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淑英
摘 要: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改革了数学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以学生为本,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自主探究,让教师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学。本文从数学导学式教学的内容和意义入手,讨论了导学式教学的步骤,阐述了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的实施策略,旨在为导学式的推行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 教学步骤 实施策略
1.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
1.1导学式教学意义
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导学式教学,是由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而转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对于教师的教授更重视,但对于学生的学有一定的忽略,导学式教学则是定位于让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实现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的重难点对于结果有所轻视,更注重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主动地参与实践,进行自主学习,自行研究,同时发现问题并自行加以解决,实现教师为其制定的学习目标。导学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不仅注重知识的学习,更重视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在学案中制定的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再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交流,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像这样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对知识的发展过程能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要实现这样的转变主要在于教师,教师要在导学式教学环境下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等,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1.2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步骤
导学式教学分为“复—导—学—论—讲”几个步骤,在“复”的阶段,实行课前复习,要根据学生的记忆规律为其设置知识的复习并巩固。教师在上课后针对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新课的导入。“导”这一步是提出问题,教材的风格向可读性转变,但是对学生来说,对教材的阅读存在走马观花的问题,觉得可以无师自通。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在备课时依据课程标准,根据教材的知识点设计的目的明确,阶梯性地呈现知识的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教师引导的问题感知教材的内容,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其自主地探索问题。教师可以在开学初就将全书的重难点编集成自学提纲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实现学习目标。在“学”这一阶段,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身的积极思考和对知识的自觉探索,自主学习,获取数学知识,从而学会使用不同的符号标记相关内容及掌握知识的程度。在此阶段,教师需要指导学法,如在时间的分配上,提出记忆思维的方法,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或讨论等。
导学式教学第四步为学生讨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后,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解疑。可以同桌进行讨论,可以四人或六人为一小组,也可以全班交流讨论,还可以设立不同意见的双方观点的争论。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深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问题的设置方面,不仅要防止问题的简单设置,导致讨论变得过于简单,以至于众口一声场面的出现,还要防止深奥问题提出无人应答的场面。小组讨论不但能活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教师要巡回检查,进行个别辅导,以便适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下一步讲解时做到有的放矢。导学式的最后一步是讲,就是教师的讲解。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时会遇到一些疑问,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老师及时地精讲点拨。在讲这一阶段,教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紧扣问题的热点,为学生学习清除障碍等,真正讲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会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取知识。
2.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不仅学生要适应教材,而且教师要注意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数学的新授课其新的知识点不多,但要同前面所学的内容综合起来,结合例题的分析思路对新知识加以应用,让学生根据课程需要进行提前预习,也可以在课前将教学思路进行呈现,这些都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有选择性地在教学中使用导学式教学法。
例如在苏教版《直线与方程》的教学中使用学案,通过对一次函数的研究,知道学生对直线的方程有所了解,所以要对进一步研究直线方程的内容进行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兴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反映直线相对于x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的,是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重要依据,要正确理解概念;斜率公式要在熟练运用上多下工夫。
例如在苏教版《直线的方程》的教学中使用学案,之所以本节使用学案是因为直线的方程在课标中的要求是在了解一次函数是直线图像的基础上,了解直线方程的相关概念,知道直线的倾斜角及斜率的概念和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形式及使用的条件。另外,从认知角度看,学生在学完一次函数之后,已经对直线的方程有一定的了解,具备研究直线方程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对直线方程的内容进行研究。这时如果恰当使用学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独立研究直线方程的能力。因此可以将此学案分为两个部分:《预习学案》和《课堂学案》。在《预习学案》中不将知识点罗列出来,只是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进行基础知识回顾,为新学知识学习做好铺垫,提出思考的方向,让学生在复习的同时能启发思维,不为学生增添学习负担,使学生轻松简单地完成学习任务。
2.1直线的方程预习学案
2.1.1直线的倾斜角α
2.1.2直线的斜率
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k=tanα;倾斜角是90°的直线,斜率k不存在。
设计的《课堂学案》主要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同时还引导学生完成对直线方程的形式及适用条件的研究,这样由浅入深,对于类别的总结区分,能够充分发挥导学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明确学习内容的重难点所在。在《课堂学案》的设置中没有给出教材中所用的例题,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因忙于做题而忽略听讲。
