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黎明
摘 要:在人类进入信息化的今天,人们的社会交往越来越频繁,语文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作为百科之始的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试图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等方面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问题,目的是培养全方位的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记忆;想象;综合能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人类进入信息化的今天,人们的社会交往越来越频繁,语文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作为百科之始的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予以大力提倡。”语文教学应该紧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而语文本身从其本质特征来讲,对学生掌握信息和传达信息起着举重若轻的重要作用,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因此,语文教师更应该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以高度的责任感去研究教学方法,探索语文教学的更多功能,引导和教育学生成才。
那么,我们通过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综合能力呢?
一、思维能力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的唯一工具,没有语言,就没有思维。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努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目的。其途径有:(1)在教学中多进行遣词造句的训练;(2)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理解能力的训练,如分析句子含义、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的归纳、句式的变换等;(3)说话训练,如根据教材内容说、教师指定题目说、同学之间问答说、课前三分钟说等;(4)多角度、多体裁的同一题目的作文训练、课文续写训练等,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记忆能力
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知识积累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得知,学生在学习过后,短时间内会遗忘很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会随着知识的减少而降低。为了巩固学习效果,古人的经验是“学而时习之”。如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记忆呢?我的办法是:(1)加强理解,尽量使学生对字词句篇的有关内容深入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2)抓住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来记忆;(3)理清上下文的关系以及课文的结构顺序;(4)抓住课文的文眼来理解记忆,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其文眼就是“进”“退”二字。“进”是“居庙堂之高”,“登斯楼”时则是“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此时则应该“不以物喜”“而忧其民”;“退”是“处江湖之远”,“登斯楼”时则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此时则应该“不以己悲”“而忧其君”;所以“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课文结构就自然清楚而明了地显现出来,何愁学生把这篇课文记不住?何愁学生把这篇课文背不到?
三、想象能力
想象就是在过去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对已知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力的培养不仅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挖掘课文未尽之意。好的课文都是言已尽而意无穷的,很多作者也都善于在文章中留有“空白”,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以达到吸引读者回味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多给学生训练的机会,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填补那些“艺术空白”。如,《豐碑》中,有三处描写了将军见到军需处长雕塑般的身躯后神情的变化,这三次神情变化也就是将军的三次心理变化的过程,那么,要求学生通过想象说出将军的三次心理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对军需处长这个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又如,课文《将相和》中“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作者对人物的语言、神情、动作等都未作具体的描写,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叫学生把这些相关的内容补充出来,既能够充分理解课文,又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
在语文教学中,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审美能力、说写能力等,需要我们教师去进一步研究、运用并且提高,目的是培养全方位的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搽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