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高校引进博士门槛及待遇研究

2014-08-23 08:25朱振亚汪阳春
重庆高教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师范学院待遇新建

朱振亚, 汪阳春

(1.井冈山大学 商学院, 江西 吉安 343009; 2.江西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45)

对新建本科高校引进博士的门槛及待遇问题进行研究,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其一,新建本科高校对博士师资有较大需求。1999年至2010年,我国共批准和设立新建本科院校27l所,约占全国普通本科院校(不含独立学院)的1/3,而这1/3的高校仅占有全国1/5的高等教育资源[1],可见新建本科高校办学实力相对欠缺,特别是高学历师资不足[2-3]。显然,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新建本科高校对博士师资的需求较大。其二,博士就业的高校取向性。有研究表明,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博士首选的工作类型,高校和科研机构则是博士就业的首选单位[4]。其三,近年博士市场供需此消彼长,使博士在高校的就业形势逐年趋紧。从需求来看,当前高校扩招已经止步,我国高等教育正由规模扩展向质量提升转型,老牌本科高校基本人满为患,而新建本科高校博士师资的储量也在逐年增加,对博士的需求也越来越小。从供求来看,近年,我国毕业博士数量有增无减。相关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博士招生3.8万人,毕业博士1.5万人;2012年我国博士招生6.4万人,是2002年招生数的1.7倍,2012年毕业博士4.8万人,是2002年毕业数的3.2倍。10年间,博士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逐渐凸显。所以,在当前博士市场供给增加及博士高校就业取向仍然刚性的背景下,研讨新建本科高校在引进博士时的门槛与待遇问题,有利于从宏观层面梳理和掌握新建本科高校当前引进博士的规律和特点,有利于为新建本科高校人才招聘提供经验借鉴,也有利于为博士就业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特别说明的是,本文所指的博士是指在国内取得博士研究生学历及博士学位、科研水平“一般”的应届博士。从现实看,“优秀博士”供不应求,待遇一般较好,但绝大多数“一般博士”供大于求,工作及待遇问题落实相对困难,因此本文拟将研究对象定位于这一群体。基于此,本文以全国68所新建公办本科高校2013年度的人才招聘公告为例,分析新建本科高校引进博士的准入条件及待遇特征,从而探索新建本科高校引进博士的一般规律,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但需要指出的是,博士引进时仅仅根据其应聘材料来判断其水平并据此给予其相应级别的待遇,难免过于绝对,但由于缺乏相关数据支撑,本文无力对博士的真实水平待遇问题展开探讨。因此,本文所讲的“待遇”均是指与应聘者表面实力相对应的人才待遇。

一、样本高校概况

(一)样本高校地区分布

本文通过互联网在全国22个省随机选取68所新建公办本科高校,收集整理它们2013年度博士招聘的人才公告,获得研究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高校地区分析情况(N=68)

(二)样本高校人才储备现状

1.师资博士比

即博士教师人数(有些高校包含在读博士)与全校专职教师总人数的比值。在68所样本高校中,只有24所高校公开了博士师资数据。其中,常熟理工学院师资中博士比最高为26.7%,凯里学院博士比最低为2.9%,24所高校的平均师资博士比为13.3%。排名前五的高校依次为:常熟理工学院(26.7%)、井冈山大学(24.0%)、嘉兴学院(23.6%)、淮阴师范学院(21.8%)、南阳师范学院(20.8%);排名后五的高校依次是:湖南人文科技学院(7.2%)、玉溪师范学院(6.0%)、贺州学院(4.3%)、毕节学院(3.9%)、凯里学院(2.9%)。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10所高校平均师资博士比为17.1%,其中,常熟理工学院最高为26.7%,嘉应学院最低为8.5%;中部地区7所高校平均师资博士比为13.9%,其中,井冈山大学最高为24.0%,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最低为7.2%;西部地区7所高校平均师资博士比为7.3%,其中,昆明学院最高为13.0%,凯里学院最低为2.9%。可见,平均师资博士比地区间存在梯度差距。