2.2直线的方程课堂学案
在导学式教学实施中,要充分利用《预习学案》和《课堂学案》,在此次教学的学案使用情况中,预习学案,学生在预习学案的完成中十分认真,一部分学生在对公式的掌握中不够准确。同时在对学生思考问题的回答时可以发现,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对直线斜率的定义不懂其意这样的问题;而且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对直线的倾斜角及直线的斜率的归纳总结不太准确,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出现,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地学习。同时借助《课堂学案》的教学思路对学生加以引导,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汇报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这样不拘泥于形式的研究方法,能够通过在教师给定的基础自测题的解答中获得掌握。从课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对《直线的方程》这一节课的学习,有效地利用了学案导学,增强了学生知识的系统性,特别是因为学生的自主探索,让其记忆深刻,显著提高作业的完成质量。
3.结语
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的有效实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章可循,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学案自主完成知识的预习,这样不仅能减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许多无意义的环节,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完成知识任务的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导学式的实施能让教师在备课时产生更多的有效劳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备课质量,让高中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尽情发挥的一个新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刘晨亮.“教学合—学案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崔丽平.高中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郭俊美.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学案教学设计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0.
[4]国佳.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endprint
摘 要: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改革了数学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以学生为本,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自主探究,让教师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学。本文从数学导学式教学的内容和意义入手,讨论了导学式教学的步骤,阐述了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的实施策略,旨在为导学式的推行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 教学步骤 实施策略
1.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
1.1导学式教学意义
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导学式教学,是由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而转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对于教师的教授更重视,但对于学生的学有一定的忽略,导学式教学则是定位于让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实现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的重难点对于结果有所轻视,更注重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主动地参与实践,进行自主学习,自行研究,同时发现问题并自行加以解决,实现教师为其制定的学习目标。导学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不仅注重知识的学习,更重视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在学案中制定的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再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交流,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像这样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对知识的发展过程能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要实现这样的转变主要在于教师,教师要在导学式教学环境下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等,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1.2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步骤
导学式教学分为“复—导—学—论—讲”几个步骤,在“复”的阶段,实行课前复习,要根据学生的记忆规律为其设置知识的复习并巩固。教师在上课后针对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新课的导入。“导”这一步是提出问题,教材的风格向可读性转变,但是对学生来说,对教材的阅读存在走马观花的问题,觉得可以无师自通。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在备课时依据课程标准,根据教材的知识点设计的目的明确,阶梯性地呈现知识的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教师引导的问题感知教材的内容,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其自主地探索问题。教师可以在开学初就将全书的重难点编集成自学提纲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实现学习目标。在“学”这一阶段,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身的积极思考和对知识的自觉探索,自主学习,获取数学知识,从而学会使用不同的符号标记相关内容及掌握知识的程度。在此阶段,教师需要指导学法,如在时间的分配上,提出记忆思维的方法,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或讨论等。
导学式教学第四步为学生讨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后,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解疑。可以同桌进行讨论,可以四人或六人为一小组,也可以全班交流讨论,还可以设立不同意见的双方观点的争论。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深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问题的设置方面,不仅要防止问题的简单设置,导致讨论变得过于简单,以至于众口一声场面的出现,还要防止深奥问题提出无人应答的场面。小组讨论不但能活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教师要巡回检查,进行个别辅导,以便适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下一步讲解时做到有的放矢。导学式的最后一步是讲,就是教师的讲解。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时会遇到一些疑问,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老师及时地精讲点拨。在讲这一阶段,教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紧扣问题的热点,为学生学习清除障碍等,真正讲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会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取知识。
