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明辉 李太凤 蔡海燕 徐昌荣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 530001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则彻夜不眠,常伴有心悸、头晕、全身乏力等症。在生活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不寐已成为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质量的疾病之一。笔者于2012年2月—2014年5月跟随导师许明辉教授临床实践期间收集60例不寐患者,予胃十针从脾胃论治不寐,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60例患者均为在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仁爱分院门诊治疗的失眠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40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2年。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0年。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则彻夜不眠;常伴有心悸、头晕、健忘、多梦、心烦、全身乏力等症,以上症状每周出现3次,病情持续1个月即可诊断为不寐[1]。
①符合以上不寐诊断标准;②年龄18~55岁;③依从性好,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意识不清或精神类疾病;⑤近1个月未使用精神类药物治疗过。
1.4.1 治疗组 ①选穴:上脘、中脘、下脘、天枢、气海、内关及足三里;②操作:局部皮肤采用常规消毒,取0.30 mm×75.00 mm的毫针针刺天枢、气海、足三里穴,余穴取0.25 mm×45.00 mm的毫针进行针刺,将毫针留在适当的深度,待针下得气后,温针灸足三里穴,将艾条分别折成1 cm长的小段,将每1小段艾条分别插在所选取穴位的针柄上点燃,以灸处皮肤潮红温热为度,共灸3壮;③治疗时间:每次针灸1 h,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1周,共治疗3个疗程。
1.4.2 对照组 给予地西泮片,口服,每次5 mg,每晚睡前服用,2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分别于每个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
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2]中有关失眠的疗效制订标准。治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增加至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 h;无效:睡眠无明显改善。
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6%,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n=30,例,%)
患者,赵某,女,26岁,广西某高校研究生。初诊:2014年3月15日。病史:患者自诉2年前因考研压力大引起入睡困难,多梦,睡不醒,自行运动调节,效可,症状反复,今年实习压力增加,症状较重,影响学习,为求针灸治疗,遂来诊。刻症见:入睡困难,多梦,睡后不解困意,每晚睡眠时间为5 h,全身乏力,有身体下坠感,时有头晕,无头痛,无胸闷心慌等。纳食欠佳,易腹胀,小便可,大便溏,进食生冷时易腹泻,舌淡白,苔白偏腻,脉细滑。既往史:有“强直性脊柱炎”病史,偶有腰痛,现未做特殊处理,症状控制可。月经史:13岁月经初潮,4~5 d/30~34 d;末次月经日期:2014年3月2日,无痛经史,量少,色淡,质黏,无血块,白带量多,色白,无异味。诊疗经过:予上述方法,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患者经3个疗程的针灸治疗,所有症状消失,睡眠时间恢复正常,增加至6 h以上,醒后精神充沛,临床痊愈。
不寐在《内经》中称之为“不得卧”、“目不瞑”、“不得眠”,《灵枢·大惑论》认为:“卫气不得入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其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胃十针通过调理脾胃,交通心肾,疏肝,协调阴阳治疗不寐。
胃十针全方由上脘、中脘、下脘、天枢(双)、气海、内关(双)及足三里(双)组成,是针灸名老专家王乐亭教授治疗卒中的名方之一。王乐亭教授把此针灸处方主要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又称此方为“十全大补汤”。原方中的穴位配伍,中脘,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调节脾胃升降的功能来疏调中焦气机,在整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中起着枢纽作用;足三里,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有平调阴阳作用;天枢,脏腑经气结聚于腹,大肠与胃化阴通藏之募,消化津液出入之门;上脘、下脘分别对应胃的上、下口,五穴相配,和胃健脾,通降腑气,升降气机,斡旋上下。内关,八脉交会,阴维脉所发,通于任脉,关于内脏,血脉之连络,擅治内脏疾病的要穴,功能宽胸疏肝和中;气海,先天之气汇聚之处,功能益气助阳。诸穴相配,重在以脾胃为中心,调理五行,而土枢四象,从而达到阴阳平衡协调,不寐自愈[3]。
笔者认为胃阳的能量来源于心阳的供给,脾阳的能量供给来源于肾阳。“肾又为胃关”。火生土。因此,脾阳、胃阳过亢或不足都与心阳、肾阳有关系。心主神明,为人体君主之官,统领全身诸神;肾主水,主人之志智。“神不安则夜不寐”。所以,脾胃的阴阳失调与心肾之阳的关系特别密切,对人的水火既济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胃十针在调理脾胃的阴阳平衡方面有奇效,所以对失眠的患者有非常好的效果。
临床实践表明,地西泮片为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依赖性和成瘾性,会引起蓄积中毒,胃十针不仅治疗不寐取得较好的效果,且能调理五行,平衡阴阳。方法简单,绿色经济,值得推广,但胃十针对不寐具体证型的疗效区别有待进一步研究。
[1]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6.
[2]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119.
[3] 黄玉玺.中国针灸学会第五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北京:200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