2.师资硕士博士比

师资硕士博士比即硕士博士教师人数与全校专职教师总人数的比值。在68所样本高校中,4所高校数据不详,其余64所高校数据确凿。其中,常熟理工学院最高为93.3%,新乡学院最低为37.3%,64所高校平均硕士博士比为66.3%。排名前五的依次为:常熟理工学院(93.3%)、淮南师范学院(85.7%)、石家庄学院(84.5%)、滁州学院(82.5%)、南阳师范学院(81.8%);排名后五的依次是:内江师范学院(51.1%)、赤峰学院(48.5%)、湖北理工学院(46.0%)、大庆师范学院(39.4%)、新乡学院(37.3%)。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要求,2013年,赤峰学院、湖北理工学院、大庆师范学院和新乡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尚未达标,因为这4所高校教师队伍中硕士博士比这个观测点指标值低于教育部标准。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19所高校平均师资硕士博士比为70.4%,其中常熟理工学院最高为93.3%,邢台学院最低为51.4%;中部地区26所高校平均师资硕士博士比为66.7%,其中淮南师范学院最高为85.7%,新乡学院最低为37.3%;西部地区19所高校平均师资硕士博士比为61.6%,其中曲靖师范学院最高为74.0%,内江师范学院最低为51.1%。显然,平均师资硕士博士比地区间也存在梯度差距。

二、博士引进门槛分析

(一)第一学历门槛

在68所样本高校中,仅有10所高校明确要求博士第一学历为全日制统招本科。这10所高校分别为唐山学院、白城师范学院、赤峰学院、铜陵学院、南阳师范学院、黄淮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湖北理工学院、枣庄学院、内江师范学院。重庆三峡学院要求部分引进博士的第一学历为全日制统招本科。其余57所高校均未对博士第一学历提出要求。与博士引进相比,这68所高校几乎全部要求新进硕士的第一学历为全日制普通本科,甚至是985院校、211院校或知名专业高校本科毕业。这说明约有16.2%的高校对新进博士的第一学历具有歧视性,83.8%的高校对博士第一学历具有包容性。分地区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对博士第一学历具有歧视的院校比例分别为9.5%、25.9%、10.0%,可见,第一学历要求中部地区最高,东部地区最低。

(二)本硕博专业门槛

在68所样本高校中,仅唐山学院、铜陵学院、南阳师范学院、黄淮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邵阳学院、枣庄学院和内江师范学院8所高校明确要求引进博士的本硕博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或硕博阶段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其余60所高校在招聘计划中均无此方面的明确要求,即超过八成的新建本科高校对新进博士本硕博阶段所学专业并不挑剔。分地区来看,东、中、西部地区高校要求新进博士本硕博阶段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的院校比例平均为9.5%、18.5%、5.0%,约有1/5的中部地区高校对博士本硕博阶段所学专业提出较高要求。可见,多数新建本科高校对新进博士本硕博阶段所学专业没有提出要求。

(三)年龄及性别门槛

在68所样本高校中,有5所高校要求博士年龄原则上在45周岁以下,31所高校原则上要求博士年龄在40周岁以下,1所高校要求博士年龄原则上在38周岁以下,9所高校要求博士年龄原则上在35周岁以下,1所高校要求博士年龄原则上在32周岁以下,1所高校要求文科和理科博士分别在40周岁和35周岁以下,其余20所高校招聘博士时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制。可见,约一半的新建本科高校要求博士年龄小于40周岁,说明40周岁基本成为应届博士生进入高校的年龄界点。但68所高校对博士基本无性别歧视。如果以“无年龄限制”高校占所在地区高校的比例来衡量人才招聘的年龄限制性,则东、中、西部地区博士招聘的年龄限制性比例分别为28.6%、25.9%、33.3%。总的来说,西部地区博士招聘年龄限制要高于其他地区。

(四)学术能力门槛

从68所样本高校的招聘简章来看,有14所高校对引进博士的学术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分别是白城师范学院、辽东学院、钦州学院、玉林师范学院、丽水学院、嘉兴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台州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大庆师范学院、湖北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和重庆三峡学院。它们主要对博士论文发表及课题研究方面提出具体规定:重庆三峡学院要求博士近3至5年有不间断的科研成果产生,核心期刊论文不得少于3篇,其中重要核心期刊论文或属于CSSCI、EI、SCI检录的文章不少于2篇,同时提供能代表自己最高学术水平的科研成果1~2件;淮阴师范学院将博士分为A类和B类,其中要求B类博士应在本学科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以上;嘉兴学院要求博士主持或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过省部级以上课题,发表过本学科高质量的科研论文,具备做教师的基本素质和科学研究的发展能力;其余54所高校在招聘简章中对博士的科研能力没有提出明确要求。但事实上,在高校师资日趋饱和、编制日渐紧张的情况下,即使招聘简章中没有明确要求,高校考量博士的学术研究能力也是无法避免的现实。正因为此,一些高校根据科研水平将博士分成不同类别,或根据博士的紧缺情况将博士分门别类,并对不同类别的博士给予不同档次的人才待遇。如果分地区来考察高校对新进博士学术能力方面的要求,则东、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平均比例分别为33.3%、14.8%、15.0%。可见,就引进博士的学术能力而言,东部地区高校的要求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五)博士毕业院校门槛

