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中美婚姻观念的差异

2014-08-26 22:27侯晓蓉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心态差异文化

[摘 要] 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越来越强大,文化也越来越多元化。中西方的文化在碰撞中不断融合,婚姻观念也随着社会的改变在不断的概念。

[关键词] 婚姻观念;心态;文化;差异

一、中美婚姻差异的体现

1、中国人的择偶方式

门当户对的择偶方式对中国人来说肯定一点也不陌生,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门当户对,它出处于《西厢记》,意思是两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相当,适合接亲。门当户对这个概念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了,纵然中国的经济相对于古代已经发达太多太多,可这个古老的观念似乎永垂不朽的存在在中国老百姓的脑里心里。例如当今社会不是嫁女儿而是卖女儿,当自己的女儿处对象的时候,父母总会问:“他有房吗?有车吗?”其实就是想看看对方的经济实力与自己家的是否门当户对。若是男方经济条件不好,父母是绝对不会同意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良好的物质才能提供稳定的生活。一档著名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一位女嘉宾说过“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里笑”红遍了网络,符合当下很多女性的心态。

2、美国人的择偶方式

自由选择对象在张扬“个性”的美国人的婚姻观念中占主导地位。对于恋爱、择偶,美国青年完全依照自己的喜好。在美国,男女恋爱讲的是两人的互相契合即性格的契合和性的契合,而不计较对方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甚至宗教信仰。美国是出了名推崇自由的国家,父母几乎从不干涉子女的择偶,只会给予自己最真诚的祝福。在征婚启事上,中国男人列出的都是自己拥有什么,目的就是为了展现自己是多金男,而美国人却展现的是自己爱好和特点。从征婚启事上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人是在找一个与自己兴趣相投,心心相映的人。这反映了美国人的择偶方式是按照自己性格爱好,没有过多的在意对方的家庭背景,长相,经济情况。

3、结婚目的

中国人的结婚目的,一半是为了自己,一半也是忍受不了世俗的眼光。现在的女生到了一定的年龄,如果自己还没有嫁出去就被称为“剩女”,这对年龄大的女人来说是一个可怕的称谓。她们很多人为了摆脱这个称呼和在父母的疲劳式的逼婚下也委曲求全的嫁出去了。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所谓的传宗接代,繁衍子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去世前能看到子孙满堂是一个中国人的最大成就和满足,大多数中国人的婚姻,无关爱情。有了家庭,爱人变亲人,最重要是亲情。

美国人结婚推崇水到渠成,美国人独立且现实,很少人是为了结婚或者家庭而结婚。当被问到婚姻的目的是什么时,有四分之三的美国人说,它是成年人的“共同幸福和成就感”,而不是“生育和抚养孩子”。

二、婚姻差异的由来

1、历史渊源的比较

中国是有5000年文化底蕴的千年古国,封建社会长达二三千年之久。 传统的儒家文化对古代的婚姻家庭影响深厚。在儒家文化“大统一”思想的熏陶之下,两个家庭的融合不仅是夫妻二人单纯的结合,而是整个家庭所有成员参与的融合过程,汉代明确的“夫为妻纲”,“男外女内”。这些伦理道德观念影响至今。“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是延续了几千年的择偶方式。

美国是个年轻的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联邦共和制国家,多种族,多文化,经济文化程度相对开放,民主自由,独立平等。从一开始就是以资本主义精神建国的,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追求个人成就和物质财富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在婚姻观念上相对自由,开放,平等。此外埃默森个人主义和深刻影响了美国人的婚姻观念。

2、经济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入, 年轻的一代不再受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有了自由选择对象的机会。女生开始自由选择恋爱,但是还是会受“门当户对”思想的束缚。经济状况还是女性选择伴侣的首要条件。中国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的贫困地区,很多女性仍然把婚假当做一个跳板,想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美国经济发达,

受教育水平高,建国历史短,没有封建残余的影响,较早进行工业革命,男女经济地位差别不大。一般不计较对方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交友、择偶更关注的是趣味相投。

三、从中美婚姻观念差异得出的结论

钱钟书《围城》:“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又说像“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天津妇联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81.7%的人把子女作为维持婚姻的重要因素。多数人混淆了婚姻之后的感情就等同于亲情了。而美国人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爱情才是维系婚姻长久的保证。所以我们心态要端正。

结语:中美婚姻的差异的存在只能说明了两国文化的差异,不能说哪一种婚姻观念是好的,哪个观念是不好。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自己过得开始舒服就行。随着现在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和美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使两国人民对另一国家的价值观从感知到陌生到认知到认可,最后慢慢交融贯通。这对我们更好地了解美国,了解世界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侯晓蓉(1991—),女,甘肃天水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心态差异文化
相似与差异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找句子差异
做谦逊的人
谁远谁近?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还是“看掐架”心态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