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莉
摘 要:美术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教育,让学生对事物有所感知,培养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感,让他们感受艺术,体验灵魂之美。
关键词:美术教育;审美情感;思维方式
我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总在摸索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大胆地进行美术创作,引领他们真正跨进艺术的门槛,到底怎样的教学方法才真正适合他们的发展?美术作品获得大奖的学生就一定能成为画家?技法娴熟的作品才是真正优秀的儿童画?……其实不然,儿童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多少达·芬奇,而是通过审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知觉感受,培养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感。
艺术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那又如何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如果一个人对某项工作有兴趣,就有可能发挥他全部才能的80%~90%,并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你也许发现了,学生无论多好动,一旦提起画笔,就会安静地全身心投入到他的创作中去,这就是专注,无论做什么事情这种品质很重要。我们要怎么帮助他们保持这种品质,并指导其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玩中大胆画,游戏为引路者
学生的想象最为丰富,思维最为活跃。我们的美术课堂是开放的,力求不约束他们的思维,我设计了游戏教学。例如,提供自主表现的探究性游戏:它是启发学生思维为基础,通过这种游戏,学生从无意识的“玩”到有意识的“玩”。比如,《手影游戏》一课,我带领学生在阳光下做手影游戏,学生乐在其中,纷纷模仿,后来竟然创造出许多不同的手影,为创作奠定了基础。另一个是创设拓展交流的延伸性游戏:这种游戏在综合性的美术活动中运用,当学生的作品完成后,给他们一个平台展示,将他们的作品融入适当的游戏里,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相互欣赏的乐趣,增加同学间的友谊,还能将作品的意义延伸到更深层次的含义。教学游戏需要精心设计,潜心思索,不能游离于教材与目标之外,不能让学生只是“玩”,而忽略了“学”。游戏中的组织教学既要有纪律的约束,又要不失游戏的乐趣,不论是哪种美术游戏,都是为教学活动服务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达到学习目的。
二、创新是灵魂,让想象自由飞扬
创新的个性品质包括对自己能力的自信、行动上的独立性、调控自己的情绪,用自己的观点判断问题等。在美术活动中,就需要学生有这样的创新,作为美术教师,万不可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灌输孩子,这样就等于拔苗助长。例如《剪双喜》,我给学生提供了双喜的基本步骤,学生通过自学途径找到剪双喜的方法,随后一起探讨双喜字该如何变化。明白在双喜字内口外口及笔画上进行创新,我出示许多民间剪纸大师的双喜字图案,鼓励学生在剪纸大师们的作品中取其精华,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这样的教学目标和重点迎刃而解,效果非常好。我们要认识到,美术活动要敢于放手,给学生自由,让学生感受自主创新的快乐。简单说来,创新既包括“无中生有”,又包括“有中求新”。创新教育也就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体验中思考,欣赏中感悟
我们要求学生的作品尽量原创,并不是说拒绝临摹,放任自流。我们从没放弃让学生亲近高尚的美,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大师的画,这种艺术的熏陶让学生的作品中隐隐约约出现了梵高的灿烂、马蒂斯是色彩、克里的稚拙……记得第一次让学生欣赏梵高的画,它们的评价是:“啊,这么丑!”我没有妄加指责,也没有硬塞给他们必须知道的知识,学生还小,他们的审美水平、心理特征、阅历决定了他们还不懂得如何去欣赏名画。之后我给他们示范了许多绘画技法,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名画的绘画方式及名画所传达的内涵,没有多余的语言,通过体验的感受最真切,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有了自己欣赏的观点。
有句话说得好:有空看看天,花开花落,感受万物,涵养感觉,磨炼眼光,勤学苦练,必成大器,就让我和学生一起共勉吧!
(作者单位 浙江省龙泉市实验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