在68所样本高校中,辽东学院要求教学急需的博士研究生要具有211以上院校教育经历或所学专业在同类学科排名中较高。大庆师范学院要求博士的导师有较高名望。铜陵学院也明确表示优先考虑985和211院校博士毕业生。其余65所高校招聘时均未对博士的毕业院校提出要求。可见,多数新建本科高校对新进博士的毕业院校几乎没有歧视性,且没有地区差别。

(六)服务期门槛

在68所样本高校的招聘简章中,有27所高校未明确博士的服务期限,在观察其余41所高校后发现,博士服务的平均年限为6.9年,其中最长服务期10年,最短服务期5年。从统计数据来看,梧州学院、嘉兴学院、黄山学院、琼州学院和许昌学院这5所学校要求博士为其服务10年,钦州学院、滁州学院、盐城师范学院等16所高校要求博士为其服务8年,蚌埠学院、宁德师范学院、湘南学院和新余学院这4所高校规定博士服务期为6年,其余16所高校规定博士服务期为5年。可见,博士服务期限以5~8年居多,其中较为多见是5年和8年。分地区来看,东、中、西部地区高校博士服务期平均分别为6.8年、6.6年、7.4年,可见,博士服务期西部地区高校最长,中部地区高校最短,但东、中、西部地区平均值均接近7年,差异不大。

(七)服务期科研任务门槛

在68所样本高校中,明确提出博士服务期间需要完成规定的科研任务才能完整享受人才待遇的高校有8所,占总数的11.8%,分别是石家庄学院、赤峰学院、辽东学院、黄淮学院、湘南学院、井冈山大学、新余学院和菏泽学院。其余60所高校在招聘简章中未明确博士服务期的科研任务。即绝大多数新建本科高校未对博士服务期科研任务有硬性规定,当然,招聘简章中没有提出并不意味着没有。分地区来看,东、中、西部地区明确提出科研任务的高校占所在地区高校的比例分别为14.3%、18.5%、0%,可见,西部地区对该条件要求相对较低。

三、博士引进待遇分析

(一)住房待遇

在68所样本高校中,有26所高校为新进博士提供周转房一套,其中龙岩学院和湖北工程学院还为博士另外提供购房补贴10~15万元。有18所高校为新近博士提供若干购房补贴,平均购房补贴约为17.5万元,最高的丽水学院为70~90万元,最低的为唐山学院仅1.2万元,其中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还规定解决配偶工作的购房补贴只发放总数的1/3~1/2,而重庆三峡学院对不同专业的博士发放不同数额的购房补贴。玉林师范学院为新进博士提供一套100~140m2的住房供其租住或购买;有2所高校愿为博士提供限价房,即贺州学院和怀化学院规定新进博士可以校内价购买住房一套;2所高校愿为博士提供每月500~1 000元的住房租金补贴;黄山学院等7所高校愿意送套房给博士,面积从70m2到150m2不等,但一般规定博士服务期满才拥有住房产权;菏泽学院承诺协助博士寻找房源;石家庄学院等11所高校没有提到博士住房待遇问题。可见,在住房待遇方面,新建本科高校为博士提供周转房和购房补贴的有44所,服务期满送套房的有7所,提供限价房的有3所,提供租金补贴的有2所,协助寻找房源的有1所,未提及住房待遇的有11所,分别占总数的64.7%、10.3%、4.4%、2.9%、1.5%和16.2%。显然,多数高校都考虑了博士住房待遇问题,且以周转房和购房补贴的方式为主。

(二)安家费待遇

经测算,68所样本高校在服务期愿给新进博士的平均安家费约为9.4万元,其中,11所高校没有安家费,12所高校的安家费在1~5万元,16所高校的安家费在6~10万元,19所高校的安家费在11~20万元,4所高校的安家费在21~35万元。此外,还有6所高校分文理科或分专业或看是否解决配偶工作等差别给付安家费。如湖北文理学院和邵阳学院分文理科发放安家费,菏泽学院和重庆三峡学院分专业或学科发放安家费,新余学院依据是否解决配偶工作情况发放不同数额的安家费。分地区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高校的安家费平均分别为8.8万元、8.5万元、11.8万元,显然,安家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差别不大,西部稍高。

