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科有效课堂研究初探

2014-08-20 04:09张立新
黑河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性教材

张立新

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的教师是否拥有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或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特别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讨论新课程背景下学科课堂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备好课是提高有效性的基础

在备课上多花一份精力,在教学中就会多产生一份效果。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挖掘教材,真正做到“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1.增强目标意识,整体把握教材

学科课程标准是指导我们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教师必须理解课标的课程理念,对课标中的教学建议要有足够的了解。作为一名任课教师,必须明确本学科在整个阶段学生所要达到的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方面的目标,以保证自己对本学科有全面、深入的把握;教师要熟知教材的编排特点、知识重点和难点,对教材进行全面整合与分析,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强化集体备课,营造有效教研

集体备课是备课组活动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它能促进教师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提高合作效益。集体备课要引导教师在研究问题上,在研究专题上下功夫。通过集体备课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学科专业问题、甚至是课题研究问题。集体备课活动前,每位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充分的思考,每次活动确立主备人。活动中主备人要分析教材,结合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进行说课。其他教师因为有了预先的思考,能很快融入交流、讨论,保证备课活动的实效。新课程背景下,集体备课要求做到“实效、创新、合作”。

3.分析教学案例,提高有效教研

案例剖析是学校引导教师注重收集、记录自己或他人的优秀教学案例。引导教师观察、分析、研究,在不断地反思交流中领悟到教法学法的精心选择、科学合理的分组、时间的恰当把握等等,在举一反三的实践中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感悟,加快自己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实现从教学经验到教学理论的升华。因此,应用分析“案例”,是一种提高有效教研行的好办法。

二、上好课是提高有效性的关键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教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是提升整个教学过程有效性的关键。

1.精心优化教学结构

优化课堂结构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课堂结构是否优化,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要充分做到让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协调发展。教师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主动参与、经历、深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

2.建立有效课堂评价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及时、适当、多元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首先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师要为不同层面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要及时、有针对性地做出恰当的评价,使之迅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同时,教师还要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评价或用微笑、点头、等肢体动作予以肯定。对学生的错误回答,不忽视、不轻视,要做积极鼓励,使教师的评价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这样的课堂教学会更有效。

三、练习是提高有效性的调整点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通过作业,可以调整、强化认知结构,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及时了解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作业反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实际,及时调整教学,使新的课堂教学更有效率。对待作业,教师应努力做到“有做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改”。

预习作业,教师要力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课堂练习教师要精心设计,加强辅导;课外作业教师要提出分层要求,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倡布置开放性作业。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搜集信息,进行探究性课外学习。教师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养成安心作业、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等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阶段考试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检测点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终端环节。对学生进行考试,是检测一个阶段以来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它承前启后,为新一轮提高教学有效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每次考试后,教师要认真及时阅卷,做好成绩质量分析,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进行横向比较的同时,可以纵向比较。在分析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情感态度。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查漏补缺,这样有利于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只有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最后才会形成探究、合作、对话的课堂教学文化。师生才能真正达到“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才能形成有效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教学,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任编辑 刘新蕊)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课程有效性教材
教材精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