2.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不仅学生要适应教材,而且教师要注意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数学的新授课其新的知识点不多,但要同前面所学的内容综合起来,结合例题的分析思路对新知识加以应用,让学生根据课程需要进行提前预习,也可以在课前将教学思路进行呈现,这些都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有选择性地在教学中使用导学式教学法。
例如在苏教版《直线与方程》的教学中使用学案,通过对一次函数的研究,知道学生对直线的方程有所了解,所以要对进一步研究直线方程的内容进行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兴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反映直线相对于x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的,是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重要依据,要正确理解概念;斜率公式要在熟练运用上多下工夫。
例如在苏教版《直线的方程》的教学中使用学案,之所以本节使用学案是因为直线的方程在课标中的要求是在了解一次函数是直线图像的基础上,了解直线方程的相关概念,知道直线的倾斜角及斜率的概念和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形式及使用的条件。另外,从认知角度看,学生在学完一次函数之后,已经对直线的方程有一定的了解,具备研究直线方程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对直线方程的内容进行研究。这时如果恰当使用学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独立研究直线方程的能力。因此可以将此学案分为两个部分:《预习学案》和《课堂学案》。在《预习学案》中不将知识点罗列出来,只是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进行基础知识回顾,为新学知识学习做好铺垫,提出思考的方向,让学生在复习的同时能启发思维,不为学生增添学习负担,使学生轻松简单地完成学习任务。
2.1直线的方程预习学案
2.1.1直线的倾斜角α
2.1.2直线的斜率
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k=tanα;倾斜角是90°的直线,斜率k不存在。
设计的《课堂学案》主要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同时还引导学生完成对直线方程的形式及适用条件的研究,这样由浅入深,对于类别的总结区分,能够充分发挥导学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明确学习内容的重难点所在。在《课堂学案》的设置中没有给出教材中所用的例题,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因忙于做题而忽略听讲。
2.2直线的方程课堂学案
在导学式教学实施中,要充分利用《预习学案》和《课堂学案》,在此次教学的学案使用情况中,预习学案,学生在预习学案的完成中十分认真,一部分学生在对公式的掌握中不够准确。同时在对学生思考问题的回答时可以发现,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对直线斜率的定义不懂其意这样的问题;而且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对直线的倾斜角及直线的斜率的归纳总结不太准确,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出现,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地学习。同时借助《课堂学案》的教学思路对学生加以引导,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汇报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这样不拘泥于形式的研究方法,能够通过在教师给定的基础自测题的解答中获得掌握。从课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对《直线的方程》这一节课的学习,有效地利用了学案导学,增强了学生知识的系统性,特别是因为学生的自主探索,让其记忆深刻,显著提高作业的完成质量。
3.结语
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的有效实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章可循,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学案自主完成知识的预习,这样不仅能减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许多无意义的环节,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完成知识任务的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导学式的实施能让教师在备课时产生更多的有效劳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备课质量,让高中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尽情发挥的一个新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刘晨亮.“教学合—学案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崔丽平.高中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郭俊美.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学案教学设计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0.
[4]国佳.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endprint
摘 要: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改革了数学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以学生为本,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自主探究,让教师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学。本文从数学导学式教学的内容和意义入手,讨论了导学式教学的步骤,阐述了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的实施策略,旨在为导学式的推行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 教学步骤 实施策略
1.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
1.1导学式教学意义
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导学式教学,是由传统的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而转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对于教师的教授更重视,但对于学生的学有一定的忽略,导学式教学则是定位于让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实现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的重难点对于结果有所轻视,更注重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主动地参与实践,进行自主学习,自行研究,同时发现问题并自行加以解决,实现教师为其制定的学习目标。导学式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不仅注重知识的学习,更重视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在学案中制定的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再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交流,教师给予适当指导,像这样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对知识的发展过程能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要实现这样的转变主要在于教师,教师要在导学式教学环境下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等,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1.2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步骤