(三)科研启动费待遇

在68所样本高校中,有47所高校根据文理科别为新进博士提供数额不等的科研启动费,文科科研启动费平均为3.8万元,理工科科研启动费平均为6.5万元。其中,文科科研启动费黄淮学院最高为10万元,嘉兴学院最低为1万元,理工科科研启动费黄淮学院和武夷学院最高为13万元,嘉兴学院最低为2万元。有8所高校的科研启动费对所有博士一视同仁,其中,凯里学院最高为13万元,滁州学院最低为2万元。有10所高校的科研启动费是浮动区间,估计发放时因学科而异或因人而异,最高限为12万元,最低限为1万元。有3所高校即赤峰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和邵阳学院不提供科研启动费。显然,为博士提供科研启动费是当前高校的通行做法,有利于新进博士为所在高校的科研建功立业,也有利于新进博士自身事业的健康成长。分地区来看,东、中、西部高校给予文科博士科研启动费的平均数分别为3.4万元、4万元、4万元,给予理工科博士科研启动费的平均数分别为6.1万元、6万元、6万元。可见,文科博士和理工科博士的科研启动费科别差异较大,地区差别很小或几乎没有差别。

(四)学位津贴待遇

在68所样本高校中,共有31所高校发放博士学位津贴,平均学位津贴为每月1 073元。其中,黄淮学院最高每月3 000元,大庆师范学院最低每月200元,商洛学院和钦州学院学位津贴数目不详。其余37所高校无学位津贴。从地区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有38.1%、59.3%、35.0%的高校为新进博士发放学位津贴。显然,博士学位津贴的发放比例中部地区高校居首,西部地区最少。从地区院校发放平均数额来看,东、中、西部高校博士学位津贴的平均发放数额分别975元/月、1 073元/月、1 020元/月,区域间相差不大。

(五)配偶安置待遇

在68所样本高校中,有23所高校承诺解决博士配偶的工作,但要根据配偶的学历情况以事业编制、人事代理、合同工等方式解决。贺州学院规定配偶本科学历的可以入编,专科学历的学校聘用,专科以下的用临时岗位聘用解决;嘉应学院规定配偶具有硕士研究生或副高职称可随调,其他的安排工作;乐山师范学院负责安排博士配偶工作;铜仁学院、梧州学院与湖北工程学院同意配偶可以直接随调。有21所高校有条件解决配偶工作,即规定博士配偶需要具有一定的学历条件才能解决。如石家庄学院规定本科学历的负责安排,白城师范学院规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安排工作,井冈山大学规定配偶具有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的可随调,内江师范学院会酌情安排。解决配偶工作的高校一般还要求夫妻同进同出。还有24所高校在招聘简章中未提及博士配偶安置问题,当然不提及并不意味着不解决。从统计情况来看,一定解决博士配偶工作的高校占33.8%,有条件解决博士配偶工作的高校占30.9%,未提及博士配偶工作安置的高校占35.3%。分地区来看,东、中、西部高校有条件解决以及解决(包括随调)博士配偶工作的比例分别为42.9%、81.5%、70.0%,可见,中部地区对博士配偶工作安置的力度最大。

(六)副高待遇

在68所样本高校中,有26所高校明确表示博士进校后可以享受副教授待遇,部分院校还规定了3~5年的副高待遇享受期。26所高校中,东部地区占4所,中部地区15所,西部地区7所。其余42所高校未公开承诺给予新进博士副高待遇。给予博士副高待遇的高校只占新建本科高校的38.2%。从地区比例来看,东、中、西部地区给予新进博士副高待遇的高校比例平均为19.0%、55.6%、35.0%,显然,中西部高校在这方面的待遇较优。

(七)电脑配置待遇

在68所样本高校中,仅有14所高校明确表示为新进博士提供工作电脑1台,还有1所高校表示可以根据需要配置,其余53所高校均未提及电脑配置问题。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明确表示为新进博士配备电脑的比例分别为14.3%、22.2%、 30.0%。虽然电脑配置力度似乎与高校区位呈现出相关性,但毕竟给新进博士配置电脑的高校数目不多,且各地区的比例均未超过50%,所以就电脑配置待遇来说,区域差别也不明显。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新建本科高校的师资博士比、硕士博士比校际间存在较大差距。平均师资博士比和平均师资硕士博士比指标表明,东、中、西部新建本科高校高学历人才储备地区间存在梯度差距。

2.大多数新建本科高校引进博士时,对新进博士的第一学历、本硕博所学专业、学术能力、博士毕业院校及服务期科研任务均未提出准入要求,但对新进博士的年龄和服务期限有明确规定。

3.部分高校招聘博士存在某些准入门槛。东部地区高校一般对新进博士的学术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中部地区高校一般对新进博士的第一学历、本硕博阶段所学专业、服务期科研任务提出较高要求,西部高校一般对新进博士的年龄及服务期限提出较高要求。但各地新建本科高校对新进博士的毕业院校几乎没有歧视。从东、中、西部比较来看,新建本科高校博士准入条件地区间没有明显的梯度差异。

