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莉
【摘 要】教师指导学生写作,首先从作文内容着手,是解决学生作文难,无话可说的关键。当前学生作文效率低,内容枯燥,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作文缺乏生活素材,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寻找生活化的习作内容。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
【关键词】作文 观察 阅读能力 想象 积累 写作自主 乐于作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7.20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搞好作文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做法:
一、指导学生作文,要从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开始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首先从作文内容着手,是解决作文难,无话可说的关键。当前学生作文效率低,内容枯燥,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作文缺乏生活素材,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寻找生活化的习作内容。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作文内容的“新鲜血液”得于生活的供应。由于小学生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指导学生多留心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神奇美妙的,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是日新月异的,即使学生每天在往返于家庭、学校的路上,只要留心观察,写作素材就在身边。大自然的花开花落,社会的人情冷暖,个人的兴趣爱好,一盘棋局一场游戏,俯拾之间都是写作素材。参加多种校园活动,如种花草,养小动物,游戏,体育比赛,野炊等等,让学生体验生活乐趣的活动也都是写作素材。要想积累这些生活素材,学生就得做个生活的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会思考。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
二、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
文学家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一个学生生活经验欠缺,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这种能力低下,书本知识贫乏,那么这个学生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很难激发作文兴趣。
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广泛涉猎书海,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以及中外名人自传等书籍,不断接受文化艺术熏陶,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拓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
在作文教学中,还要认真指导学生学习教材中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典范性强,是我们用于指导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述思想的方法。体味课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广泛阅读,该背的课文要背诵如流,该记的内容要滚瓜烂熟,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美文”熏陶,并善于借鉴运用。指导学生根据课文仿写、续写、缩写等,把作文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这样日积月累使学生获益匪浅。是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
三、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鼓励学生自主积累语言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编写童话,小学生对童话情有独钟,他们喜欢听童话,也喜欢编童话。编写童话可借鉴的体裁很多,有电视的动画片、卡通画、教科书的童话故事等等。教师要先引导学生编,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并让学生把所编的童话讲给别人听。借助于写童话让学生的思维在广阔天地中自由驰骋, 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我想这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不少学生害怕作文.原因之一是学生缺少积累,语言匮乏,材料偏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因此,教师要不断的鼓励和督促,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并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博览群书,在阅读中强化语言积累。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咨询别人,在旅游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写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四、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引导学生自主写作文
积累了生活经验,有了作文的题材,还得指导学生把作文内容写具体、写生动。也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写作文。
一直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教师也对怎样上好习作课感到困惑,很多学生也不时发出“作文难”的感叹。因为在以往的习作教学中存在一些需要摒弃的弊病:如传统的习作教学不顾学生的客观实际,人为地提高习作要求。长期存在揠苗助长的现象。以成人化的习作标准要求小学生作文。另外总认为所谓作文就应该写一点 “有意义”的东西,因而导致学生作文中的假、大、空现象时有发生。传统的习作教学过程老师讲得多、深、透,难免千人一面。上作文指导课教师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甚至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是怎样都要反复强调。结果是教师指导越细,学生的思维就限制得越死,写出的文章难免千篇一律,有的学生甚至失去了习作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还给学生写作自主权。因此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放手写作、突出写作自主。具体做法是:首先,由于学生习作基础、生活经验、材料积累等存在差异,对同一作文题,有的一节课能完成,有的一节课根本不够。因此,应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内完成习作后,交流讨论,自行修改。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允许课外查找资料,寻找帮助。其次,可根据习作的实际需要,让学生课前做好习作准备,如体验生活,搜集素材等。课中允许学生自由结合。小组内学生相互启发写作思路,帮助修改,相互评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最后,对习作的内容、写法、字数不作硬性规定,让学生按行文所需,该长则长,该短则短。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提供各种机会,打开学生的思路,满足学生习作的兴趣和需要。小学生的语言有独特的个性特征。教师要肯定小学生大胆使用一些不很成熟但极富个性的语言和句式,不强求他们的语言表达成人化,单一化。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使小学生作文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求。
五、要重视作文的讲评与修改
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是教师独自面对一大叠作文逐字逐句的批改,耗时费力。基本是“学生写——老师改——学生看”的作文训练模式,缺少主动,疏于互动,取得的效果有限。因为学生关注的永远是他的分数,当他们拿到老师批改后的作文,只会扫两眼分数,根本不去注意作文本上老师写的的评改意见,这种情况下根本就不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作文讲评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重要一环。当今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对学生作文评价要体现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这三点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时,既要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切实感受到“我行”“我能”。又要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对写的不得法的作文,大可不必求全责怪,教师要予以巧妙的点拨与提示,矫正习作的问题。至于综合性的错误,如错别字、典型病句等可用少量时间集中加以解决。教师在作文讲评时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不断鼓励学生的自信心,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时还要重视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善于修改作文。并在修改习作的训练过程中,逐步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作文水平。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