导学式教学分为“复—导—学—论—讲”几个步骤,在“复”的阶段,实行课前复习,要根据学生的记忆规律为其设置知识的复习并巩固。教师在上课后针对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新课的导入。“导”这一步是提出问题,教材的风格向可读性转变,但是对学生来说,对教材的阅读存在走马观花的问题,觉得可以无师自通。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在备课时依据课程标准,根据教材的知识点设计的目的明确,阶梯性地呈现知识的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教师引导的问题感知教材的内容,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使其自主地探索问题。教师可以在开学初就将全书的重难点编集成自学提纲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实现学习目标。在“学”这一阶段,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学生的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身的积极思考和对知识的自觉探索,自主学习,获取数学知识,从而学会使用不同的符号标记相关内容及掌握知识的程度。在此阶段,教师需要指导学法,如在时间的分配上,提出记忆思维的方法,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或讨论等。
导学式教学第四步为学生讨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问后,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解疑。可以同桌进行讨论,可以四人或六人为一小组,也可以全班交流讨论,还可以设立不同意见的双方观点的争论。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深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问题的设置方面,不仅要防止问题的简单设置,导致讨论变得过于简单,以至于众口一声场面的出现,还要防止深奥问题提出无人应答的场面。小组讨论不但能活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教师要巡回检查,进行个别辅导,以便适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下一步讲解时做到有的放矢。导学式的最后一步是讲,就是教师的讲解。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时会遇到一些疑问,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老师及时地精讲点拨。在讲这一阶段,教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紧扣问题的热点,为学生学习清除障碍等,真正讲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会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取知识。
2.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不仅学生要适应教材,而且教师要注意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数学的新授课其新的知识点不多,但要同前面所学的内容综合起来,结合例题的分析思路对新知识加以应用,让学生根据课程需要进行提前预习,也可以在课前将教学思路进行呈现,这些都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有选择性地在教学中使用导学式教学法。
例如在苏教版《直线与方程》的教学中使用学案,通过对一次函数的研究,知道学生对直线的方程有所了解,所以要对进一步研究直线方程的内容进行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知识的兴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是反映直线相对于x轴正方向的倾斜程度的,是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重要依据,要正确理解概念;斜率公式要在熟练运用上多下工夫。
例如在苏教版《直线的方程》的教学中使用学案,之所以本节使用学案是因为直线的方程在课标中的要求是在了解一次函数是直线图像的基础上,了解直线方程的相关概念,知道直线的倾斜角及斜率的概念和公式,掌握直线方程的形式及使用的条件。另外,从认知角度看,学生在学完一次函数之后,已经对直线的方程有一定的了解,具备研究直线方程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对直线方程的内容进行研究。这时如果恰当使用学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独立研究直线方程的能力。因此可以将此学案分为两个部分:《预习学案》和《课堂学案》。在《预习学案》中不将知识点罗列出来,只是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进行基础知识回顾,为新学知识学习做好铺垫,提出思考的方向,让学生在复习的同时能启发思维,不为学生增添学习负担,使学生轻松简单地完成学习任务。
2.1直线的方程预习学案
2.1.1直线的倾斜角α
2.1.2直线的斜率
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k=tanα;倾斜角是90°的直线,斜率k不存在。
设计的《课堂学案》主要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同时还引导学生完成对直线方程的形式及适用条件的研究,这样由浅入深,对于类别的总结区分,能够充分发挥导学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明确学习内容的重难点所在。在《课堂学案》的设置中没有给出教材中所用的例题,这样可以防止学生因忙于做题而忽略听讲。
2.2直线的方程课堂学案
在导学式教学实施中,要充分利用《预习学案》和《课堂学案》,在此次教学的学案使用情况中,预习学案,学生在预习学案的完成中十分认真,一部分学生在对公式的掌握中不够准确。同时在对学生思考问题的回答时可以发现,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对直线斜率的定义不懂其意这样的问题;而且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对直线的倾斜角及直线的斜率的归纳总结不太准确,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出现,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地学习。同时借助《课堂学案》的教学思路对学生加以引导,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汇报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这样不拘泥于形式的研究方法,能够通过在教师给定的基础自测题的解答中获得掌握。从课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对《直线的方程》这一节课的学习,有效地利用了学案导学,增强了学生知识的系统性,特别是因为学生的自主探索,让其记忆深刻,显著提高作业的完成质量。
3.结语
高中数学导学式教学的有效实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章可循,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预习学案自主完成知识的预习,这样不仅能减少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许多无意义的环节,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完成知识任务的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同时导学式的实施能让教师在备课时产生更多的有效劳动,有针对性地提高备课质量,让高中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尽情发挥的一个新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刘晨亮.“教学合—学案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崔丽平.高中数学“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郭俊美.高中数学自主学习学案教学设计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10.
[4]国佳.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endprint