探索过程;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由于老师对其指导较少,因此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会有许多尝试,会犯许多错误,正是这一次次错误让学生吸取经验教训,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突破各种限制,大胆假设,往往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高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要积极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尊重科学,大胆突破,不断超越自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产学研一体的应用型人才。

2.确立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实现学生主体性的提升,充分体现学生在认识和实践中的主体作用[7]-[8]。研究性学习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不能采取强制灌输的方式教学,这样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和接受知识,学生无法做到再吸收和灵活运用知识[9]-[10]。研究性学习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通过个体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课题研究学习。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充分展现主体性和独立性,增强学习自信心,做真正的学习主体。在高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学习主动性,逐渐提高独立学习能力,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一些复杂的科学知识;通过网络、电视、期刊、数据库等途径扩大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进一步深入探索相关问题。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老师需要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发挥主体性,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

3.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目前部分高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与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有很大关系。部分教师在研究性教学中秉承传统教学模式,单纯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教学,充当知识的“先知者”,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接受的都是一些抽象的结论和脱离实际的理论知识;在实验和实践教学中,以模拟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创新性、综合性实验安排较少。因此,要顺利开展和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开展探索性研究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各方面原因,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老牌本科院校的教师有一定的差距,急需提高教师的素质以开展研究性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是传授现有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根本,是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教师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全面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科研和创造能力,具有针对研究性学习教学的全新教学理念及良好的科研习惯和道德品质。总之,开展研究性教学,教师必须是不断进步、不断自我完善的优秀教育者,是复合型人才。

4.建立和完善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客观评价教师和学生,有助于教师积极开展工作、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促进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针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包括教学效果评价和职称评定体系。首先,教学效果评价要凸显学生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需要就教学内容、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指标对教师进行考评。其次,完善职称评定体系,可以在学校实行职务聘任制,向教学工作方向倾斜。每个岗位的聘任均需秉承公开公平、择优竞争的原则公开招聘,招聘教师时首要的考核指标是能否上好课。对于那些聘期内达不到教学要求或是教学考评不合格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时予以否决,聘期时间到了后不再续聘。

完善教师评价体系的同时还要完善学生评价体系。首先,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在研究性学习的全程中进行,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解决的过程、得到的结果等,每一步骤都应得到相应的评价。其次,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的,可以习题、讨论、随堂测验和创新性训练(创新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方式对学习过程进行考查,可以论文答辩、实验报告、演讲等方式进行最终考核。最后,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综合性的,包括学生提交的课题报告、体验报告、习题作业、实验方案等一些文档性的资料,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在课题组中发挥的作用等无形的东西对学生进行评价。

四、结语

新建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在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能力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明确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完善评价体系,新建本科院校才能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玉丰.中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兴起、困境与出路[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1):53-60.

[2]潘懋元.再论新建本科院校的定位、特色与发展[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3(7):1-4.

[3]付永昌.教学评估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113-116.

[4]张利荣.论大学研究性学习的价值意蕴[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7):6-9.

[5]周斌,陈朝霞,刘德安.论研究性学习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26(12):24-26.

[6]李爱民.我国本科研究性教学十年研究述评[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83-87.

[7]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研究性学习[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5-15.

[8]刘洋.关于高校研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6):54-55.

[9]张典兵.高校研究性学习实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石油教育,2011(4):60-63.

[10]梅金城.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石油教育,2010(4):93-95.

猜你喜欢
新建本科院校研究性学习能力培养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术科类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探讨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