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2014-08-26 01:27杨军
考试周刊 2014年51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存在问题课堂教学

杨军

摘 要: 初中历史这一学科历来不被重视,虽然近年来纳入中考的参考范围,但只是在初三才重视。结果,学生在初一、初二上历史课时根本不听,认为只要到初三突击一下就可以了。中学历史教学是一个集知识教学、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系统过程,但目前基础年级的历史教学没有很好地兼顾这三大功能,导致学生忽视全面掌握知识,淡化能力培养。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存在问题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处于改革与发展之中,经历着转型和变化。可以说,历史教学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在这种新形势下,老的问题如何处理,新的问题又如何解决,需要广大历史教师进行深入研究。我认为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历史在中考中还不是必考科目而不被重视

历史近年来在中考中仍然不是必考科目,所以从学校领导、老师到学生、家长都不重视历史学科。教学内容虽然多,“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但是教学时间安排得短、紧,加上在小学阶段虽然开设了“社会”课,但是有名无实,从未有老师正式上过课,可以说小学生都是历史盲。到了初一、初二一般每周两课时,追炮子似地上完新课就差不多,初三课时多一些,但既要学完世界历史,又要系统复习三年所学的内容。学校在安排教师分担课程时,多作为零头任意分担给教师,专职历史教师很少。因而大部分历史教师上课时就是照本宣科读一次,或大概讲解一下,然后就是读。临考就利用音乐、体育、美术课等突击读一下,让学生在教本上标记重点、难点,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由于受传统观念主、副科观念的影响,在基础年级各阶段,历史学科在学生心目中地位不高。而且因为平时考试没有体现足够的能力要求,一些死记零散知识点的学生照样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历史容易学,此无他,唯背熟尔”的观念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虽然近年来有所重视,但根深蒂固的思想很难改变,因此教师的讲解成为徒劳。

二、研究性学习难开展与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性不强

现行的历史教材容量太大,使教师感到即使删除一部分内容不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也相当吃力,于是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自由思考和动手的时间所剩无几;初中学生缺乏自觉性和自控能力,而一些班级人员过多,教师不具备“威严”是难以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的,加之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活动课、研究性课根本无法开展,即使勉强开展,也难见成效;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受课时少、考试压力等方面的限制,教学仍注重知识的灌输而轻视实践应用,重视学科的系统性而忽视学科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交叉渗透,尤其缺乏社会实践活动。

新课改下,新课程教学将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课堂教学中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全员互动。就目前来看,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已经具有这种意识,但实际操作往往效果不佳,比如启发式教学,存在“启而不发”的问题,问题教学存在“满堂问”的现象,讨论、合作流于形式等,教师不能调动学生讨论问题的积极性,不能走进学生中参与学生的讨论,没有形式探究型的学习气氛,还在控制学生的思维,使本来应该鲜活的课堂变得枯燥死板。

三、不重视接受性学习,弱化基础知识教学

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和接受性学习等不同的学习方式有不同的作用,无所谓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接受性学习自有它独特的用武之地。基础知识,即《课程标准》中学习水平归入A层次的那些明确知识——能清晰地陈述和反思的知识,前人认识的结晶——通过接受性学习获取,直接、系统、花时少效率高。只是我们要注意,采用接受性学习方式时,不要硬塞,而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之成为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学生通过老师的传授接受知识,是天经地义的,所以接受性学习方式的正确运用,在基础型课程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但目前不少老师把接受性学习方式等同为“灌输教学”,将其视为糟粕,置如弃履。过于单一地强调、突出研究性学习,就会有意无意地放弃对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授,它的直接后果是弱化了基础知识。在这种状况下,老师的教学行为表现为连续不断地提问。听过这么一节课,未见老师对基础知识的指点传授,也未见学生对知识的识记,上课伊始老师就不断提问,整堂课竟提了三十多个简单而直接的问题。学生随之忙忙乎乎不断举手起立,照本宣科。在课后随机的抽查中,大部分学生离开教科书,连最基本的知识都答不上来。

这种高密度低要求的提问,囿于教学内容的表面,基本无质疑、思辨的价值,却排挤了本该得到重视的基础知识教学,还将历史课极为重要的时序——历史事件的延续性、人物的完整性等割裂得支离破碎,教学过程毫无生趣。其实,这种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的做法,其本质仍未跳出“灌”的泥淖。

四、历史教师观念急需转变

长期以来,许多历史课堂教学都比较沉闷,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更不用说激发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致出现学生“人在课堂里,心在课堂外”的现象。新课标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理探究结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合理的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并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有许多教师仍然未能摆脱传统历史课堂教学的束缚和限制,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必须进行教学观念上的改变与更新。

总之,在历史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时刻都在困扰我们,但是暂时的困难和问题不会也不可能阻碍我们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时间和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不懈奋斗,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教为不教,学为自学”是我们渴求的教学理想境界,尽管任重而道远,但只要大家辛勤耕耘和培育,教学中“创新课堂”,这些幼苗就能茁壮成长,并结出硕果。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存在问题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