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的”“地”“得”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4-08-26 20:54付琼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中心语补语助词

[摘 要] “的”“地”“得”是使用频率非常高的结构助词,在小学教育中成为教学的难点。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化繁为简,让小学生轻松地掌握“的”“地”“得”的用法,从而养成正确严谨地使用语言文字的好习惯。

[关键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区别;使用;小学教育

在现代汉语中,结构助词“的”“地”“得”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汉字之一,平均每一百个汉字中就会出现四次左右。这三个字在普通话中都念轻声“de”,在语音上没有区别,在实际使用中非常容易弄错。我们从小学开始学习“的”“地”“得”,它们的用法区别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常识,但也是学生在学习使用中最容易混淆的,很多学生到了初中高中还经常出错,甚至有的报刊媒体也会出现此类问题。于是,有部分学者提出:“的”“地”“得”是否可以通用。80年代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印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以下简称《提要》),曾提出:“这里不区分‘的、‘地,都用‘的”。当时人教社的初中教材里就出现了“的”“地”不分的现象。结果这种有时分、有时合的混乱现象让广大师生无所适从,教材也失去了规范性和指导性。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主张“的、地、得”严格分工。50?年代以来的很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支持这一主张。结构助词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后面,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语法上来说,在定语后面的写成“的”,在状语后面的写成“地”,在补语前面的写成“得”。这样写可以分清结构性质,避免定语、状语的混淆。比如说“妈妈的手,温暖轻柔”,“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快乐地玩耍”,“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跳起来”。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越来越明确,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严格区分开来。

下面我们就来结合实例,谈谈“的”“地”“得”的具体用法。

一、“的”是定语的标志,放在定语后面,定语是对中心语起限制、修饰作用的,相当于“什么样(谁)的什么”,它们组成的定中短语通常在句子中做主语和宾语。也就是说“的”前面的词或短语是对“的”后面的事物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说明“的”后面的事物是“谁的(哪里的)”或“什么样的”。这个被修饰的成分一般来说是名词性的,也就是表示人或事物或时间地点的。例如:

原先低矮的平房不见了,狭窄的小巷也不见了。(“平房”和“小巷”表示地点,“低矮”和“狭窄”分别修饰“平房”和“小巷”,表示“什么样的”)

再如:亭子周围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

小朋友们有的带来了红红的桃花,有的带来了嫩嫩的桑叶,有的带来了细细的柳枝……

还有一些相关的课后练习,比如“粉红的 ”“雪白的 ”“弯曲的 ”等等 ,但要注意,像“快乐的 ”就容易填错,因为既可以说“快乐的节日”,也可以说“快乐地玩耍”,后一个就是“地”而不是“的”了,因为后一个表示的是动作,而不是名称了。

二、“地”是状语的标志,放在状语后面,状语也对中心语起修饰限制作用。中心语,也就是这个被修饰限制的,是表示动作行为的词(动词),表示“怎样地干什么”,简单地说,就是“怎么做”例如:

它重重地掉在地上,光滑的壳上摔出了好多裂纹。(怎样地“掉”)

小猫听了老猫的话,就一心一意地钓鱼。(怎样“钓鱼”)

他还可以骄傲地把这件事告诉他的朋友们。

三、“得”是补语的标志,与前两个de不同的是,“得”的位置在补语的前面,对中心语起补充说明的作用,补充说明“得”前面那个动作“做得怎么样了”。例如:

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讲”得怎么样,“听”得怎么样)

当小黄牛来浇水时,惊得目瞪口呆……

一场一场春雨,把泥土浇得湿漉漉的。

对于有基本的语法知识的人,根据定语、状语、补语的标志这一原则,很容易分清“的”“地”“得”。可是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无法也不能对他们讲语法术语。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就不讲“的”“地”“得”的用法区别。因为回避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不能解决怎么用的问题,还会让学生更迷惑,甚至会造成语法结构的混乱,影响初中、高中语法的学习,进而影响学生清晰、严密的表达。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定中、状中、中补这三种关系看成三种固定搭配,即“什么样的(或谁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解决。表示事物是“谁的”或是“什么样的”,用“的”,如“谁的手?”“春天的手”“什么样的花裙子?”“漂亮的花裙子”;当修饰的是动词,表示动作是如何进行,“怎么做”时,用“地”,如“怎样听?”“认真地听”;当补充说明动作达到什么程度,表示“做得怎么样”时,用“得”,如:“听得怎么样?”“听得津津有味”。学生通过课文的示范,习题的练习,慢慢就会逐步掌握“的”“地”“得”得使用规律,并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只要坚持在教学中区分“的”“地”“得”,实践证明,即便是小学生,也是能做到正确使用的。

作者简介:付琼(1976—),本科,湖北大悟人,研究方向:小學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中心语补语助词
浙江桐庐中学 晏铌 老师答疑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转折副词“却”在单句中连接状语中心语的特点和功能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浅析汉语以形容词为中心语的定中结构——以《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所列例句为例
汉语补语应用浅析
江永桃川土话的助词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复合趋向补语引申用法考察
浅谈现代汉语补语的辨析
日韩汉语学习者助词“的”泛用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