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美的语言浇灌作文的根

2014-08-26 23:52徐洁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语言

[摘 要] 作文教学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教学语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写作的掌握程度。本文结合笔者实践,从几个方面阐述如何用最美的语言开展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键词] 初中语文;作文;语言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通过教学语言的艺术化,不仅能够为学生积累知识,并且还能够培育学生内心深处的美感,增强他们的审美观念,进一步开拓学生们的想象空间,进而加深了学生们对作文语言的理解能力,如成语“胸有成竹”的典故,只有让学生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才能让学生们心有所感,下笔千言,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写作之路开拓出一片广阔的天空。

但目前的写作教学似乎正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作文研究成果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在中考作文中,有大堆的“低等级”作文,其中突出表现是,材料匮乏,语言干瘪、乏味,精神家园荒芜。针对初中生存在的写作难以下笔或无话可说的情况,我们有必要总结写作教学经验,探究教学的策略,摸索教学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

一、挖掘作文材料的源头活水

要想运笔自如,下笔千言,必须有源头活水。源头活水从何而来?其中最主要的源头是观察生活,注重积累。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因此要引导学生重视积累,读得多,见得广,议得深,日积月累,小流终于汇成大河,学生素材积累越来越多,语言储备越来越丰富,对生活的见解越来越深刻,最终达到“说的时候涌来舌底,写的时候奔向笔端”的境界。俗话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广泛积累知识是灵感来源的“泉眼”。

1、要建立素材资源库

自然资源:大自然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从浩瀚的宇宙到微小的虫蚁,都会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思索与启迪。“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四季更替的自然现象,引发出物是人非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滚滚东流之水引发时光飞逝,生命短暂的感叹;这些都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为宝贵的财富。只要我们用心和大自然沟通,把自然属性和我们的现实生活与深刻体验联系起来,就会给我们的写作提供无限契机。

社会资源:身处社会之中,一个学生又怎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呢!平时看报纸,听新闻,上网,正是了解社会的好时候;课余三五成群谈天论地,正是拓展视野,提高认识能力的时候。因此我们建议学生暑假期间天天坚持看“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共同关注”“新闻调查”“国际观察”等央视品牌节目,学会关注社会。

2、要学习借鉴阅读中的精彩语句

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强调:“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之一,是学生获得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指导学生阅读,要从写作训练的角度多一层考虑”。由于阅读的贫乏,每到作文时,不少学生总是苦于素材匮乏,生活单调,没有什么可以感动自己;另一方面,新版教材中选入的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又大多被看成老师讲课的材料或仅仅是自己阅读的对象而已,听了或看了之后只记住了其内容、写作技巧,很少往深处想这些优美的文章对自己有何启示,对自己的写作有何借鉴作用,更少想到如何去鉴赏评价。于是,我们想从“开源”和“导流”两个方面,和学生一起挖掘课文中的好材料。

首先,重温教材中的经典篇目。罗丹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我们时常提醒学生们,要擦亮一双“慧眼”,发掘经典作品中有意义、有意味、有美感的艺术意象和优美语段,然后用心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等于帮他们找到了一个寻求知识的“泉源”。如为了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一学生用了这样一组句子: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日出山花红似火”的秀丽江南。所以引导学生们挖掘课文中的好材料,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与阅历,开阔他们的艺术想象空间,所谓“妙笔生花”便成为一种可能。

其次搭起课外阅读与作文的桥梁。通过对课文中好材料的挖掘,学生初步尝到了甜头,兴趣之火也被悄然点起。这时,我们就抓住学生们“好奇、趋新、感奋”等心理特点,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嗜好作为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突破口,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尤其是一些文质兼美的千字短文,积累生活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只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热爱读书,让我永远也无法忘记当初读曹雪芹先生“滴泪为墨,研血成字”的《红楼梦》时的伤感。“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林妹妹的香消玉殒始终是我心头的郁结。刘勰曾说过:“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产生不吐不快的冲动,便等于开启了其心中之“意”向外宣泄的闸门,写作便成为个体的需要,提笔自然兴趣盎然,文中见物,笔下生情。

总之,“源”的问题是作文教学成功与否的前提,必须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内容丰富的材料库,仓廪充实,下笔才会汩汩流泻,否则枯肠搜索也难为无米之炊。

二、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

曾经认真拜读过吴非教授的一篇文章《通过封锁线》,文中吴教授形象地把作文教学的任务比喻为二,其一便是“给学生播种一颗人文精神的种子”,何者?大概是因为学生们快要荒芜的精神家园吧!思想是文章的生命,思想之花一旦枯萎,文章就如同失血的人一样,苍白无力,它让我们明白要想写出掷地有声的文章,就得先拥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凡优秀的作文无不闪耀着理性的光芒,将思辨性和文学性融合一体,体现着自己独立的个性和追求。苏东坡与客游于赤壁之下,体味到“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宁静,体察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美感;朱自清踱步月色下的荷塘,领略“光与影的和谐旋律”,获得精神的慰藉与灵魂的救赎,凭的就是思考。刘再复说:精神生命流动着的血液就是思想。没有思想,生命只是一片沼泽。理性的思维,睿智的见解,淳厚的思想,从何而来?怎样才能具备?其实,大家都清楚,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培养,需要沉淀,需要实践。

1、崇尚个性

我们的教师首先要从教育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独特个性的重要性,要创设让学生独特个性健康发展的环境。这个环境的主阵地无疑是课堂。它需要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独立思考的空间,高屋建瓴的指导,充满善意的鼓励,更需要学生自身那种不断创新,永远追求的意志品质。

2、沉淀思想

加强个人的修养是沉淀思想的基础。古人说“文如其人”,文章就是一个灵魂深处的意识、道德修养的隐性表现。它直接影响文章的优劣,我们的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必须先教会学生做人,锻造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精心构建他们的精神家园。这样才会使他们漫长的人生途路中有目标、有追求,就不会迷惘,不会堕落,穷尽一生,矢志不渝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广积累、善思考是沉淀思想的重要途径。

3、多元感悟

提供一些让学生进行哲理思考、感悟的机会,让他们的思辨能力得到实际的锤炼,思想认识水平随之提高。1.短小精焊的辩论赛引入课堂。2.演讲,答记者问诸多活泼的形式,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让他们学会思考问题,进行思想的积累。3.课堂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带有现实和思辨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争论,让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认识体系。

只要我们引导他们热爱生活,深入生活,并坚持不懈地用心去观察、感悟、思索,给自然、社会、人生赋予生命的情感,就能真正开掘他们的写作潜能。相信,当学生们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妙处有了真正的审美愉悦,当学生们能把自己想象成一棵小树,并去享受幼芽发青或是柔条临风的那种快乐时,学生们的笔下才会真正的文采飞扬,笔端才会流淌出有灵性的欢歌,作文中才能站起有灵魂的生命自我。

参考文献:

[1]张中行.作文杂谈[M].中华书局,2007-5.

[2]吴积兴.表达你的发现,2010-05-12.

[3]钱理群.对话与发现:中小学写作教育[J].教师之友,2013(2).

[4]徐社东.给每个孩子一部人生[J].中学作文教与学,2009(5).

作者简介:徐洁(1987—),女,单位:张家港梁丰初级中学,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作文语言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