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婷婷
摘 要:小学生在经过了第一学段的学习之后,已经对语文学习的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当学生进入第二学段的时候,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课前预习就是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课前预习指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主要从指导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掌握预习方法、拓宽预习范围与进行巩固等几方面对小学语文第二学段的课前预习指导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第二学段;语文;预习指导
小学生进入第二学段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与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指导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一、引导学生树立语文课前预习意识
在小学第二学段中,小学生的课前预习已经渐渐形成习惯。学生依据学习任務与要求来阅读语文教材,从而得到初步的理解,找到自己认为的重点与难点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之上分享预习的体会,让学生能够更加的积极主动,有针对性地听课。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得到诸多好处,渐渐就会形成语文课前预习的习惯。
二、指导学生掌握语文课前预习的步骤
1.整体了解文章作者与写作背景
学生在接触到新课文时往往都对课文的作者和写作背景比较陌生,如果不了解作者与写作的背景就不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课文的作者进行了解,可以通过课文注释或者课外参考资料、互联网等方式来进行。在预习的过程中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了解了文章的作者与写作背景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
在对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进行指导时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有重点、有方向地进行预习,减少预习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课文前的预习提示,这部分内容大都是对课文的总结或者是课文学习过程中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按照这些内容进行预习;另一方面是课后习题,习题大都是按照课文的重点内容设计的,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要对课后习题进行思考。很多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没有重点,导致预习没有很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从这两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3.生字生词的学习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比较注重生字与生词的学习,教师在这方面的注意力却较少。很多学生在实际的课文预习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大意等出现马虎的现象。教师要针对这个环节进行规范性的指导,让学生不仅要自学生词的读音、字形与字义,还要学会生词感情色彩的辨析。针对一些有典故的成语或者词语要让学生找到出处,明确这些词语的原意、引申义,培养学生勤查字典的习惯。
4.段落层次的划分与内容归纳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比较头疼的部分,对于大部分自学能力不强的第二学段的小学生来讲,是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将段落层次划分与内容归纳的方法教给学生,例如,中心句的寻找、层次的细分等,让学生在思考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文章段落层次内容。教师在课堂讲课的时候也要注重这个环节的检查工作,让学生能够真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语言概括能力。
5.记录课文预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疑问和难题,学生可能会忽视或者故意回避这些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记录整理,在课堂上听课时进行解决,或者向老师请教,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通过评价巩固小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
首先,第二学段的小学生自制能力不强,语文教师应该对小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在上课之前利用一些时间抽查学生生字、生词的预习情况,之后对预习情况进行评比。其次,要进行小组之间的互评,通过分组让学生对预习情况进行交流,之后组与组之间对预习的情况进行评测,让课堂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
最后,要实现评价的多元化,促进教学的发展,在传统的评价中只有教师一个评价主体,要转化为教师、家长、学生共同评价的方式。通过小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中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认识到学习中存在的差距,从而提高语文课前预习的积极性。
将语文课前预习指导纳入小学生第二学段的教学中,一方面能够减轻语文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学习,有
利于树立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小学生在第二学段培养的语文课前预习习惯与预习能力将对未来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教师应该通过课前预习指导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指导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运.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09.
[2]樊红霞.课前预习作业设置对提高有效阅读教学的分析[J].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2.
(作者单位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