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嘉影
【摘 要】为了全面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响应广州市番禺区提倡的“研学后教”教学理念,努力让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钻研知识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首先简单阐述“研学后教”;其次以探究性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教学实践从五方面谈了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实施研学后教,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研学后教;数学课堂;研学案;小组合作
近年来,基于国内课堂改革多种成功模式,番禺区教育局结合区教学实际提出了“研学后教”理念。“研学后教”是以实践论、人脑科学、现代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教师“三研”(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为前提,以研学案为载体,以“研学问题”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形式,以教师“三讲”(讲清为什么、讲准是什么、讲透怎么样)为原则,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范式。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研学后教”呢?
一、精心设计研学案
一份高质量的研学案是“研学后教”的实施基础。因此,每位教师应在课前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学情、学法,设计一份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研学案,并发给学生人手一份,使学生课前有预习的材料,课中有研究的对象,课后有拓展的延伸。研学案是集合教材、教案和学案为一体的学习材料,其核心就是将教学内容转换成研学问题,它贯穿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也能让学生在研学案的引领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变得更有方向,在数学课堂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主要结构如下:
二、提倡自主学习
“先学后教”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课前下发每位学生一份研学案,学生据此进行预习自学,课上老师可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信息反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学情,有目的地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指导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实现会学。例如观看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这一课例,老师先让学生根据研学案上的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再通过小组进行汇报交流,有个别学生不明白的就在小组内讨论解决,目的就是让学生独立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
与其说我们需要构建“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不如说我们要争取“合作—达标”教学目的,即形成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让学生有计划、有任务、有目标地进行多项交流、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要协助学生分组,指导他们如何组织同伴学习,提醒小组成员之间要学会互相帮助,如怎样组织同学发言、怎样组织同学评议等,深入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四、汇报交流
在“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将关注点转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汇报交流则充分体现出课前自学的重要性,它是课前自学的延伸。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自己课前自主探究的收获充分而有效地交流,就必须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对于难度小的问题,组织学生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提高讨论质量;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组织全班讨论,各小组发表意见。全班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教师参与讨论、师生合作学习。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帮助归纳总结,并及时把结论板书出来,让学生当堂记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价多元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自评,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反思机会,增强他们内省的自觉性,激发其主体意识。还要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等形式进行评价,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还要学会如何正确评价他人。例如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发言、大胆的质疑、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应及时鼓励和强化;学习小组之间互相评价,评选“最佳学习小组”“积极参与学习小组”等;学生课后通过写数学日记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心得体会;教师还可以采取建立学生成长记录的方式,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研学后教”教学改革是一项区域性的行动研究,我们要兼顾学习、行动与总结,采取有效的实施策略,继续深入探究。惟其如此,“研学后教”才会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