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媛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文言文的教学并不令人乐观。由于文言文涉及的语境与现代环境有着巨大差异,再加上教师教学理念落后,过于注重字、词的讲解,没有激发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因此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效果很差。那么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兴趣 提高效率
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是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 故事激趣
入选初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脍炙人口的文章,其中蕴含丰富的哲理,涉及大量的人物、历史故事。上课时,可联系相关的历史故事进行教学,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出师表》时,可以联系刘备、诸葛亮的历史故事;学习《论语》时,联系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对一些情节较明显的课文,可以采用让学生编故事的形式,事先布置学生分好组,看看那组编得最好,最符合课文的原文意思。
(二) 视频激趣
近年来,拍摄了很多与历史人物相关的影视作品。如学习《木兰诗》时,可以把电影《花木兰》的有关片段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感觉到这些事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好像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一样,由此激发学习兴趣。
(三) 音乐激趣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配相应背景音乐朗诵,甚至可以音乐的形式以唱带学。
二、加强诵读 培养语感
在教学中应加强诵读练习,通过反复诵读来体察文章的语气,理解文意,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 教师范读
1.读准
文言文中有许多多音字和异读字及通假字,教师在范读之前,要提醒学生,注意读音的区别。如《桃花源记》一文的“便要还家”的“要”读“yāo”而不是读“yào”。
2.读顺
文言文诵读中,除了注意多音字、异音字、通假字的读音要读准外,还要注意诵读时节奏的划分,否则读起来就不顺畅,甚至感觉有点别扭。如《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应该读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而不是读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二) 学生诵读
在教师范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边听边在教材标好多音字、异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把握诵读的节奏。然后让学生多读几遍,可采用齐读也可用自读的方式,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慢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诵读要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可以分句读、段读、篇读,通过细细品味作者写这文章的真情实感,激发起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掌握方法 举一反三
古人云:“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要指导学生学会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的翻译可以用“直”“ 留”“调”“增”“删”“猜”六个字来概括:
“直”就是对照注解和借助工具书进行直接翻译。
“ 留”即把人名、地名、国号、年号等专用名词都保留下来,不翻译。
“调”对于有的句子成分排列顺序跟现代汉语的成分排列顺序不一致的,翻译时要注意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
“增”文言文由于高度简练,很多句式是省略句式,翻译时应补足。
“删”有些虚词现代汉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词,可以不译,如“之”“也”等。
“猜”指导学生“猜译”。根据文言文所反映的时代和上下文语境,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猜测其意思。
四、合作学习 激发激情
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团队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及竞争意识,提高效率。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可多开展团队之间的竞赛活动。如把班级学生分组,开展文言文朗诵比赛,文言文改编故事比赛等等。将这些活动穿插于整个文言文教学中,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既要从学生的点滴抓起,也要敢于打破教学常规。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创新,学生定能由“鱼”而“渔”,切实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责任编辑 韦淑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