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立生 刘国华
摘 要:在小学课文中,有一些课文情节完整、中心明确、人物个性鲜明,是学生最喜欢的文章。小学生具有潜在的表演天赋,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将无声的文字变为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展现在师生的面前,赋予课文新的生命力,既增强课文的艺术感染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才能,还能使学生的个性在表演中得到展示。
关键词:表演;个性;表达能力;创新思维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
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课堂表演正是抓住这一点,使“静学堂”变为“活课堂”,让学生在“活课堂”进行表演。
在小学课文中,有许多动物是学生最喜欢的,聪明的乌鸦、狡猾的狐狸、勤奋的小白兔、骄傲的孔雀等等,这些都是学生最喜欢的动物,学生看后,会情不自禁地模仿他们的动作进行表演,从中让学生尝试到学习的乐趣。
二、创设表演情境,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表演需要一定的胆量和表现力,有的学生不敢表演,害怕别人笑话。所以我在教学中,去根据课文的特点,挖掘其深刻的内涵,激起学生的表演欲望,提高学生的表达
能力。
如,教《守株待兔》课文后,我启发学生:“田里已经长满野草,可是,农民还没有回心转意,还是坐等再有野兔撞死在树桩上,我们能这样让他等下去吗?”挑选一位口头表达较强的学生扮演种田人,其他学生一起来劝他。这样,课文的内容化为一种语言的素材、对话的过程,这是学生对课文寓意认识的深化,也是一次很好的口语表达训练。
三、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學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课文体裁的不同,运用不同的表演方式,如童话采用表演剧的形式进行表演,韵文采用朗读的形式来表演。
如,上完《小小竹排画中游》,我请学生扮演小导游,下面学生扮演“游客”,带他们游览大江南美景。学生把感悟到的江南的美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还发挥了想象。这一示范,别的学生积极性也带动起来,根据收集到景物的照片也当起“小导游”,介绍旅游景点的风光。这样的表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反馈了课本知识,迁移了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通过课堂的表演,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前遇事胆小、上课不敢发言的学生明显活跃起来了,在表演中,促进了朗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体现了语文素质的综合发展。
(作者单位 吉林省敦化市秋梨沟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