4.大多数新建本科高校以多种方式解决新进博士的住房问题,并给予其一定的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费;近半数新建本科高校给予新进博士副高待遇或博士学位津贴,或以不同方式解决博士配偶的工作;少数高校为新进博士配置工作电脑。分地区看,中部高校在学位津贴、配偶安置、副高待遇方面做得较好,西部高校在安家费、配偶安置、副高待遇方面做得较好。但从相关待遇的地区均值来看,东、中、西部高校给予新进博士的人才待遇相差无几。

5.我国新建本科高校的高学历人才储备存在地区差距,但引进博士的准入条件及人才引进待遇没有呈现出想象中的区域梯度差异。可能的解释是:第一,高校博士招聘还没有外来的刚性压力,这是因为在当前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中,还未明确规定本科高校的师资博士比。第二,高校人才引进还受到自身财力状况的制约。落后地区高校由于财力不济,人才引进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人才需求旺盛,一般也无力通过较大幅度提高人才待遇来吸引人才。当前,中西部地区高校在人才引进待遇方面没有落在东部地区后面,在某些方面甚至还超过东部地区,这说明中西部地区高校在引进人才方面力度较大。第三,高校人才引进是个系统工程,某些人才引进待遇还要受到上级有关管理部门规章制度的制约。比如在博士配偶安置方面,有些省市规定配偶必须具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才可以解决事业编制,类似这方面的规定是高校单方面所难以突破的。

(二)建议

1.教育部可在本科教学评估中增加“师资博士比”这个硬性指标,比如师资博士比必须达到20%或25%等,从而促使新建本科高校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刚性压力作用下,新建本科高校的博士招聘才会有动力,博士人才市场才会有活力,从而提升我国博士的市场价值。博士市场价值的提升,有助于提升个人高等教育的投入产出比,也有利于激发底层社会公民向较高社会阶层流动的欲望。

2.新建本科高校应该积极去除行政化,特别是在高端人才引进时要排除行政化干扰,集思广益,民主决策,从本校师资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可行、具有竞争力的博士招聘政策。比如当年新进博士的待遇可以超越往年,可以超越周边同类学校,可以不拘一格。因为高端人才的加盟,可以提升本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声誉及水平。

3.新建本科高校在制定博士引进政策时,应该努力做到与自身高学历人才储备现状相适应。当前,很多中西部地区新建本科高校引进博士的待遇水平与其自身的高学历人才储备状况是不相适应的,即使自身博士师资储备少,但人才引进时就是没有特别优惠的政策待遇,甚至招聘待遇一年不如一年,这样“守株待兔”式的招聘,自然很难在短期内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办学质量。

4.国家应切实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新建本科高校的财政扶持,不断夯实落后地区高校发展的经济基础。有了财力保障,落后地区新建本科高校才有足够的底气去提高人才引进待遇,从而在人才招聘中凸显其竞争力和吸引力。相关研究表明,博士的职业取向表现出明显的区域聚集性,东部城市地区是大部分博士生就业的首选地,尤其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而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则少人问津[4-5]。

5.欠发达省市可建立高校发展政策联动和创新机制,使政策适应高校发展需要,从而为本地区新建本科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持。比如在博士配偶安置方面,有些省市规定配偶必须具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才可以解决事业编制,这就将配偶学历不合条件的博士拒之千里。类似这样的问题是高校单方面所难以解决的,需要相关省厅主管部门积极配合高校的发展战略,适时展开人事政策联动和创新,从而避免由于某些方面的政策限制而将优秀人才挡在门外。

6.新建本科高校在发布人才引进公告时,需要明确违约及赔偿条款。调查发现,在68所样本高校中,仅有辽东学院、钦州学院等8所高校在招聘简章中明确了博士中途离校的违约责任。可见,目前高校的人才招聘细节还有待完善,否则不利于博士的顺利引进及其后期的使用管理。

参考文献:

[1] 柳友荣.中国“新大学”:概念、延承与发展[J].教育研究,2012(1):75-80.

[2] 王芳,胡正一.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6):54.

[3] 蔡晓金.地方新建本科大学面临的问题探索[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34-136.

[4] 赵延东,邓大胜,马缨,等.博士毕业生就业取向如何[J].中国人才,2010(4):73-74.

[5] 赵世奎,沈文钦.博士生就业偏好的实证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53-56.

猜你喜欢
师范学院待遇新建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通化师范学院报》 征稿启事
不讲待遇 不计得失
HAVAL F5 “帝王”般的待遇
洛阳师范学院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