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诗词中格律的艺术性研究

2014-08-26 20:54王进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格律艺术性

[摘 要] 所谓格律,主要是指诗词在字数、旬数、押韵、平仄,句式和结构上的格式与规律。它是我国诗人们长期积累的艺术经验的总结。本文尝试从押韵、平仄和对仗这三个角度分析古汉语诗词中格律呈现出的艺术性,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古汉语诗词;格律;艺术性

众所周知,中国的古代诗词一直在世界上占据独一无二的地位,国外学者曾将我国古汉语诗词赞誉为“世界上最灿烂、最富有内涵的文化精华”,就是因为其具有声调交替抑扬之美、词语形象精炼含蓄之美、音韵回环流转之美,简言之就是具有格律美。

所谓格律,主要是指诗词在字数、旬数、押韵、平仄,句式和结构上的格式与规律。毋庸讳言,古典诗词格律具有显而易见的艺术性,其主要是通过押韵、平仄和对仗三个要素体现出来的。本文尝试从这三个角度分析古汉语诗词中格律呈现出的艺术性,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押韵

一般说来,古诗格律包括形式整齐与声调和谐两个方面的内容,具体说包括字数、押韵、平仄、对仗、节奏等几个方面。发展到后来,从句数来看,主要有律诗和绝句两种类型:每首八句的叫律诗,每首四句的叫绝句。在律诗和绝句中,每两句称为一联,每联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五律和七律各四联,第一联叫“首联”或起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或“腹联”,第四联叫“尾联”。五绝和七绝各两联,分别叫“上联”和“下联”。古诗首联第一句的尾字与偶联尾字一般用韵母相同的字谐韵,富有音乐感,读起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这就是古诗讲究押韵所造成的艺术效果。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绝大多数,即每个字就是一个词。而每个字,都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押韵同声母无关,只同韵母有关。韵母最完整的形式包括介音、主要元音和韵尾三部分。

这里需要進一步说明的是:我们所说的同韵字并非要求韵母完全一致,只要韵母的主要元音和收音相同,或者只要元音相同就可以了。至于韵头,可以不计。有时,主要元音近似,也算是同韵母。同时,由于古今读音的变化,有的字在古音中同韵,在今音中却不同韵。为了不损坏古诗的音韵美,我们可以读古音。另外,近体诗押韵严,韵脚在偶句尾不能换韵,只押平声韵,韵脚不重复;古体诗自由得多,可押平、上、去、入四声,也可换韵,可一一押韵,还可三句、四句一押韵。古代诗人为了增加诗的音乐美,读唱时产生一种高低起伏、抑扬顿的美感,熟练地使用了各种押韵,从而有效地引起共鸣,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二、平仄

与其他语言不同,汉字是单音字,每字一音,有些字就几种读法。与世界几种主要语言相比(如英、法、俄、德、拉丁等),唯汉语有声调之分,声调不同,意义有别。无论今天还是古代汉语都有四种声调,简称“四声”,它是由于字音的高低、升降、长短的不同而形成的。古代的四声与今天的四声不同。古代以“平、上、去、入”为四声,除平声外,其它三声统统称仄声;现代普通话则以“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为四声。古入声是一种“短而促”的声调,在普通话中,入声字已经分化到其他三个声调中去,极大多数转到上、去声中去了,只有极少量的入声字转到阴平、阳平中来,无关大局。所以现在的普通话,阴平、阳平都标平声,上声、去声都标仄声。在古代诗词中,诗人、词人对作品的诗句用字格调都做出了严格要求。

其实,古代汉语诗词中平仄交错的规律是可以把握的,大致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为此,在朗读古代诗词时,要把握“音随义转”的原则,不要由于读音不对造成对诗句的误解,也不要因此就一定读古音,只要不以音害义就行了。

三、对仗

对仗,也叫对偶。在散文的写作中,这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可在古代诗词发展中最后却逐渐成了格律。即要求把字数相等、句法相似、语气一致、内容紧密联系的一对句子或一对短语联成一对。律诗中,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对仗的使用主要是使诗歌音节和谐,符合美学上的均齐原则,因此能使诗歌产生整齐的美感,并能增强汉语语言的声音美。古代诗词中的对仗具有多种形式,各种形式具有不一样的用途,但都是为古诗词的音律美所服务。一般而言,对仗分为工对、宽对和邻对等几种形式。

只要是同类的词相对,就是工对。古人把名词分为天文、地理、服饰、饮食、器具武备、植物、动物、人伦等若干小类,同小类相对才算工。同时,反义词相对算是工对。

所谓宽对,指出句和对句只要求相对应的字词性相同,而不要求名词的小类相对。

流水对,即上下两句的意思连贯一气,包括递进、承接、转折、假设、因果等关系,单独一句不能把意思表示完整或表达清楚,就一句话分两句说。

总之,古汉语诗词的格律是为了使这些作品适合歌唱、吟诵和舞蹈的需要而逐步形成的,是我国诗人们长期积累的艺术经验的总结。我们掌握了古汉语诗词的格律,就能够更好地阅读和欣赏古代诗词,更好地继承古代文学遗产。掌握古代汉语诗词格律常识,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借鉴诗歌的传统表现形式,发展和繁荣新诗创作。

参考文献:

[1]滑艳.古诗词鉴赏方法刍议[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S2期.

[2]李长空.格律体新诗形式与内容的统一[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02期.

[3]程宗慧.试论入声的运用及其在诗词格律中的定位问题[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作者简介:王进(1969—),女,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大学本科、学位:文学学士、研究方向:古代汉语诗词格律。

猜你喜欢
格律艺术性
简论格律思维
論詞樂“均拍”對詞體格律之投影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格律诗词中散文化句式小议
宫毯:所谓礼仪尽在脚下方寸格律间
谈诗词格律的极端化
童蒙书法艺术性教育的建构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播音主持的艺术性魅力展现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