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典诗词中看筝乐的美感特质

2014-08-20 21:10蔡冉
艺术评鉴 2014年13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

蔡冉

摘要:古筝是我们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其音色玲珑剔透、极其秀美,是一件优美并且雅俗共赏的乐器。古典诗词承载着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古筝作品的创作来看,把中国古典诗词融入进来的乐曲不乏少数。当代作曲家把古典诗词融入古筝乐曲当中,不但能够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培养我们对传统音乐的艺术品味,而且还会对发展中国古筝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学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古筝乐曲 古典诗词 美感特质

筝,是我们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筝的音乐玲珑剔透、极其秀美,其声音清脆悦耳,如泉流泉,高亢洪亮,激越且柔曼。演奏时左手特有的按揉手法,使筝有着极其独特的音韵特点。五声音阶的定弦在演奏上具备得天独厚的和谐,优雅的韵味,极具中国民族特色,是一件优美并且雅俗共赏的乐器。

而古典诗词承载着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国的古典诗歌经典作品,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所渗透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含垢、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百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舍生取义、赴汤蹈火的勇于牺牲精神;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人格自尊精神。正是这些古典诗词包含的精神意义,与古筝那种意蕴深远的艺术风格相结合,才更能达到完美的体验。

在演奏古诗词筝曲的过程中,是我们向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深入学习的过程,先人们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不仅要继承下来,更要发扬光大。让我们用几首典型的古筝作品来分析和感受一下。

一、 《渔舟唱晚》

此曲为十三弦古制筝曲,系娄树华于1938年根据古谱《归去来》的片段素材,依据十三弦筝的特点加以发展变化而成的古典风格作品;并引用了【唐】王勃《腾王阁序》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句为标题,意在描绘夕阳西下,碧波万顷的湖面上,若干艘渔船上的渔民愉快的劳动情绪,最后通过荡桨归舟于欸乃声中刻画出唱晚的情致。此曲在音乐美感处理上,开始的速度要慢,宜用“慢板”,通过抒情手法,尽量发挥左手颤、滑音的妙用(颤音要含蓄,滑音要韵长)使之实现优美愉悦的情调;当转入逐渐快速乐段“快板”后,要尽量使情绪欢快活泼,层次清楚,运指流畅干净利落,在逐次加快速度时,必须强调双手配合的变化。尾声:描绘回忆和向往,应力求含蓄深远,有曲终不尽意之感。

二、《枫桥夜泊》

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在题山赋水的诗文中,好像是在枫桥侧畔建立起的一座丰碑。就其特征而言,诗句描写的月落朦胧、江枫明晰、寺影静穆、渔火摇曳,仅用了28个字,占尽枫桥一带风光,使一千多年来其他诗人再无表现的余地。此诗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之景物画的水面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声交融的典型化艺术境界。演奏此曲必须准确把握它的感情基调,即它的“灵魂”——“愁”。整首曲都围绕着“愁”来渲染。“月落”表示昏暗,“乌啼”带有哀伤,“霜天”象征冷寂。乐曲的开始,几组不和谐的和弦烘托了整首乐曲昏暗的气氛。从引子到慢板,钢琴奏起过渡段,古筝引入了乐曲的主旋律。音乐深沉、舒缓、含蓄而清淡微远,表达了忧郁,孤寂的游客情怀。快板是主旋律的变奏,音乐从古雅突转至快速激越,充分抒发作者的感情,惆怅得到充分的宣泄,把全曲推到高潮。最后在乐曲的结尾上,随着重复的泛音一句句的退去,声音逐渐减弱,把主人公的缕缕情愁与孤寂的心情充分地表达出来。

三、 《长相思》

长相思,顾名思义是表示缠绵不绝的相思之情。它是乐府杂曲歌词,取自古诗“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著以久离别,缘以结不解”。这首筝曲其魅力所在是它那撼人心魄的悲剧性力量。音乐一开始就以悲戚、哀婉的风格基调作为铺垫,突出其低迥、凄楚的音乐主题,尤其是连续的变化音的出现,以不协和音造成紧张、悲苦、绝望的音乐情绪,把孤独、凄凉的心境推向致深,浓墨重彩的渲染了其悲剧性气氛以及惆怅的情绪。第二段由于调性的转换和伴奏织体的改变以及速度上的变化,从前段的伤感、哀婉转至对理想的向往,把相思苦的情绪以及政治上不得志的苦闷心情淋漓、畅达的表现出来。接着是快板段,通过左手的快速指序,加之右手主旋律性的单指敲击,把音乐推向高潮,声音结实而流畅,激情而又有些含蓄,把情感渲染的恰到好处。高潮之后,音乐的走向逐渐减弱,使音乐继续保持惆怅的情绪。整首曲子连贯,有内涵而富有深度。同时,也隐含了作者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愁闷之情。

以上是一些典型的古诗词乐曲,不论是用古代诗词中的经典语录为标题的古筝曲,还是由古代诗词引出来的感想和感触为主题的古筝曲,它们都蕴含了古典诗词文化底蕴的博大精深。中国古典诗词筝曲很讲究旋律的韵味,而古筝则很完美地体现这种音韵古雅的艺术风格。古筝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意深”,能引人深思,经得起再三咀嚼,有“曲尽意无穷”之妙。而古代诗词内所蕴含的深层精神则能帮助弹奏音乐的韵味得到升华。两者结合,则细腻的展现了民族传统和古典艺术气质之美。在以后我们还会不断接触到这类的作品,应该理解背景,明白曲意,对诗词和曲调做周详的探究,领会诗词作者及作曲家的用意,这才能演奏出作品本身具有的浓厚诗韵来,才能充分发挥出古筝曲的美感特质。

参考文献:

[1]高雁.古筝学习的问与答[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

[2]李萌.古筝曲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4]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
小议古典诗词中的传统节庆文化
中职古典诗词教学探讨
“唱”出来的作文
大学语文古典诗词吟诵教学的应用
中国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趣从诗中来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探究
古典诗词对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引导作用研究
人月同圆的祈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