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勇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自主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它以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活动为主要课程资源,以实践性主题活动为基本教学方式。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经过校本化,才能全面实施落实到位,才能体现本课程的理念,达到本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宗旨,才能体现本课程的教育价值。本文从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创设主题,开发活动资源;体现主体,挖掘学科内涵三方面入手,探讨了上好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宗旨,深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研究和开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和进程进行全面协调、合理安排,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课程特色。
众所周知,学生和学校以及社区的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素材,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那么,如何上好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更新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是保证新课程改革试验成功与否的关键。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彻底改革,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即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由单向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所以,教师角色不单是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评价者。根据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科学性,试验性),以及充分利用学校实验条件,社会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和内容。尝试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的新教学模式。如:初一:侧重感性认识及知识直接运用,简单操作技能培养、情感培养。初二,初三:侧重应用原理、规律,解决试验问题能力,较高要求的操作技能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
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和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在了解社会、了解生活的过程中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二、创设主题,开发活动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设施资源和环境资源等,其中人力资源又包括师生智力资源等。因为实践活动课是动态的、开放的,因而具有很强的生成特点,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出现,主题也就会不断生成。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但体验感悟,更会被激发,从而开发出许多其它相关的课题或子课题,沿着子课题我们又可以把课程资源开发得更宽广、深入,课程的触觉延伸到各个领域的很远的地方,这就形成了主题促进资源、资源生发主题的良性结构性实施环境。
我们可以利用农村当地资源,让综合实践活动走向社会。社会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也为孩子们的活动贡献出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只有把社会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社会中学习“社会”,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课本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在社会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
农村虽没有城市的繁华与热闹,却自有一方广阔的天地。农村的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这里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生活风俗都可以成为我们可利用的资源。我们可以结合农村时令开展活动。在农村,一年四季的色彩分得最清晰。抓住农村时令特征明显的资源优势开展野外实践活动,带领孩子们亲近大自然,有利于激发他们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秋天到了,金黄的玉米成熟了,洁白的棉花从棉果里钻了出来,村头柿子树上的柿子笑红了脸。我们学校开展了季节性很强的主题实践活动“成熟的秋天”,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寻找秋天,歌咏秋天,甚至跟大人们一起收玉米、采棉花、摘果子,在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验劳动的滋味,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体现主体,挖掘学科内涵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充满主动精神的主体,师生之间是合作的关系,共同投身于问题的研究过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同学科课程是相辅相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鼓励学生从做中学。它要求教师切实转变“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形成实践的课程观,从学科出发寻找选题。
此门课程,教师需要树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展需要、兴趣和爱好,并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在活动中发展。从事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需要挖掘学科内涵,使文化知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现实,所进行的研究内容有切实意义;充分发掘课程资源。教室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场所,社区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气象站、地震台、工厂、农村、部队以及科研院所等都是宝贵的学习实践基地;学生与家庭的图书、报刊、电脑、学习工具等也是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
初中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周边的自然环境、社会现象、科技等领域,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观测、考察、实验、制作、探究等多种活动,运用所获得的资料研究问题,了解和初步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这就需要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拓展研究本学科的内涵。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它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以主题活动为组织方式,以任务为取向,注重学生亲历实践的活动形态的课程,它的开展,应本着“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起着指导作用”的原则,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取活动主题,在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要敢于探索发现,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还学生以学习的自由和空间。我们坚持“综合实践,重在参与,强调实践,贵在情感和体验,意在感悟和创新”。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丹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