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2014-08-22 02:45林葆华
新课程·上旬 2014年6期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学习方式教学内容

林葆华

摘 要: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在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方法上都有很多的不同,很多学生进入中学后不适应这种变化,有许多困惑与苦恼。从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两方面阐述了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教育,有助于教师做好数学的衔接教学,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而实现顺利过渡。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衔接教育;教学内容;学习方式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在小学成绩优秀,但进入中学后成绩却很不理想,家长怀疑教师的教学水平,而教师指责学生的学习能力。事实的情况是学生没有转变小学的学习方式,而教师没有做好中小学的衔接工作。那怎样做好小学与初中教学的衔接工作呢?以下是本人就数学教学衔接方面的一些见解。

一、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实现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

初中数学知识实际上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延伸与深化,只不过小学学习的是比较零碎的、简单的、初步的,而初中数学知识以块为主,比较抽象,思维量增大。所以初中数学教学要认真做好以下四部分内容的衔接,帮助学生学得轻松、顺畅。

1.负数的认识与计算

负数的引入对学生的认知来说是一大颠覆,比较难接受。小学所学的数大多是正数,符合我们生活中接触的数,而负数在日常生活中似乎没有这个概念。应抓住正、负数是用来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来说明,比如零上与零下、收入与支出、向东与向西,用小学所学的数是无法表示出相反意义的量的。

2.用字母表示数

小学已接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形式,如一些公式和运算律都用字母表示,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从而理解式比数更具一般性和本质性,实现从数到式的跨越。

3.列方程解应用题

很多学生尤其是数学学得不错的学生,应用起算术法轻松自如,反而觉得用方程求解更不爽快、更不直接。在初中刚学方程时,应让学生同时应用两种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生会发现,很多问题用方程求解更便捷、更容易理解,而用算术法却无从下手,从而转变思维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4.几何的说理

初中几何的跨越度最大,对很多学生来说最困难。小学所学的几何都是直观的、具体的、简单的认识图形,只要求通过观察或动手操作掌握图形的一些简单特征,而中学的学习都是通过推理论证得到的,逻辑性、严谨性较强。这就必须实现从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一般,从表面到本质认识上的跨越。可让学生先掌握一些简单的说理,如应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来解决问题,可结合图形让学生用符号语言表示并写出每一步的理由,刚学时有些困难,要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找出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再判断一些结论要成立需要什么条件,接下来便可以掌握复杂说理的方法。小学的几何虽然没有严格的说理,但已具备论证的雏形,比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小学生把三个角撕下来拼成一个平角,这里用到的是几何中常见的“拼合法”,初中的教学中可启发学生从小学的方法出发,想办法把三个角叠加在一起,再引导学生作出辅助线,从而把三个角拼在一起。思路有了,接下来是规范表达的问题。可用分步法,把整个过程中的各个关键步骤分别写出来,再找出联系,串成一体。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类比、对照,区别新旧异同,得到解题的思路与方法。

二、引导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过渡

小学教师常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练—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听—练—听”,是一种被动的缺乏个性的学习。进入初中后,学生的心智得到很大的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增强,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被动学习转入主动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创景激趣,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身心处于舒展状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怎样做好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单元小结等环节,怎样进行数学阅读等等,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2.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会使课堂充满活力,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刚升入中学的学生来说,参与课堂讨论是比较合适、有效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从中拓展思维,获取新知,提高学习效率,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有理数加法》教学中,教师组织了这样一场讨论:小明在一条东西走向的跑道上行走,先走了20米,再走40米,你能确定小明最后的位置位于出发点的哪个方向,与原来的位置相距多少米?学生面对这个问题,既兴奋又困惑,因为问题中没有明确行走的方向。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指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并适时参与学生的讨论。讨论后,得到4种可能出现的答案。如果再规定向东为正,就可以转化为数学表达式,通过观察等式,探求有理数加法法则。这样,学生在讨论中掌握了知识,领会了学习方法,也学会了合作,学习方式也逐渐发生转变。

3.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强化创新意识

探究学习是初中数学课程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特别是一种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初中生充满着好奇和幻想,并且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探究的欲望十分强烈。教师应允许学生提出标新立异的问题,要多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探索性的创新问题,不断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让学生探究“旗杆的测量”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多种测量方法,变“学数学”为“用数学”,体验新知识的产生,强化了创新意识。

“衔接是永恒的,探索是无尽的。”中小学的衔接教育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影响很大。教师应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衔接教育的完美对接,引导学生走出困惑和苦恼,用新思维、新方法敲开初中数学学习的大门。

参考文献:

[1]孔艳华,刘彦洪.新课标下做好中小学数学衔接教育的思考[J].中学数学:初中版,2007(4).

[2]杨九俊.备课新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04.

(作者单位 永春崇贤中学)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数学学习方式教学内容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